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為澳洲華裔候選人Andy Yin投上寶貴一票)
他們訴說著各自生活的苦澀與痛楚,卻又會在最後加上那句:不要垮。
我曾不明白這三個字有什麼樣的力量,能讓這些被暴擊過的人重新爬起,直到我今天去影院看完由張嘉佳小說改編的《天堂旅行團》,好像有了答案。
一夜之間,宋一鯉的溫馨小家支離破碎,只留他一人活在這空蕩蕩的人間。
他愧疚自己的無能,不斷重複在對母親和妻子的虧欠裡,漸漸變得抑鬱。
他覺得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整個人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陰差陽錯地她打斷了他的自殺計劃,並偷偷上了他的車,要他帶自己去找爸爸。
慢慢地,她讓宋一鯉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直面了死亡,也讀懂了人生。
整部片子沒有宏大的敘事,卻像一根針,歡笑後不知不覺就扎得人心裡細細密密的疼。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宋一鯉為了小聚去找許久未聯絡的大學同學方塊七借錢。
他在曾經意氣風發的合影後面留下“我打算去死”的留言。
生與死,希望與絕望,只是這一字之差,卻是完全不同的心境。
宋一鯉這一路,遇見的每個笑容下都埋藏著不為人知的痛楚。
表面上是精緻白領,實則男友劈腿還對她pua,痛苦到需要跳河冷靜。
但客戶一個電話過來,她穿著溼漉漉的西裝,硬是擠出了一抹笑。
看似沒心沒肺,實際上當宋一鯉來借錢的時候,他賣掉了小賣部所有的貨把錢給他。
生活就像是晶晶身上的那件滿是褶皺的西裝,挺直的脊樑裡滿是咬碎的牙。
人內心有裂痕的時候都是靜悄悄的,砰的一聲裂開才會被別人聽到。
每個人都經歷過人生的至暗時刻,都覺得有那麼一刻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而看清生活真相後仍選擇死扛,就是每個普通人最樸素的英雄主義。
一個女人覺得自己過得很不好,有一天終於不堪重負,從11樓一躍而下。
就像宋一鯉,在遇到小聚之前,他的人生好像真的挺絕望。
但當他發現,時日無多的小聚還在努力實現著她的願望。
因為得到了小吃攤主善意的炒飯,所以有了挺身而出的勇氣。
後來發現,因為有你在乎的人和在乎你的人,因為有你需要的人和需要你的人。
我很喜歡影片後半段的幾個畫面,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
提著空水瓶的農民工、在招聘欄前徘徊的中年人,推著重重貨物的搬運工。
有時痛苦到絕望,但有時只要一點點甜就又有了扛下去的力量。
就像那個夜市攤上辛苦的攤主,因為案板下有他熟睡的孩子;
就像那個滿身塵土的農民工大哥,只要提到孩子考上了博士就笑得很幸福……
但也會因為某個人某個瞬間沖洗掉一切,重新喜歡上活著的感覺。
命運會從你身邊取走一些甚至是全部,但你不活下去就無法知道生命會還給你什麼。
“下班路上看到了無與倫比的晚霞,覺得還好活著,還能看見這麼好的太陽。”
“無意間幫助了一個人,看到他的感謝突然愛上了活著的感覺,那天,我本打算去死。”
不如走進影院看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餘小聚不僅僅在拉宋一鯉,也在拉我們自己。
當宋一鯉與餘小聚在田野中推車前行時,或許你會突然懂得: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抵達終點,而在於沿途擁抱的每一束光。
那些微光,一定會讓我們找到精神的支撐和前行的力量。
生活像一條幽深的隧道,扛著黑暗前行的人,終會第一個觸到盡頭的光。
今日話題討論
PS. 碎片化時代,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在文章結尾給我們點一個【贊】+【在看】,你的支援就是繼續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