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的盡頭是爛尾”?!當孩子說不想努力了,這3句話立竿見影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眾號轉載請後臺輸入“授權”
姐妹們有沒有感覺這幾年“躺平”、“不想努力”的聲音變多了。
很多人抱怨千辛萬苦讓孩子上大學,985出來也找不到工作,不知道折騰這麼久意義在哪兒。
不少孩子也是覺得什麼都沒意思,上大學也沒意思、找工作也沒意思,就想躺著。
還有的是失望的父母遇上躺平的娃,乾脆給孩子貼上了“爛尾娃”的標籤
之前紅書上就有一個帖子,叫“海淀18年雞娃終點,高考582分”。

評論區聚集了一堆唉聲嘆氣的父母,大概分了3種類型:
第一種就是上面帖子這種,孩子原本是個牛娃,結果中途道心崩潰,慘淡收尾的。
第二種是孩子原本走國際路線,留學到一半,家裡經濟崩盤,學費斷供,只能退學回國。
第三種就更心酸了,娃挺給力,從高考的千軍萬馬中廝殺出來,成功考進985、211。
然而“時也,命也”,大環境不給力,孩子有高學歷也找不到工作,畢業即失業。
總之就是家長也不明白為啥要拼命雞娃,孩子也心理不舒服,反正都是找不到工作,何必要浪費大好的光陰在努力上。甚至很多孩子才小學、初中,就開始動不動就問:“我現在做這些,到底有什麼意義?”
不知道姐妹們怎麼看,我是覺得,除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你不能因為沒得到結果,就否定掉過程本身的意義。
對於質疑努力意義的孩子,我很想分享一件我女兒小時候的事兒。
有一次她們班班級競選班幹部,女兒想當學習委員,就差兩票沒選上。
競選失敗嘛,孩子難免想不開,回來的路上就一直悶悶不樂。
我就安慰她說:“雖然你沒選上,但你看,你票數特別高啊。這說明你平時不僅用功讀書,同學關係也融洽,大家都很認可你。”
結果女兒說:“票數多也沒有用啊,還不是沒選上。”
那一刻,我突然發現,孩子陷入了一種“結果至上”的思維怪圈裡。
這種只盯著結果的“上進”,看似目標明確,其實藏著不小的隱患。
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孩子太重視結果,遇到挫折很容易被擊垮,甚至自我否定。
當時我就發現,和女兒心態類似的孩子,還真不在少數。
一次考試沒考好,比賽沒拿到理想名次,學習新技能不順利……他們都可能因此情緒低落,甚至一蹶不振。
為什麼孩子會這樣?
這和其實他們的認知發展有關。
心理學上認為:孩子年齡小,思維還停留在“非黑即白”的模式中,很難像大人一樣,多角度分析問題。
他們往往只看最後的結果,成功等於“我很好”,失敗就意味著“我不行”。
另一方面,現在孩子們所處的環境,本身就在有意無意中,強調結果的重要性。
學校就不用說了,成績排名、比賽獲獎、競選成功……這些都在無形中傳遞一種“以成績論英雄”的價值觀。
看看這兩年的中考蘑菇雲,高分段那麼多人,“差一分換一校”已經成了現實。

注:2024年中考
我甚至聽一個孩子說過:
“成功一次,只是暫時勝利。但失敗一次,卻可能推翻之前所有努力。”
整個社會對孩子的容錯率低了,孩子自然也會變得戰戰兢兢。
如果回到家,父母還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那孩子過分看重結果也就不稀奇了。
我一直覺得:輸掉一場“比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因此輸掉了繼續前進的勇氣。

大環境我們改變不了,就儘自己所能,在家庭這個小範圍內,引導孩子扭轉思維,學會從不同維度分析問題。

01
學會享受過程
有位教育學專家就給出過建議:
要讓孩子的關注點,從“你做到了嗎?”轉變成“你是怎麼做到的?”
“就像女兒這次選舉失敗,我是這麼跟她說的:
我們的一生,本來就是一種體驗的過程。
那些好的,壞的,快樂的,痛苦的,共同豐富了你的人生。
你總是奔著結果看,焦慮就會無限放大,就很難靜下心來享受過程。
就像這次選取,你主動報名的勇氣,你準備演講稿的認真,還有協調學習和準備競選的機靈勁兒……
這些經歷,可能遠比你當上班幹部本身更有意義。”
真正的成長,不一定會呈現在結果裡,它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獎勵。
02
學會理性看待“預期”和“實際結果”
沒想到女兒反過來問我:如果結果不重要,那我為什麼還要努力呢?
這個問題,或許也困擾著很多孩子。
我給她打了個比方:
咱們去爬山看日出,好不容易爬到山頂,卻發現大霧瀰漫,太陽壓根沒出來。
可能期待落了空,你心裡會有落差。
但登頂的成就感,山間的雲海,我們一起爬山的時光……
這些也都是收穫啊,相反,如果你沒爬山,那就什麼都得不到。
這次競選也是一樣的,如果你一開始就沒報名,那連競選的資格都沒有,心裡永遠會有個遺憾。
你沒有努力準備演講稿,可能連現在一半的票數都沒有。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雖然實際結果和預期不一樣,但並不代表我們的努力白費了,它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呈現而已。”
03
學會把“失敗”當成“遊戲存檔”

當天回到家,我又帶著女兒覆盤了一次競選,我問她:
“如果重來一次,你會調整哪些策略,增大自己獲選的機率?”

她想了想:“我應該多問問同學,他們期待什麼樣的學習委員。上次只顧著介紹自己了。”
你看,當孩子學會把失敗當成“遊戲存檔點”,他們就能帶著經驗值重新出發。

記得《黑悟空》製作人馮驥說過:踏上取經路,遠比到達靈山更重要。

人生這場漫長的修行中,那些全力以赴的瞬間、越挫越勇的韌勁、沿途收穫的溫暖與善意,才是生命最珍貴的饋贈。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明白:
你不必一直贏,更不必因為怕輸而焦慮。
因為比成敗更重要的,是你始終有繼續出發的勇氣。
文章之後,還想跟姐妹們說件事。如果大家想給孩子找一個入門快、開發大腦、回報高的興趣班,強烈建議大家試試圍棋。我女兒小時候學過幾年,覺得在鍛鍊邏輯思維、觀察力、專注力方面很受益。透過輸贏較量,也鍛鍊了抗挫力、應變力。
下週四我也請到了豌豆圍棋的大夢老師來直播間,給大家分享關於圍棋的乾貨,並答疑解惑。直播間也會有豌豆圍棋體驗福利:7天的圍棋訓練營+精美的圍棋大禮包,足夠孩子0基礎入門,姐妹們一定要立即預約
這周的免費贈書活動也在進行中。只要掃碼入群,就可以參加抽獎(已經在群裡的姐妹不用重複新增)持續參與,中獎率更高哈。

姐妹們別忘了關注咱們的影片號
喜歡一定要點個小愛心

往期精選
 01
 02
 03
 04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