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真的失算了?

今年的春節檔,格外熱鬧。

不再是日常凍死電影從業人員的大

盤,一到時間點像是打開了復活鍵,十分鮮活,十分熱鬧。比過年時七大姑八大姨圍爐烤火聊八卦,都要熱鬧幾分。

《哪吒》成為了春節檔的最大贏家,無論票房還是口碑均是一騎絕塵,日票房高達6億,預估最終票房可達68億。

68億啊,出品方都要樂瘋了,原地退休都沒毛病。

《哪吒》遙遙領先,襯托出《封神2》遠遠落下。
上映之前,媒體預測《封神2》與《哪吒》會在春節檔爭冠,畢竟有1的口碑在那,沒想到上映後,不說外敵,就連過去的自己都沒有打過。
《封神1》票房26億,《封神2》預估11億,據說還有3,後續紅利能不能再吃到是個問題。
最獨特和讓人有討論欲的,或者說最有爭議的是徐克的《射鵰》。
從題材來說,《哪吒》可以全家老少齊上陣,《唐探》也可以網羅大波中青年,而徐克的《射鵰》是很冷門的武俠片,受眾比較有限。
但想想,那是徐克,大眾始終多出幾分期待。
作為華語著名鬼才導演,徐克的大名拎出來就能震幾震。
他的個人風格極其強烈,主打“奇、險、詭、異”。20多年前,我十多歲時,就被徐克濃重大膽的敘事風格和視覺效果震撼到。

別人拍《白娘子》,他拍《青蛇》。

兩條蛇在霧氣瀰漫的荷花池裡扭啊扭,一身妖氣;待到水漫金山找許仙時,眉頭緊蹙一臉擔心,和人毫無兩樣,也和後面小青問的“什麼是情”對應上。
可徐克不僅僅只是拍水漫金山,他還拍媚如絲的青蛇和坐如鐘的法海的“決鬥”。曾經年少沒看懂,後來才知徐克埋的是誘惑、掙扎、人的本性的隱喻。
關鍵是徐克不僅會拍,他還會編。
《青蛇》徐克是導演是編劇,《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也是徐克當編劇。

他對金庸的小說進行了大膽的改編,原著裡的配角東方不敗在影片中成為主角,徐克保留了原著裡東方不敗的狂和傲,又增加了東方不敗和令狐沖之間因為立場不同最終BE的一段情感。

因為創作理念不同,金庸不喜,曾說“朋友照做,自己的小說不賣給徐克”,但這並沒有妨礙徐克的改編成為經典。
此後,徐克拍武俠,拍動作,拍愛情,拍懸疑,如今二三十年過去,徐克才再次觸碰金庸的武俠小說,且是大眾喜愛度很高的《射鵰英雄傳》。
在採訪中,徐克說“金庸小說不好拍,第一太長,第二人物太多,第三感情太豐富,不知道講哪一段好,跌宕得太厲害。只有《射鵰英雄傳》,都集中在郭靖和黃蓉身上。”
這一次,徐克沒有大刀闊斧地改編,而是選了小說中的第34章至40章進行略微改編,取名為《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
主要展現兩點。
一是郭靖、黃蓉和華箏之間的感情線;二是郭靖為了阻止蒙古大軍借道南宋攻打金都挺身而戰的故事線。

所謂的“俠”,徐克不僅僅聚焦男主,也包含了女性角色;不僅僅侷限在江湖,更在家國天下。

理想很豐滿,徐克說的也很清楚明白,但,是的,我要開始轉折了。
正因為看過徐克的作品,也瞭解他編劇的本事,《射鵰》上映後,才讓人感覺格外遺憾,內心十分複雜。
你不能說他沒花心思。

