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大庸古城,地方政府投資專案必然浪費的縮影

文丨漫天雪
627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了“人造古城,何成空城”的調查報道,曝光了張家界市大庸古城專案的嚴重浪費問題。
張家界市大庸古城專案,是信貸擴張下全國各地“古城建設熱”的產物。這個專案20166月倉促開工,從立項、論證、審批到開工建設,僅三個月時間,可謂是特事特辦。專案由張家界市國資委控股的張旅集團操盤,佔地240畝,相當於22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總耗資高達24.43億元,當初曾被視為“全國文旅專案新標杆”。
然而,專案從20216月開始試營業後就陷入虧損之中,當地政府每年要承擔上億元的運營成本,2024年帶來的收入卻不足百萬元,四年累計虧損高達10.8億元,成為地方經濟難以承受的重負。目前,該專案負債高達16.97億元,淨資產已縮水為負3.02億元。在原本設計的198間商鋪中,僅有4家零星營業,且未繳納租金。其核心演藝專案《遇見大庸》僅售出2300張票,日均不足15人。如今,最熱鬧、也是能盈利的唯一地方,是停車場。
20249月,大庸古城專案進入司法重整程式。當地政府按照中央要求,開始化解債務風險,進行市場化盤活,提升專案的經濟效益。
大庸古城,不是城市的名片,而是城市的傷疤。
這一幕真是觸目驚心!
它讓人們認識到政府投資專案的盲目性和浪費性質。然而更讓人痛心的是,我們本來根本不用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才能認識到這一點,因為經濟學原理早已清晰地揭示出政府投資專案的浪費本質。奈何人們卻無視經濟學的教導,非要撞得頭破血流,才能有些許醒悟。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猛批風靈的“政府投資專案有利論”,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嚴重的理論錯誤,而且是一個早已經被證明的錯誤理論,現在她卻執迷不悟地奉為圭臬。而一旦理論錯誤,現實中就必然帶來嚴重的危害後果,如果我們任由這種錯誤理論橫行,那麼中國就將成為一個大號的張家界大庸古城,所有人都將為此買單。
政府投資的大型專案,為什麼必然是浪費性的呢?
這裡我們首先要對“浪費”進行一個定義,它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專案最終爛尾了,變成了一堆廢物,稀缺資源被浪費掉了。更重要的是說,它不是消費者的真實偏好,必然造成效用損失。也就是,有限的資源,沒有被用到效用最高的地方,可能存在的更好的利用方式,被迫放棄了。
政府投資專案與私人投資專案的一個本質區別在於,前者所用的資金和資源,來自於強制徵收,而後者來自於自願交換的金錢投票。一個私人投資專案要想不虧損和盈利,必須迎合消費者的偏好,滿足消費者的迫切需求,否則消費者不會給他金錢支援。然而政府專案去除了這個約束,消費者是否支援不重要,當地官員的決策才重要。
那麼,如果讓消費者自願金錢投票,這樣的專案根本就不會存在。道理很簡單,如果消費者自願支援,何必強制徵收呢?
如果這筆錢讓消費者自願選擇怎麼花,他可能會花到買房子、買汽車、買家電、給孩子買電腦等用途上,他透過自己的購買行動證明了,這才是他們的迫切需求。但是由於強制徵收的存在,這筆錢他們花不上了,而是被強行拿走,用來建設大庸古城了,這顯然並不是他們的迫切需求。
也就是說,這時候,當地官員透過強制徵收權,將本來用來滿足消費者迫切需求的資源,強制轉移到了當地政府的消費目的上。這意味著,在滿足他個人的目的時,必須以損害消費者的迫切需求滿足為代價;以及,在滿足一部分人慾望時,犧牲了另一部分人的慾望。因為資源是稀缺的,用在他的目的上,就無法用在消費者的目的上。
將一種資源,從迫切的用途上,轉移到並不迫切的用途上,當然意味著浪費。
這就像一個敗家子,一筆錢,本來應當用來置辦傢俱的,他拿去賭博輸了,家裡不但買不成傢俱了,柴米油鹽現在都買不起了。你說這不叫浪費,什麼才叫浪費?
