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拋售潮背後,是特朗普早早就預言過的詛咒

文 |江宇舟
近期的美債並不太平,遭遇到了持續拋售,收益率一路上漲,罕見的暴漲顯示出美債拋售潮愈演愈烈。尤其是在美股下跌的情況下,被視為“避風港”的美債此番卻是同樣狂風大作,連同美元一起上演了股債匯三殺。
也就難怪網上會流傳出這樣的段子了:
美債怎麼會一步步走到了這樣的地步?
暫時先抽乾所有的政治攻防,單純從經濟邏輯來說,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已經讓一些分析師相當看空。
美國相當一批投資經理都認為,伴隨著關稅、打擊移民和大規模聯邦政府裁員“三件套”,前景將指向經濟收縮,美國整體的增長將會放緩。這些問題,根本不是所謂的“關稅暫緩90天”所能化解的。
於是乎他們要去投資“一直在經歷財政擴張的國家”了 。
最扎心的就是報道里這一句“其他國家的資產負債表要好得多”,讓那些一直鼓吹美國復甦好、大好、大大滴好的吹鼓手們,情何以堪?
其實美國人自己的報道還說一半藏一半,緊縮只是表面的,深層的則將是擴張與緊縮擰成一坨麻花,醞釀更大的危機。
我從去年8月整理出《美國兩黨藥方:如何背離了經濟基本面和民眾關切?》,一直在追蹤特朗普團隊的政策導向。執政以後,他們的減稅是不得不幹的,這是參選時期經濟議題裡最核心、最量化的承諾,特朗普信誓旦旦將“因此釋放出經濟的活力”,也是同時爭取富豪與基層選民的“畫大餅”。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還圍繞製造業迴流、住宅、航天、基建等領域策劃實施著一大批財政投入,前兩天還說要把軍費直接幹到1萬億。這些事情將面臨一個老問題:“錢從哪裡來”。
特朗普當時說得很輕鬆:“關稅足以覆蓋”。結果現在收點關稅,動不動就暫緩、暫緩、再暫緩,如同“寡人有疾”的大爺,一到秋天就得面對一次次出現在眼前的便池,那無聲的嘆息……
這種體驗我相信同為大爺的川寶很熟悉
減稅搞不動,自己的基本盤將分分鐘造反。
關稅能否搞,如今已經被現實證明根本由不得自己。
那麼除了發債,還能上哪搞錢?
我看最近有朋友提了,不是還有炒股麼?
問題是人家主打一個“公私分明”,聯邦資產投資股市有一套複雜的流程,電光火石之間就能響應總統號召砸錢入市的肯定大部分還是私產,包括特朗普自己家的私產。
那麼問題來了:自己憑本事賺的錢,憑什麼上繳國家?
李鴻章的家產能買個三五支北洋艦隊了,可曾見他自掏腰包給海軍買過一槍一炮?
在這種情況下,美債規模只能繼續擴張,可下一個問題來了:如今美國財政的壓力已經非常大了,自我維持都相當不易。去年拜登還是總統時,耶倫已經警告過,再不採取一些“非常措施”,債務即將違約 。當時的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超過36萬億美元,而聯邦債務上限還是2021年12月透過的31.4萬億美元。
當時還圍繞該不該提高債務上限,甚至要不要索性取消債務上限鬧了一通,當然華盛頓的天才們向來都是“依法辦事”,按著英美法系強調的以往慣例,又一次搞了“上限暫停”,等到2025年1月2日宣佈“上限恢復”,債務上限沒有提高,只是恢復,只不過恢復的上限是2025年1月1日時未償債務金額 。
耶倫當時還體貼地說又還了幾百億的債,如今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已經低於“恢復”後的上限金額了,然後那十幾天債務又新增了,最終在特朗普就任總統時又一次突破上限……
特朗普上臺以後,圍繞包括債務上限在內的財政博弈一直在鬥爭之中,就在4月10日,眾議院剛剛透過預算計劃,未來十年內一邊減稅 5 萬億,一邊聯邦債務擴表 5.7 萬億。
只不過按著美國人這債務擴張規模,十年上限只增5.7萬億,也不曉得夠不夠用。
比這更誇張的還有財政削減計劃,之前咋咋呼呼說要用削減1.5萬億開支來換債務擴表,結果透過的預算計劃版本是削減40億。
我在看新聞時仔細看了好幾遍,確定沒看錯。
共和黨已經說了,40 億美元的數字只是一個最低限度,並不能阻止國會在未來幾個月內透過更大規模的支出削減 。
反正怎麼說都行,馬斯克幹得怎麼樣前面咱都統計了好幾篇了。當然,拜“快樂教育”所賜,美國人算術不大好,1億÷1千是否等於1億+1千,搞不清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在特朗普的鐵票倉裡面,這也給了政客們從容騰挪的空間。
但作為一個算術還能達標的投資經理,看到這麼一個局面,算算一個國家用來還利息的支出已經大於醫保和軍費了 ,還在繼續高速擴張 ,是你怕不怕?