海報中,戰爭場面

恢宏大氣,配合著剛好遇上的自然背景,稱得上“奇”。

郭靖與華箏在草原上,面容粗礪卻帶有十分的質感,讓人

一秒脫離出

日常影視劇裡的磨皮假面。

影片中大段的蒙語對話,也受到不少蒙古網友的好評,足見用心。
包括郭靖騎馬走天涯尋找黃蓉的背影,單是畫面帶來的直觀感受也的確能讓人短暫走入徐克創造的武俠世界。
然而,除開這些之外,影片露出的問題更多。
打戲很少,節奏失衡,影片兩個多小時,大部分時間裡,要麼是郭靖找黃蓉,要麼是黃蓉找郭靖,中間穿插幾段回憶。
說好的家國情懷為什麼被壓縮至此?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影片在製作過程中進行了多次刪減,削減了郭靖的西征南歸經歷、黃蓉作為丐幫領導者的橋段,導致影片在情節和人物成長線上都不夠連貫和完整。
有網友稱,徐克花了兩個月時間,拍出來的70多分鐘的西征攻打花刺子模情節因為不過審被剪,只有結尾彩蛋處一閃而過。
我對比了一下預告,發現有些畫面確實沒有呈現在正片中,真是可惜可嘆。
目前影片開分5.5分,上映5天35w人打分,打分人數在春節檔裡排第二了,但是一星佔比20%,評分和人數完全不成正比,類比一下其他電影打分人數, 即使是票房遙遙領先的《唐探1900》,也比不過《射鵰》的打分人數。
而且《射鵰》的分型不是正常的D字型,都成了倒F型了,很明顯應該有一些對家粉絲參與。甚至開分以後,很多根本沒有看過作品的人還在不斷的湧入惡意打一星。
而且還看到有人自導自演在射鵰的場次裡拼字填場假裝粉絲,為了引發路人的嘲笑和討厭,據說這個電影院1月下旬都沒對外營業。
影片當然不夠好看,但希望是觀眾根據個人觀感做出評價,這種惡意的粉黑大戰,說實話挺沒勁的,都是把路人當猴耍。
徐老怪因為春節檔交出的一份作品,被掛在熱搜上討論了好幾天,這部影片的主角們也被討論了好幾天。
尤其是肖戰,作為備受關注的流量,成為春節檔熱點討論物件。
其實從事業發展層面來看,肖戰在這次春節檔交出的成績是樂觀的。
《射鵰英雄傳》作為武俠電影,本就是冷門題材。
但在一開始預售的時候,成績是驚人的,單是預售票房就達到了3.5億多,創造了中國影史春節檔預售最快破億元的紀錄,位列中國影史預售票房第5,連陳思誠當時都感謝《射鵰》拉動了大盤。
而這部分預售票房的成績,歸功於肖戰和粉絲的扛票房實力,是投資人能實實在在看到的商業價值。
再者,作為演員來說,肖戰對於這部影片是盡了全力。
為了《射鵰》這部作品,肖戰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花了7個月,其中兩個月是訓練,包含體能訓練,武術訓練,語言學習等等。
在長達7個月的拍攝中,他把角色吃透了。
肖戰說,郭靖身上最強大的是精神核心,他有他的堅守和堅持,這是巨大的人格力量。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以往的印象中,郭靖是老實的憨厚的,集中在一個“鈍”上,而肖戰飾演的郭靖外形上有略微的區別,是良善的、純真的,更集中在一個“純”上。
但郭靖這個人物的底色,始終都在。
他雖在複雜的環境下長大,但心中存有民族和大義,正因為如此,即便前路艱險,也仍然堅毅,最後才能成為俠之大者。
印象深刻的有好幾幕。
尋找黃蓉時,他看到快意江湖之外黃沙紅塵的苦;兩軍對戰時,他夾在其中的鎮定和悲憫;母親自殺時,他的失聲痛哭下藏著沉默的痛苦和忍耐。
這些都是肖戰付出七個月後收穫的勞動成果,是屬於演員的成就。
當演員也本該如此。
多少流量在走紅後,陷在舒適區裡不願抬頭看看更遠的前方,而肖戰在走紅後,嘗試了多個題材,一路穩紮穩打,不停打磨自己。
古偶,他有。
年代,他有。
都市,他有。
沒有限定在某一個型別裡,可見其野心。而願意花七個月在一個專案裡,可見其恆心。
這兩點是真正的難能可貴,也是可以長遠來期待的。
而很多事本就是如此,從長遠兩個不同角度來看,意義會不一樣。
從短期來看,徐克導演交出的《射鵰》在春節檔並不算十分理想的答卷,但一個專案能否成功本身就有很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
從長期來看,徐克並不會因為這一部作品就讓觀眾失去興趣,肖戰這次在電影界的嘗試則會成為未來長途跋涉必須走出的一步。
無論最終如何,肖戰以專業的演員素養詮釋了角色,並證明了能扛大旗的票房號召力,已經是這個春節檔加成最大的演員了。
說完《射鵰》,再來看《唐探1900》,雖不如《哪吒》那麼聲勢浩蕩,也不如我個人的預期,不過看目前的走勢,足夠讓陳思誠滿載而歸。
雖然他一直有爭議,但觀眾還是會選擇上影院樂呵一下。
搞系列型影片,陳思誠是有兩把刷子的。
至於《熊出沒》,屬於悶聲發大財型別。
有固定的人群和市場,一年一部就打春節檔,穩賺不賠。
去年《逆轉時空》突破20億,今年《重啟未來》不如去年,但總能在這一大盤中舀出幾億票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