不阻止孩子喝飲料,但這類被列入“黑名單”的,千萬別給孩子喝!

來源:兒科醫生鮑秀蘭
ID:xiehebaoxiulan

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大人來說,在夏天熱得汗流浹背的時候,最暢快的事情,無疑是喝上一杯冰冰爽爽的飲料了!

但同時,許多家長也都知道,飲料這東西可是導致孩子發胖的一大元兇,對身體十分不好。
因此,對於給孩子喝飲料這事兒十分糾結,一方面怕飲料傷身體,一方面又心疼孩子,想給孩子喝。
別擔心!健康的喝飲料方式,它來了!
這些成分決定飲料的健康與否!
就在前不久,上海市試行了一項新制度——營養分級制度。
這是一種綜合考慮飲料健康程度,並將飲料分為A、B、C、D四個等級的制度,其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大家選擇出健康的飲品!
(圖源:上海疾控)
那麼,這個等級到底是依據飲料中哪些成分的含量做出區分的呢?
答案就是:非乳源性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以及非糖甜味劑。
非乳源性糖:
指的是不是來源於乳製品的糖,即新增糖如白砂糖、蜂蜜等。食物或飲料中新增過多的糖,雖然會讓口感變好,但同時也會增加肥胖的風險
這種糖在飲料中的新增量在小於0.5g/100ml時,可以被認為是無糖飲料
當新增量在0.5~5g/100ml時,為低糖飲料
但當新增量高於11.5g/100ml時,那可就是實打實的高糖飲料了。
飽和脂肪:
又叫飽和脂肪酸,是脂質的基本成分之一。它可以促進HDL(高密度脂蛋白,這是一種可以幫助肝臟降解和代謝膽固醇的“好成員”。)的形成,對人體有一定的好處。
但倘若長期且大量的攝入飽和脂肪酸,則會增加高膽固醇血癥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目前,對於飽和脂肪酸的兩個界限值分別是0.75g/100ml和2.5g/100ml。
反式脂肪:
也就是反式脂肪酸,雖然偶爾少吃一點沒什麼,但如果長期、過量攝入,會增加孩子罹患阿茲海默症、冠心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風險。
在界限值上,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的規定,當其含量≤0.3%時,可以標註含量為0,也就是不含反式脂肪酸
非糖甜味劑:
也就是各種代糖,如山梨糖醇、葡萄糖糖醇等。許多家長也都知道這些是一種“0能量”的糖,不會直接導致肥胖。
但事實上,孩子在吃下這些“糖”後,會刺激食慾,導致攝入更多,從而間接導致肥胖。並且,還可能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總而言之,長期且大量食用這四種成分,難免會引起一些健康問題
因此,為了幫助各位家長,清楚且簡便地辨別飲品中這些成分的含量的多與少,以及更方便地選擇到健康的飲品,營養分級制度應運而生。
如何分級?什麼是最推薦?
在營養分級制度的A、B、C、D的四個等級中,分別對非乳源性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的含量做出了不同的規定,具體如下圖所示:
(圖源:上海疾控)
並且,所有的飲品會依據“木桶理論”,即以最差的那一項確定等級。
舉個例子,當某個飲品的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這三項指標均為A,而非乳源性糖為B時,那麼這個飲品的等級就會顯示為B。
由此,家長們也不難看出,營養分級制度中從A到D的健康程度和推薦程度會逐級遞減。簡單來說,也就是A為最推薦,D級為最不推薦。
家長們在給孩子和自己選擇飲品時,也最好選擇A、B等級的飲品。至於C、D級別的飲品,還是少喝,或者不喝為好。
健康OR健康?一目瞭然!
這個時候,可能就會有家長問了,該怎麼看到這些標識呢?
對於在上海的家長們,可以透過銷售選單、飲料外包裝、線上點單程式及售賣場所等醒目位置,清楚的檢視到飲品分級。
(圖源:上海疾控)
對於不在上海的家長們,可能就要暫時辛苦一些,先將外賣的定位切換至上海,進行檢視後,再切換回本地,進行購買!
無論如何,對於家長們來說,能夠輕鬆地選擇一個健康的飲品,無疑是好的。同時,也希望這種模式可以儘快在全國推廣。
但需要注意的是,再好的飲料也是不如不加任何糖的白開水、茶水的!飲料終歸是飲料,日常給孩子飲用時,還是要遵從適量原則,解解饞即可。
並且,營養分級制度始終只是一個參考,並非唯一指標和擋箭牌
倘若天天給孩子喝著A級飲料,卻仍炸雞、燒烤、蛋糕等高油高糖的食物不斷,綜合考慮下來,孩子的健康仍舊是無法保證的。
參考文獻
[1] 韋莎妮娜.首次對飲料營養分級,將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N]. 桂林日報,2024-05-21(004).DOI:10.28272/n.cnki.nglrb.2024.000912.
[2] 《2023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孕媽學堂」合作授權轉載:公眾號「兒科醫生鮑秀蘭」,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兒科教授,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和兒童發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樂於普及育兒知識、嬰幼兒早教、早產兒早期干預等知識。
往期精彩回顧

聯絡我們
微信: caicaitong/schoolmum008
QQ: 195077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