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均衡型Biopharma的誕生

這是生物科技行業邁向成熟的一刻,10月7日,18A上市公司嘉和生物被億騰醫藥反向收購。

在海外成熟市場,BD、併購均為常態。據中信建投統計,2004-2018年透過納斯達克IPO上市的424家Biotech/Biopharma樣本公司中,175家被收購/合併,佔比41.3%。
BD是管線層面的資源配置,近兩年在國內進行得熱火朝天,併購是公司層面的資源配置,但港股18A併購第一單卻遲遲未出現。
億騰醫藥與嘉和生物合併,打破這一僵局,不僅將改變這兩家公司的命運,還可能改變創新藥競爭格局。
我們都知道信達生物是一家均衡型Biopharma,但依靠內生髮展再造一家信達的條件幾乎沒有了。併購卻可以量變引起質變,實現躍遷式發展,億騰正向著百億銷售邁進,嘉和正向著TCE及多抗龍頭轉型,合併帶來的資源聚合效應將使原有的商業目標、研發目標加速實現。
覆盤海外Biopharma、Bigpharma成長軌跡,都是透過併購快速做大做強的。國內創新藥研發資源、商業化資源、現金流資源的最佳化匹配也正式啟動,有望誕生一批全新的優質企業,這意味著頭部格局並沒有固化,整個行業充滿生機和無限可能性。也許未來的醫藥巨頭,是大家都不曾想到的。
這正是醫藥創新的魅力所在。
 01 
第一位勇敢者
國內醫藥資源存在嚴重的錯配現象。
恆瑞醫藥、石藥集團的轉型成功,並不能掩蓋大部分傳統藥企在研發、BD方面的平庸。而大部分Biotech卻受制於現金流、商業化能力,創新藥研發變成一種危險的理想主義。
透過併購實現優勢資源互補,是必然趨勢,時代呼喚第一位勇敢者破局。億騰醫藥與嘉和生物具有開創性的戰略合併,將為諸多處於困頓階段的Biotech注入來自產業、資本和市場的三重強心劑。
還有另外一重意義。去年12月以來,4家中國Biotech被海外藥企併購,包括阿斯利康以12億美元收購亙喜生物,諾華全資收購信瑞諾醫藥,NuvationBio收購葆元醫藥,Genmab以18億美元併購普方生物。傳奇生物也被曝收到百億美元併購要約。
防止優質生物醫藥資產繼續向海外流失,也第一位勇敢者,那麼,億騰醫藥挺身而出的底氣何在?
從併購MNC管線資產到併購Biotech,億騰一直是中國醫藥市場併購先行者,具有成功的整合經驗。
2019年,億騰對禮來兩款經典原研抗感染產品穩可信(注射用萬古黴素)和希刻勞(頭孢克洛)進行資產收購,成為其中國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同年,又收購GSK一款霧化吸入激素治療(ICS)領域的最新產品億瑞平(丙酸氟替卡松霧化吸入用混懸液)。
億騰收購的核心邏輯是這些藥品顯著的臨床優效性。穩可信擁有獨特的發酵技術以及純化工藝,療效以及安全性得到臨床專家廣泛認同,是MRSA治療指南和醫保目錄一線用藥;希刻勞因其多年的安全療效和獨特的草莓口味,是兒科市場的領先品牌;億瑞平至今無仿製品,且療效強、起效快,更少激素用量就能達到同類產品相同的臨床療效,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製劑全面集採的環境下,憑藉獨家地位更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2020-2022年,穩可信、希刻勞及億瑞平的合計終端銷量分別增長34.9%、83.7%及182.1%。
億騰憑藉20餘年深耕市場的臨床經驗和洞察,擁有成熟的創新藥引進經驗。
2015年起,億騰授權引進唯思沛(二十碳五烯酸乙酯)、穩可達(蘆曲泊帕片)、景助達(HDAC抑制劑),去年到今年陸續在國內獲批上市。
市場潛力巨大。唯思沛是唯一獲FDA批准為最大耐受性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輔助藥物,劍指500億元的中國降血脂市場;穩可達作為全球第一個獲批用於慢性肝病血小板減少症的升板藥物,有望在中國至少330萬中重度肝病伴血小板減少症患者中佔據一定市場份額;景助達具有BIC潛力,是目前獲批的唯一同時具備純口服投予、覆蓋絕經前後全人群、填補CDK4/6i耐藥治療空白三種優勢的晚期乳腺癌治療方案,與嘉和生物核心產品CDK4/6i在商業化方面及治療HR+╱HER2-晚期乳腺癌方面產生有非常強的協同效應。
基於對實際臨床需求的洞察能力,億騰對嘉和的創新管線價值也不會看走眼。
億騰具有研發、生產、供應鏈、銷售的綜合能力,財務業績穩健。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除稅後淨利潤分別為1.57億元、3.06億元及3.08億元。2023年,三大主要商業化原研產品總收入2.19億元,佔該年度總收入88.3%。
銷售網路遍佈國內30個省級行政區,覆蓋超過12000家醫院,包括約2000家三級醫院及2000家二級醫院以及超過12000家藥房。
合併後,嘉和的產品管線將成為億騰新的業績增長點,億騰的銷售渠道、製造平臺及供應鏈,將推動即將獲批上市的CDK4/6i獲得商業化成功。
 02 
TCE及多抗頭部企業
合併後的新公司名稱預計改為億騰嘉和,未來將在創新藥江湖中佔據何種地位?
