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大場面,春節檔唯一武俠片來了

徐老怪依然寶刀未老。
大年一,看完徐克最新武俠力作《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有三點真實感受:
武俠江湖夠奇絕,歷史場景夠恢弘,家國大義夠深刻。
不得不說,這樣的“正宗武俠片”久違了。
《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將徐老怪的視聽美學和絢爛想象發揮到極致,賦予了郭靖與黃蓉一種全新視角和解讀。
千乘萬騎踏風而來,俠侶策馬疆域奔騰,一幅江湖武林的恢弘畫卷就此徐徐展開。
在茫茫然然的歷史煙塵中,如果你仔細品味,就會發現這裡有奇人、有奇景、更有奇情。
整部電影的議題始終聚焦在一個核心上:
何為“俠之大者”?
郭靖奔波於大漠與中原之間,永懷赤子之心,不斷踐行著自己對於“俠”的理解。
在這樣的武俠世界裡,永遠流淌著屬於中國人的浪漫與大義。
只要看懂《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你就真正理解中華武俠的精深意涵。
春節檔歷史首部“武俠電影”,依然是純正“江湖味”。
“中原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共同逐鹿中原,“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蛤蟆功”“一陽指”等各種神功再現武林……
徐克時隔32年再拍金庸作品,對於“江湖”的刻畫更宏大,也更深刻。
權勢紛爭的南宋亂世,郭靖幼時離鄉,顛沛流離,他懷揣一顆赤誠之心,練就一身高強武藝,行走江湖,與各路英豪交手過招。
胡軍飾演的洪七公教他降龍十八掌,梁家輝飾演的歐陽鋒對他身上的《九陰真經》窮追不捨,聰明伶俐的黃蓉帶他遊歷中原,一代雄主草原大漢招攬他做金刀駙馬。
郭靖的人生經歷跌宕起伏,閱歷無數,但他始終不為世名所累,他守信重義,心懷蒼生。
事實上,這不僅是徐克心中的“高手”,更是人人嚮往稱頌的“大俠”。
《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從郭靖的成長視角出發,推動經典人物一一出場,將經典場景逐次再現,一個引人入勝的武林世界逐漸浮現在眼前。
當熟悉的旋律在耳畔響起,當經典的招式在銀幕閃過,每一個觀眾都會隨之心潮澎湃。
比起以往的影視作品,《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所描繪出來的武俠世界想象更華麗,層次更豐富,質感更真實。
影片開場的蒙金大戰,千軍萬馬、旌旗蔽日、氣勢磅礴,直接將觀每位眾帶入那個戰亂動盪的歷史時代。
電影裡有雄渾遼闊的戰爭大場面,也有一對一的精彩對決。
當郭靖看到被靈智上人毒害的蒙古兵隊時,果斷出手相救,兩人在水邊草亭激烈交戰,他以降龍十八掌正面應敵,身法靈動,掌力雄厚,大破靈智上人的“毒”門暗器。
與西毒歐陽鋒的兩場對決,一場在城牆上以近戰對攻為主,一場在戰場上進行生死決戰,郭靖的大氣從容與歐陽鋒的陰狠毒辣形成鮮明對比,將“俠之大者”的氣度展現地淋漓致盡。
徐克是一個真正的武俠狂熱愛好者,《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的每一個細節,他都不肯放過,對於每一個角色、每一個場景、每一場動作都力求能夠呈現江湖的韻味。
影片籌備之初,徐克就帶領團隊鑽研每一個武學招式的具體樣式。
電影裡“降龍十八掌”每一掌的招式、動作以及威力都有非常詳細地設計和展示,比如在實戰中,“羝羊觸藩”這一招就是一套近距離攻擊的掌法。
江湖不是天馬行空的懸浮幻想,而是根植於傳統文化的理想主義,江湖裡有名利,就會有恩怨、有成敗,就會有廝殺。
在《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裡,不僅有“武”的灑脫,更有“俠”的胸懷。
二者交融,才是真正的中國“武俠”電影。
《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不僅是虛構武俠,更是巍巍青史。
電影裡的俠客不僅置身於“江湖”之間,更是佇立在“江山”之內,在重大的歷史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
自古以來,人們渴望行俠仗義的天地俠客,希望強者能夠匡扶江山社稷,守護黎明百姓。
在郭靖未出生之時,他就被父親以“靖康之恥”命名,意思是要讓他不忘國恥,許身家國。
郭靖本是宋人,父親受金人所害,自幼又在蒙古長大,複雜的成長背景賦予了郭靖許身家國的價值根基。
在《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裡,郭靖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身份,同樣是在尋找自己在茫茫歷史中的真正角色。
遊歷中原之後,郭靖學成一身武藝,回到蒙古受到多方厚待,但他始終不忘自己的身份和底色。
蒙古大汗命郭靖領兵出征,他堅決抵抗,寧死不屈。   
為什麼?
