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說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實施首期「體重管理年」行動,直面中國人的體重問題。超重和肥胖影響身體各方面的健康,甚至與十幾種癌症風險密切相關!今年,咱們就響應號召,一起行動起來吧~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
我們長期飢腸轆轆的祖先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吃得太好,居然會成為人類社會最大的問題之一。全球每年死於肥胖的人,已經遠超過餓死的人。
現在全球1/3的成年人都超重或肥胖。中國是世界上肥胖人口增加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從1985年開始,兒童和成人肥胖比例幾乎是直線上升。
圖:中國成人及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增速顯著,源自《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
肥胖會帶來各種健康問題,包括癌症。超重和肥胖是非常明確的患癌風險,也是最廣譜的致癌風險之一;至少有十多種癌症都與之相關,包括乳腺癌,腎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等。目前45歲以下年輕人中的結直腸癌飆升,肥胖被認為是最重要因素之一。
坊間流傳說吃糖會增加癌症,其實攝入適當的糖本身並沒有風險,但吃太多會導致肥胖,然後確實會增加風險。
歐美肥胖問題出現更早,因此早就做了大量研究。
資料顯示,超重或肥胖的人多種癌症風險都顯著增加,肝癌機率是普通人的200%,腎癌機率是200%,食管癌機率是200%,胃癌機率是200%,胰腺癌機率是150%,結直腸癌機率是130%。
中國也類似。我們肝癌中男性10%,女性13%都是由於超重導致的。
城市越發達,肥胖導致的癌症比例越高。比如北京女性中,25%的乳腺癌,19%的腎癌,11%的甲狀腺癌,都和超重有關。
(二)
肥胖為什麼會增加癌症風險呢?
有多個潛在的原因。
其中最被廣泛接受的一個說法,是“慢性炎症理論”。肥胖的人,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慢性炎症。
發炎本身是正常生理現象,是組織受傷以後修復的必要過程。正常情況下,一旦修復完,炎症過程就結束了。但有些時候,明明已經沒有組織受傷,炎症卻一直存在,這就是慢性炎症。它背後的可能性很多,肥胖帶來的系統失衡是其中一種。
很多研究都證明,慢性炎症會顯著增加患癌風險。一方面,這個過程中,組織被反覆破壞,同時不斷有細胞被刺激分裂生長,這會大大增加DNA突變機率。另一方面,有些免疫細胞還能直接刺激癌細胞生長。
有慢性腸炎的人,更容易得結直腸癌;
有慢性肝炎的人,更容易得肝癌;
有慢性胃炎的人,更容易得胃癌;
等等……
反過來,如果控制慢性炎症,有可能降低癌症發病率。
在一些人群中,消炎藥阿司匹林被證明能降低結直腸癌風險,尤其是攜帶遺傳基因風險的。比如在針對林奇綜合徵患者(攜帶錯配修復基因突變)的臨床研究中,堅持服用高劑量阿司匹林兩年,患結直腸癌相對風險下降了60%以上!
除了“慢性炎症”,肥胖導致癌症還可能有別的原因。
比如過量的雌激素。
脂肪組織能夠產生雌激素,因此肥胖的人體內雌激素含量是比較高的。這可能增加乳腺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的風險。
又比如過量的胰島素和生長因子。
肥胖會導致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效果被減弱,出現“胰島素抵抗”。為了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會導致體內分泌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胰島素和相關激素,包括“促生長因子(IGF-1)”。這些激素和細胞因子,可能刺激癌細胞生長。
圖:中國肥胖問題日益突出
(三)
肥胖不只會增加患癌風險,還會影響癌症治療效果。
對於女性,超重會增加乳腺癌康復者出現淋巴水腫的風險。對於男性,超重會增加前列腺癌手術後失禁的風險。
對於2-3期的直腸癌,超重的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手術後區域性復發風險更高。
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嚴重肥胖的患者死亡風險可能會增加50%!
總而言之,超重和肥胖是明確的廣譜患癌風險因素,也是影響癌症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越胖風險越高,所以哪怕短期回不到標準體重,也是減一點,好一點。
除了少吃,還能咋辦呢?
動起來!
體重管理年來了,我們一起控制體重,規律運動吧!祝大家健康!
圖片來源:網路表情包
參考文獻:
1. Body Fatness and Cancer–Viewpoint of theIARC Working Group.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 375(8):794-798.
2. Excess body weight and the risk of primaryliver cancer: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European Journalof Cancer 2012; 48(14):2137-2145.
3. 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diabetes, and risk of liver cancer for U.S. adults. Cancer Research 2016;76(20):6076-6083.
4. Long-term effect of aspirin on cancer riskin carriers of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an analysis from the CAPP2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1 Dec 17; 378(9809): 2081–2087.
5.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liver cancer.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 2014; 816:401-435.
6. The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andcancer-related mortality. Physiological Reviews 2015; 95(3):727-748.
7. Prospective study of body size throughoutthe life-course and the incidence of endometrial cancer among premenopausal andpostmenopausal wo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5; 137(3):625-37.
8. Overweight, obesity, and mortality fromcancer in a prospectively studied cohort of U.S. adul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2003; 348(17):1625-1638.
9. Impact of obesity on cancer survivorshipand the potential relevance of race and ethnicity. Journal of the NationalCancer Institute 2013; 105(18):1344-1354.
10.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 risk factors,diagnosis, treatment, and impact: a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2;30(30):3726-3733.
11. Role of abdominal obesity for functional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in men treated with radical prostatectomy forprostate cancer: results of the Multicenter Italian Report on RadicalProstatectomy (MIRROR) stud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Urology 2014;48(2):138-145.
12. Impa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outcomes andtreatment-related toxicit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 and III rectal cancer:findings from Intergroup Trial 0114.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4; 22(4):648-657.
13. Body size and multiple myeloma mortality: apooled analysis of 20 prospective studies.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14;166(5):667-676.
14.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
_________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