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太|脫離高能耗式育兒模式

——這隻小兔子最近天天來我家,可愛極了
上週和朋友聊天,聊到上海的夏令營,8000多塊,大家竟然覺得價錢不算貴,好幾個禮拜呢。朋友介紹說,外面一些全英文夏令營產品,三個禮拜15000,這才是市場價。
想想……15000……天吶,我好心疼。哈哈哈哈。家裡有條件的,去參加夏令營當然也沒啥壞處。我也知道大家送孩子去夏令營,大多不是為了指望孩子三個禮拜英語能力就突飛猛進,華麗轉身了,大家更多還是因為自己暑假要上班,為了讓孩子放暑假的時候有個地方能消耗一下精力,找點事情給孩子做做,不要讓他們每天在家就是打Ipad,天天抱怨好無聊啊好無聊。
這點錢對很多上海家庭來說,貴是有點貴,但是也不是上不起。而且別人上了,自己孩子沒上,感覺孩子好像就沒見過世面了。過去哪怕交交朋友也好——大家的心態就是這樣一個不佛不雞的想法,我也都理解。
但是如果跳出框框,反過來想想,如果就是不送孩子去呢?會怎樣呢?

我原來也是個被父母捧在手心養大的上海獨生女,在過去很多年裡養孩子也一直持續了這種精養模式。我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幼兒園就是去最好的。我還記得老大的幼兒園學費甚至佔了我我們那時候收入的一大半,但我們覺得並不是不能負擔。
直到後來有了三個,四個,到現在有了五個孩子,就發現這種模式實在是複製不了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萬五,一個孩子送夏令營,算了,貴是貴,送就送吧。兩個孩子送夏令營,額 ,我肉都疼了,狠狠心,送就送吧。三個孩子送夏令營——不好意思,我是真的沒有那麼多錢。確實是送不起。
我知道很多家長的邏輯是:因為沒有錢讓第三個孩子過同樣的生活,於是就不養第三個了(甚至第二個)。
但是實際上要反省的難道不是,原來只養一兩個孩子時候的這種“高能耗育兒模式”是否真的適合我們家庭,是不是真的是對孩子好的?

我現在回想自己過去的很多育兒方式,都有“能耗超高”的感覺。
我們帶孩子去某某尼樂園玩,好玩是好玩,我們也有年卡,但是每次去能不消費嗎?且不說一家人的年卡一年就是大幾千,每次過去,停車費,餐費,孩子買點小東西,又是成百上千。但是你說孩子們真的很開心嗎?我覺得那種開心也很浮於表面。
又比如我們以前常常帶孩子出去吃飯,因為在家燒不動,孩子們在家又吵,於是就找個餐廳,最好還帶個兒童角的,孩子們歸孩子們玩,我們兩個捧個手機,就能稍微消停會。但是我們這樣一大家子人,這樣的一頓飯,沒有個幾百塊根本也打不住,一個月出去幾次,又是幾千沒有了。
還比如我過去常常在某寶買東西,某寶上的商品花樣太多了,讓人真的很難抵禦誘惑啊。感覺每樣東西的推送,都推送到了我的心坎上,就是我們家孩子缺乏的……結果就這樣,莫名其妙,一個月也沒買什麼大物件,幾千塊又沒了。
這還不算孩子的興趣班那些了……這個我要另外開文再寫的。
所以人家說在上海養孩子貴,這句話是不對的——上海就是養孩子貴?不。上海乾什麼都貴!
這種花錢的模式也直接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因為始終都覺得賺錢的速度跟不上花錢的速度(所以大家把娃叫碎鈔機),經濟下行,每年的收入是不是能確定不知道,但是支出是很確定的——這也確實很難不焦慮。