其本質是當地官員個人的一種消費行為,消費行為的特徵是尋求個人的即時滿足,它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投資行為,因為投資必定要進行資本會計的計算,進行成本收益的比較和利潤核算。
那麼問題就在於,當一個專案並不需要消費者的支援,而是靠強制征斂存在時,就沒有利潤機制的約束。
央視和當地政府反思說,這是當初“盲目決策”。沒錯。但為什麼會“目盲”呢?
就是因為,利潤機制在市場經濟中是一個“指揮棒”和“眼睛”。一個專案能夠盈利,就說明它對資源進行了正確的配置,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滿足了消費者的迫切需求,因此消費者願意給他金錢投票。反之,就說明資源配置錯了,消費者不願意給他金錢投票,所以虧損和破產了。正是透過利潤機制,對判斷正確的企業家進行犒賞,對判斷錯誤的企業家進行懲罰,市場經濟實現了效率的最優,消費者的需求由此得到了滿足。
一旦沒有利潤機制,那就真的像一個盲人。各種資源都有競爭性的用途,你卻根本不知道它應當配置在何處。這個時候,稀缺資源到底如何配置,就成了地方官員的武斷決策。混亂和浪費就隨之發生。
計劃經濟為什麼會崩潰呢?不是因為地方官員不夠聰明,無法掌握足夠的“知識”。而是因為它沒有私有財產,因此沒有交換形成的價格,由此無法進行成本收益的核算。所以它不是是否可行的問題,而是根本不可能。它之所以在有的國家和時間,還能存續一段時間,恰恰是因為它實行得不徹底,引入了市場價格和盈虧計算機制。
這倒不是說地方上的官員就完全不想盈利,而是說,他作為一個行動人,在考慮如何花費這筆資金的時候,必然首要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例如形象、聲望、升遷等,能否盈利,在他的價值排序中處於次要的地位。也就是說,他的決策不是經濟性的,而是政治性的。
他不接受市場的檢驗,沒有破產的擔憂。因為這些錢不是他的,而是來自於強制徵收。稅收不夠,那就舉債。債務還不了,他還掌握了一個大殺器,銀行融資,實際上就是憑空造錢。這不但意味著決策是盲目的,而且意味著決策必定是極端草率激進而不是審慎保守的——你要是拿著別人的錢去投資,而且虧損了還不用承擔責任,你也很草率很激進。
張家界一年的地方財政收入只有36億,它本身就是一個接受轉移支付的地區,其財政收入是入不敷出的,然而一個專案大手一揮就是24億。如此巨量的投資,當然不是來自於稅收,而是來自於舉債,而舉債的結果,都是透過信貸擴張的方式解決。當地官員是不用拿出自己的財產負責任的。
這就是地方政府債務不斷膨脹,到了破產邊緣的原因,也是現在不斷要求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原因。因為處置不當,是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和金融危機的。而不論是稅收、債務還是銀行信貸擴張的代價,都是老百姓來承受。
所以,這樣一種不接受市場檢驗、代價不由自己承受的決策機制,怎麼可能不是浪費性的呢?一個官員任期就那幾年,他必然傾向於在任期內最大化地榨乾當地資源的資本價值而服務於他的任期,專案建成了,利益是他自己的,至於以後是虧損還是盈利,代價是當地老百姓在支付,那時候他早就走了,何必在乎呢?
我們甚至可以假定,一個地方政府官員極其有責任心,極其有長遠眼光,搞了一個大專案,後來的確也盈利了。但是這仍然改變不了,稅金支援的大型專案的浪費本質。
因為,如果一個專案能夠盈利,市場上的企業家自然會發現這個機會,進而投資資本以最有利可圖的方式贏得利潤,為消費者創造最大價值。那何必非要稅金來支付呢?