郭靖不願意見到兩國戰火蔓延,生靈塗炭。
郭靖更不願意直接傷害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大汗,如果一定要面對“忠孝難兩全”的艱難困境,他願意犧牲自我,奔赴心中“大義”。
事實上,影片裡的郭靖一直在成長,也一直在加深內心對於“俠”的理解。
電影首尾集中刻畫了兩場精彩絕倫的戰爭戲,郭靖也在不斷蛻變的過程中,從歷史的見證者變成歷史的親歷者。
蒙金結怨,借道踏平大宋,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
郭靖站在城門之上,面對撫養自己長大的義父和情同手足的兄弟,守護著身後命如草芥的同胞,他內心堅定,寸步不讓。
在郭靖心裡,他所為的不只是一國,而是兩國、三國……甚至萬國,他深知:戰爭沒有勝利者,輸家永遠是黎民蒼生。
所以面對百萬雄兵壓境,面對草原霸主的如山軍令,他敢於以死抵抗,只為換取天下太平。
正如郭靖所說:“真正的英雄不是南征北伐,而是永懷憐憫之心。”
徐克這一次拍的不只是武俠的奇絕,更是俠義精神的格局。
《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一直在努力傳達的,也不僅僅是誰的武功高強,而是誰更能胸懷天下。
事實上,這又將傳統武俠電影的意境又推高了一層:
為國為民者,方為“大俠”。
《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不僅是一次經典武俠的迴歸,更是一次當代武俠的“升級”。
生逢亂世,郭靖不亢不卑,一顆赤子之心,與黃蓉在鐵騎箭雨和硝煙旌旗中,力挽狂瀾,保護南宋邊關。
快意恩仇的江湖中,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每一位中國人都能深深感受到蘊含於武俠中的文化血脈及家國情懷。
在視聽層面,《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對於中國美學意象的表達已臻化境,對於傳統武俠電影表達空間不斷拓展,為中國武俠型別又添一抹新亮色。
在主題層面,《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則深化演繹“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真正意涵,黎明蒼生不分國別,皆是生靈,皆應守護。
武俠,作為中國文化的世界性符號,蘊藏著中國獨特的思想、哲學和情感,夜彰顯著中華優秀文化的不竭生命力與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色。
如今武俠電影又碰撞出了全新的銀幕火花,它不僅是全球華人血脈覺醒的文化密碼,更是中國獻給世界的一份珍貴禮物。
面對動盪不安的世界格局,我們國家始終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真正體現著“國之大者”的大國擔當。
徐克拍武俠,不僅有“氣旋交疊、內力外化”的高能名場面,更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歷史大擔當。
當中原武學與金戈鐵馬相融交織,武功招式的“虛”與戰爭場面的“實”交相輝映,虛實之間,一場無與倫比的武俠視聽盛宴被推向最高潮。
到底什麼是江湖?
有打打殺殺,亦有恩怨情仇。
江湖上,一定有西毒歐陽鋒這樣不擇手段的野心家,有蒙古大汗這樣氣吞山河的一代雄主,但也會有郭靖這樣心懷黎民,拯救蒼生的“俠之大者”。   
《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勾畫出了江湖的複雜險惡,也描繪了歷史的風雲詭譎,在風雨飄搖中不斷進化成長的郭靖,必將成為中國武俠世界裡永不熄滅的精神圖騰。
這樣的郭靖,也一定會激勵更多的人心懷憐憫與俠義。
這部中國武俠集大成之作《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有格局,有想象,有鬼雄,有大俠……也是春節檔首部且唯一的武俠電影,一定不要錯過。
最為重要的是,它深深激勵著每一位觀眾的“武俠夢”:
江湖深遠,不忘勇敢堅定,大俠小俠,不過你你我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