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的養育,決定孩子一生的軌跡,父母千萬要重視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薩姐
來源:網路
01
  •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建立依附關係的人,而不是培養適應能力。
每個人初為父母時,都是惴惴不安、甚至是惶恐的。
不僅僅是出於對這個小孩的愛,更出於對我們自己作為人的自身發展規律的不瞭解。
當自己的生命開始和另外一個生命捆綁在一起,還沒弄明白自己是怎麼回事呢,就要去對另一個生命負責了,這無疑是一種壓力。
有些父母在這樣的黑暗中看到成長的那縷曙光,看到自己要去的那個方向。
可也有父母開始退縮,開始放棄父母親的權利和職責。
見到很多從孩子出生起就讓老人家主導或者阿姨帶孩子的朋友,她們的原因各色各樣,有經濟、家庭矛盾、自身的身體等等原因。
我尊重這些父母的選擇,也理解箇中的不易,每個人生活都是不容易的。
只是面對這些孩子時,心情還是忍不住會難過:
孩子的0-3歲真的是金子般重要的三年啊。
雖沒信佛,但覺得佛家說的因果,很有教育啟發意義——“凡人怕果,菩薩畏因”。
等孩子到某一年齡的時候,你想改變那個果,是很難很難的。
種子成熟需要時間,需要種下更多的善因,需要時間,才能結出善果。
3歲前的孩子,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裡,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自己的身體,他都不會使用。
他先要繫結一個人作為他的鏡子,在這個鏡子裡他看到這個世界看到自己。
如果這個時候和孩子的繫結關係沒有做好,這個孩子長大為成人之後,也會在人際關係中去尋找被繫結的人。
通常,孩子會選擇父母作為那個物件。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會在孩子3歲前覺得失去了自我,被捆住手腳沒有自由的原因。
但請你堅信,這個過程是孩子必須的,也是短暫的。
好好享受這段時間,給夠了,孩子就能很好的與你分離。
你和他一起,用愛、用欣喜、用無限的好奇相處,這種繫結將是你一生值得回憶的一段溫暖歲月。
02
  • 在3歲前你所做的一切,無法立刻看到效果,他緩慢釋放在整個人生中。
有的人看了上一條或許要說:
“沒那麼嚴重吧,我們家小區很多孩子都是老人24小時帶的保姆帶的,個個陽光燦爛身體健康。
該走的時候走,該跳的時候跳。
3歲前又沒有記憶的,也不學東西,反正是長身體,沒關係的。” 

好吧,我無法用你肉眼可見的答案來說服你,專業的老師是可以憑氣場感覺來感受那個孩子的狀態的,可這又是難以言表的。


教育是先教做人,再教做事。
可前者的時間長度遠遠要超過後者,在這個浮躁急功近利的時代,我們等不了,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樣叫做人。
於是我們轉向更容易看出來好壞的來做,教孩子學會一些技能,展現一些才華。
我們的教育已經培養了太多技能專家,太多爭取榮譽的機器,卻少有人將自己的使命尋找到,用內在的力量去完成深入靈魂、進入骨髓的使命。
3歲前,6歲前,就是這樣一個無法迅速看到結果,卻極其重要的培養內在力量和彈性自我的時刻。
那個主要撫養人的內心,要有很堅定的理念和對教育的瞭解,才能守得住。
03
  •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身體感官感受,而不是思考。
3歲前孩子是圖景化學習,應該將孩子的發展能量用於行動而非思維中。
這一條規律,對於目前急躁的中國社會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這個思維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學習知識,他是更廣義的。
包括講大道理,講孩子沒有透過他自身體驗無法理解的那些抽象詞彙形成的大道理。
比如“這個東西里面有新增劑,吃了會身體不好”,什麼是新增劑?如何不好法?
這些都是孩子無法理解的,他聽到這個話後的第一反應是嘗一下。
那該怎麼辦?成人用行動決定,這是家庭中的權威感,媽媽不買,孩子自然就吃不到。
講大道理的教育、用暴力控制孩子的教育、怕麻煩而給孩子無限制自由的教育,都是一樣的,都是偷懶教育,是成人沒有辦法的一種能量宣洩。
看到太多的孩子,在新事物面前失去嘗試的勇氣。
嘴巴里說的都是一套套的道理“這樣危險的”、“弄到水要著涼的”、“寶寶,好孩子不跳的”。
在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大傷害的前提下,3歲前讓孩子自由地探索實在是太重要了。
04
  •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你可靠的愛,而不是過多的物質。
走在大街上,看到孩子們穿得越來越漂亮,手上的玩具也越來越新潮。
可我耳朵裡經常聽到的聲音還是“我家有這,你沒有吧”、“我讓我爸爸媽媽買一個,哼”。
人類的慾望是最容易膨脹和升起的,而且越快滿足越容易失去滿足感,靠外在物質的滿足是沒有止境的。
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孩子內在的愛得到的越充分越自然,他對外在物品的需求也就越少。
父母送的禮物能彌補自己內心的愧疚,卻無法代替缺失的陪伴和父愛母愛。
恰恰相反的是,在物質上能夠控制住,用心生活,用心關愛孩子的家庭教育,最能滋養孩子的內在。
減少物質的給予,增加精神的交流。
05
  • 在3歲前,孩子是依靠自身強大的吸收和模仿能力來學習,我們無處遁形。
中國俗話說3歲前的孩子是沒有記憶力的。
這也使得很多人覺得3歲前只要把孩子身體帶好就可以了,其他的孩子都不懂的。
如果真是這樣,大自然的進化論就太可笑了,白白消耗三年的精華時光,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難道真是這樣低能嗎?
實際上,這三年對於人類來說,上天賜予的最神奇的寶貝,就是超強的感覺器官,這使得我們具備了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
你是否發現,兩歲左右的孩子學習說話不是當時立刻學會的,而是每晚的自言自語和反覆吸收模仿中學會的。
同樣的,孩子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和學習也是透過這樣的方式。
更為神奇的是,當你很想休息推開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更粘著你,似乎他讀懂了你想推開他的心思而不願離開。
我時常建議全職媽媽們不要請阿姨,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懶得動,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會影響孩子,也會使得孩子過於自我中心。
如果媽媽們閒得沒事情做,孩子就會“媽媽!媽媽!”地呼喚你,以填補你內心的無聊。
而當媽媽真的很忙碌,告訴孩子我在做什麼,你可以等一會兒,也可以來和我一起做,孩子常常就會同意。
這就是因為孩子強大的感覺器官能觸及到我們的內在, 我們所成為的那個人,而不是我們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歡家裡帶孩子的那個人的某個方面,那就儘量不要讓他從小帶你的孩子,因為孩子可能遲早也會具備這點。

如果你不喜歡自己身上的某個特質,那就在接受自己的基礎上努力修行改進,否則你無可避免地看到孩子也將習得這樣的特質。

06
  • 在3歲前,孩子有成為一切可能的機會,你需要做的就是:成長自己。
所有的教育都將是自我教育,我們是無法改變他人的,除非他自己內在想改變。
我們只能提供適度的幫助和耐心的等待。
但我們能決定的是我們自己,我們願意改變嗎?
我們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嗎?
我們自己的人生將要走向哪裡?
我們的成長,就是孩子腳下的那一塊基石。
孩子將墊著這塊石頭,看到他自己的人生更遠的地方。
-END-
來源:網路。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