嘉和生物在PD-1開發遭遇挫折後,重整自身管線,TCE雙抗GB261透過NewCo模式出海,EGFR/cMET/cMET三特異性抗體GB263T最新研究資料獲國際認可。
嘉和生物在早期專案方面,已有5個FIC╱BIC的雙╱多特異性抗體專案完成候選化合物(PCC)分子開發。這不是畫餅,在億騰醫藥充沛現金流的照耀下,一切都變得觸手可及。
預計億騰嘉和將顯著加快臨床進度和出海程序,有望成為TCE及多抗頭部企業。
TCE(T細胞銜接器)藥物最近火爆出圈,有望成為腫瘤領域ADC和PD-1之後第三個重要賽道。強生對其兩款TCE雙抗Talquetamab(GPRC5D/CD3)和Teclistamab(BCMA/CD3)預期銷售額均接近50億美元。
TCE藥物透過藉助T細胞來實現腫瘤殺傷作用,已在血液瘤中實現突破,效果突出,並向實體瘤和自免適應症發展。TCE類藥物主要以多抗形式存在,以CD3搭配TAA的形式來進行設計。
嘉和TCE雙抗GB261(CD3/CD20)具有高度差異化,是首個與CD3低親和力結合並保持Fc功能(ADCC和CDC)的TCE。與其他CD20/CD3雙抗相比,GB261的安全性非常優異,特別表現在CRS為輕度、一過性且發生率較低。某些經過其他CD20/CD3治療失敗的患者仍然從GB261獲益,為GB261獨特和高度差異化的作用機制提供了臨床支援。
今年8月,GB261透過NewCo模式出海,將獲得被許可人部分股權、數千萬美元預付款、4.43億美元里程碑金額,以及個位數至雙位數比例的銷售分成。雙方將集中探索GB261在自免疾病方面的潛力。
GB263T是全球首個EGFR/cMET/cMET三特異性抗體,靶向EGFR和兩個不同cMET表位,具有高度差異化的設計,表現出多種作用機制,可同時抑制原發性及繼發性EGFR突變及cMET訊號通路。
GB268是一款靶向PD-1/CTLA-4/VEGF的三特異性抗體,具有對稱結構的六價抗體,由抗pd-1 VHH抗體、抗CTLA-4 VHH抗體和抗VEGF常規抗體組成。該分子設計及各個臂的活性基於生物學特徵進行了調整與摸索,以達到功能上的平衡;Fc段引入L234A/L235A突變。在使用hPD1/hCTLA4 KI小鼠的關節炎誘導模型中,GB268比卡度尼利單抗提高了耐受性,安全性至少比伊匹單抗聯合O藥提高了20倍。
GBD218是一款三特異性TCE藥物,同時靶向BCMA和GPRC5D,使用了相對低親和力的抗CD3。GBD218能有效殺死表達BCMA和╱或表達GPRC5D的MM細胞,將有望提高MM患者的治療反應率和生存率。
未來兩年,大部分Biotech都面臨著現金流耗盡的恐懼。嘉和生物被億騰醫藥借殼上市後,立即變成年淨利潤3億元、同時仍保留FIC╱BIC管線的公司,前景豁然開朗。
對嘉和而言,選擇與億騰合併而不是賣身MNC,是因為還有夢想,還想有所作為,還想成為頂尖Biopharma。
這是一場務實的理想主義的嘗試,對18A公司尋找出路具有示範意義,正式拉開國內創新藥資源整合的大幕,有望催生一批均衡發展的藥企。
新公司億騰嘉和集合各種優勢資源。
合併後股東將是醫藥行業最強陣容,匯聚高瓴、淡馬錫、奧博、紅杉等豪門,有強大的資金實力背書,成長前景豈止眼前所見?
研和錢互補,兼備紮實的商業化能力和領先的研發能力,將形成1+1>3的效應,實現後端銷售收入反哺前端研發,前端研發助推後端銷售增長的良性迴圈。
強強聯合後還將進一步最佳化創新資源配置及出海模式,在拓展中國商業化同時,億騰嘉和有望透過NewCo模式、自主出海的方式拓展國際市場,尋求增量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