你不能莫名其妙地假定,官員的眼光比企業家還要好,還要長遠。這不合邏輯,不符合常識。一個在市場中搏擊風浪,接受消費者檢驗的企業家,眼光比坐在辦公室喝茶的公務員,敏銳的程度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市場經濟,就是企業家組織的,而不是地方官員。
更重要的是,一個專案如果它能夠盈利,同等條件下私營企業必然會贏得更多的利潤。市場經濟是最能創造財富的機制,連老馬都承認。那麼,假設你有100盎司黃金,投入到A專案,一年後可以盈利20盎司,投入到B專案,可以盈利10盎司,我們可以說,你投入到B專案的機會成本太高,是一種浪費。另一方面,有100盎司黃金,若私營企業投資,可以贏得20盎司利潤,而政府投資可以贏得10盎司利潤,我們當然可以說,政府投資是浪費性的。
因為很顯然,這時候私人投資更能低成本而高效地滿足消費者的迫切需求,否則消費者就不會如此“慷慨”地進行金錢投票,那它的利潤從何而來呢?
因此,這就是財富的增長速度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人們“變窮”了。變窮的意思,不是說比以前更窮了,而是在說,如果沒有這樣的浪費性投資,那麼人們會達到比現在更加富裕的程度,相對於應當達到的富裕程度,現在的水平是更窮的。也即,本來可以實現更多目的的手段,現在沒有了。(這叫反事實推理,風靈理解不了)
我們甚至還可以索性承認“風靈式的假設:這個專案雖然現在虧損,但對未來的長遠是有利的”,這也是風靈深入骨髓的國家主義思維,因為那些地方官員也是這樣為自己辯護的:你們不要目光短淺,不要算一時的得失,要看長遠。
長遠到底是多遠?你怎麼知道這種做法就必然對長遠有益呢?這首先是一個問題。因為從較近的長遠看,他已經調走了,從較遠的長遠看,人們都死了。你更不能虛構一個馬歇爾式的“長遠的均衡”,而無視真實的市場價格。如果現在吃幹喝淨,長遠之後的情勢,還是不是你想象中的長遠?
但即便不考慮這一點,它照樣是極端武斷的,因為它忽略了時間偏好的存在。
人們既不會因為現在而犧牲長遠,也不會為了遙不可及的未來而犧牲當下。為什麼你要假定人們一定要重視遙遠的未來呢?為什麼你要透過稅收手段強制人們縮減當前消費,而要求未來的更大產出呢?較大的產出必須經歷較長的生產過程,但是人們為什麼並不是無限延長生產過程呢?為什麼一件財貨,我並不是把它放到未來使用,而是現在就使用呢?就是因為時間偏好的存在,他的這個選擇證明了該財貨對他而言當下的價值更高(這叫反事實的價值差額,風靈可能更理解不了)。人們不可能為了長遠而完全犧牲當下,人們要消費,人們要活到三月,必須首先活過二月。你不能代替人們做決定說:未來最重要,現在不重要。
查理·芒格說: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我們應當相互幫助。而幫助一個人的最好辦法是,幫他們擺脫錯誤觀念,建立正確的認知。我們希望大眾從大庸古城這種大幹快上專案中吸取教訓,相信市場而不是相信中央計劃。也希望風靈能夠迷途知返,摒棄凱恩斯主義的思維和所謂的面子。人,應當在真理面前低頭。
今天鄭重推薦張老師的新品“張是之經濟圈”,簡單來說,這個下單是“買一得三”:
一個是我的經濟學的教學影片;
二是圈子裡其他內容資源和社群討論;
三是我們智谷趨勢的趨勢研判。
定價499,現在上新優惠只需要365。
下單後停留三秒鐘,會彈出一個微信二維碼,加上我們客服微信,拉你進群。
張老師本人微信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