這一年,因為生活模式的調整,我改變了很多這種高能耗的養娃方式。
我們還是有買一些動物園之類的年卡,孩子也還是去參加興趣班,但是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花的每一筆錢,思考這些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以及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把我們中國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也傳遞給孩子。
以下是我們做法上的一些改變,拋磚引玉。
1. 讓孩子們也參與家務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媽媽會和我說一句話:“你就好好讀書,其他你都別管了”。但是長大以後,發現我有很多基本的家務能力都不會,甚至影響到了我正常的生活。我知道我身邊很多朋友和父母一起住,就是為了可以不用燒飯洗衣服。我理解這主打一個方便,但是換個角度說,這也少了很多真實的生活經驗積累。
我們讓大孩子學習燒飯。有很多簡便的飯和麵,是孩子可以自己搞定的——我們累的時候,大孩子可以自己燒飯,我們就不用出去花錢吃飯了。
我們讓孩子參與整理房間,清掃房間。家裡能做的清潔工作實在是太多了,掃地,吸塵,擦窗戶。以前這些都是鐘點工阿姨做的,現在讓孩子來做,看上去“浪費了孩子學習的時間”,但是我想那種“除了學習什麼都別管”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如何收拾好自己,各種家務都能做得很自洽的人,以後自由度也會更高一點。
2. 讓孩子們也參與育兒
我知道上海很多二胎三胎家庭,家裡用阿姨,甚至有幾個阿姨,不然孩子帶不過來。
但其實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玩,真的是最最天經地義的一種度過時間的方式。以前在上海的時候,孩子的時間幾乎都被作業,課後班灌滿,兄弟姐妹之間甚至連簡單玩個遊戲的時間都沒有,然後父母又要另外花錢出去旅遊來培養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我們家現在常常是哥哥姐姐來帶幾個妹妹。今天我們去動物園,10歲的哥哥幾乎是全程陪著2歲多的老四,簡直是捧在手裡怕化掉。
我知道大家會問,這樣的話,會不會佔用很多大孩子學習的時間?
會,但是生活就是這樣。本來學習的時間珍貴,就是因為我們要在很多雜事中撥出時間——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不但生活自理能力建立不起來,學習的樂趣也消減了很多。
3.讓孩子們在家待著
是啊,孩子暑假在家是會好無聊啊好無聊,但是人不就是在無聊中才會去尋找那些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嗎?
我們這個暑假,基本都在家。孩子有報名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興趣班,一般是四五天的早上半天,費用也極其便宜——但是比起這漫漫長假,這點興趣班完全不能填滿孩子日常的生活。
但是我現在很釋然,我完全也沒有打算把他們的時間填滿。他們很多時候就是在家裡,吃著西瓜看看書。
老大花了很多時間畫漫畫和做手工。老二打了一整個夏天的棒球聯賽。老三雖然每天都要因為各種事情哭一哭,但是她在她房間開了一個“解決煩惱諮詢部”。唯一每天去上學的是老四,因為她的托兒班不放暑假。老五每天固定時間睡覺,也挺讓人放心的。
誰說暑假就一定要有一個模版。我們小時候的暑假不都是看著西遊記過來的。現在能看的總比西遊記多吧。
4. 帶孩子們去圖書館
楊先生補充了一個:我們還帶孩子去圖書館。小朋友們看什麼閒書我不干涉,喜歡什麼看什麼。一般每2周去一次,每個人每次借10本書回家——像圖書館這樣不花錢又可以增加精神食糧的地方,實在是太好了。
5.關於孩子們的學習
其實關於孩子們的學習我會另開一篇。但是被逼著學習,不能培養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學習習慣,學習自驅力——真的是大人很累,結果也是枉然。
我還是鼓勵孩子們要把一本本生字本完成,一本本習題冊做好的。
但再一次,買一本習題冊,能有多少錢呢?與其上一個培訓班,不如讓孩子自己選一本做起來順手的習題冊,在家踏踏實實把一整本都啃下來。
如果還嫌不夠,可以啃兩本嘛。

最後,其實是從疫情的時候開始關注“家庭能耗”的。那時候收入驟減,卻發現家庭的開銷很大,心裡覺得壓力很大。疫情結束以後,雖然收入恢復了些,但是我現在就不太願意回到過去的生活模式裡了。
我們附近有一條小溪,天氣不熱的時候,楊先生常常帶孩子去小溪邊散散步。我現在則喜歡把手機往床上一扔,一個人坐在家門口曬曬太陽看看書。
這個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情,不要錢就可以做。脫離高能耗式育兒模式,還可以多很多工作上的自由:比如見到不喜歡的客戶,也可以乾乾脆脆地回絕,直接和他們說出門走好再見不送。哈哈哈哈哈哈哈。

後記
文章最後想到一件事。其實暑假裡我們家兩個大孩子也去了夏令營。這個四天三夜的夏令營是這裡的一個教會大學辦的,對本郡孩子免費。它創立的宗旨是讓本地窮人的孩子也可以去夏令營,玩主題公園。在夏令營結束兩週以後,孩子們還收到了老師寫的鼓勵他們的明信片,我當時非常感動。
資本主義或許是萬惡的,但基督是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