美國各項開支走勢及預測,紅線為利息支出
美國利息支出的擴張走勢
但是這裡也有個問題,美債一直在大規模擴張中,與財政的背離也不是今天才開始的,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罕見拋售呢?
這其實透露了金融的一個特點,這是一種行為經濟學,看的不只是基本面,還有受眾的價值判斷與情感皈依,說得通俗點:投資也是一種信仰。
信仰恰恰是靠宏大敘事來支撐的。
所以別聽某些人PUA什麼不要宏大敘事,你沒看見他們轉過屁股就開始講普照幾十億還能千秋萬歲的“燈塔”了麼?
投資也是如此。
在以往的敘事中,美債作為投資品,尤其是有避險屬性的投資品,它是建立在美國超然的地位之上的,作為自稱美國最親密的朋友,歐洲人認為這種超然地位建立在貿易自由化、軍事實力和技術創新的領導力上面。
但是這些年,事情正在起變化,軍事和技術都在漸漸出現一些問題,前面已經寫過一系列了,包括但不限於海空軍規模的急劇萎縮、軍費幾十萬億糊塗賬的查不清、科創中心正在逐漸東移、成果轉化正在持續走低……
就說最近的新鮮事,開在熊貓故里的飛機場,新一代飛機已經一次次飛過頭頂時,華盛頓居然只能讓PPT飛過頭頂。不只一個號稱能滅國的航母編隊,在紅海附近居然能和胡塞拖鞋軍打成了回合制。
黑頭髮黃皮膚的操盤手可能只會覺得是技術性調整,他們黃頭髮白皮膚的導師們,想得可就多咯~
特朗普打貿易戰的背景恰恰發生在此時,動搖的恰恰是貿易自由化。
當美國又要綠紙的輸出,又想消滅貿易的逆差時,這已經不是交易,而是搶劫。
四十大盜要是找人借錢,誰敢指望他們還錢?
自打有了“海湖莊園協議”的傳說,配合貿易戰就出現了這樣的小道訊息。這樣的債券,如果在交易市場還能有生命力,只能說明這個交易市場該改名叫交易計劃了。這時候某些人的沉默真的震耳欲聾。。。
當此之時,不管是要護盤本國的基本面執行,還是維護自身金融投資的安全,或者是作為一種反制的手段,乃至美國國內黨爭的工具,自然會有不同力量出手,狠狠地刷一波美債。
鬼子這個解釋讓我拍斷大腿,就好比之前石破茂說“萬億投資美國計劃”是包含原有供應鏈採購一樣。所以前陣子給二極體做宣導時候就講了,難道只有“硬剛”和“滑跪”兩種選擇?日本,包括沒提到的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南非都有一番自己的套路。給無技巧遷就美國的行為開脫才是在縱容黑手。
而從政治意義上講,打擊美債對於特朗普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折磨,這就是攻敵所必救。
原因是:特朗普非常清楚美債馬上會面臨什麼。
早在2017年,曾有官員向特朗普提供了詳細的圖表資料,論證飆升的美債將對未來的國家意味著什麼時,尤其是10年以後將到達臨界點。特朗普對此表示了認同。
可那又怎麼樣?是我要操心的嗎?
他的原話是:“反正那時候,我已經不是美國總統了。” 
萬萬沒想到,10年後的2027年,理論上說,特朗普還應該是美國總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