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如何應對宗室人口過剩的問題,最後又為何失敗

全文共2566字 | 閱讀需6分鐘

北宋仁宗年間,身為宰相的韓琦在一個秋日裡接連啟奏,奏章內容基本上都與皇室繼承者有關。此時的仁宗由於體弱多病,時常病倒,又無可繼承的子嗣,因而韓琦一再希望皇帝在關於從宗室中挑選繼承者的問題上能多加重視。在經過一番精挑細選後,有兩位候選人脫穎而出,其中一位便是日後的宋英宗。
按理說,作為宗室入繼者,英宗本人應該要很高興,但他本人性格有些膽怯,並不想過多參與政治,且當時宗室中對他非議頗多。繼位之初飽受非議的他希望能平息宗室中不滿的聲音,但他由於能力有限,宗室人數又過多,因而直至他離世,也沒能調理好宗室關係。1067年其長子繼位,即日後的宋神宗。這位皇帝目睹父親生前被宗室欺壓的場景,因而對於人口眾多的宗室十分不滿,在崇尚人丁興旺的古代,一場皇家內部的人口改革計劃即將誕生。
上圖_ 宋英宗趙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原名趙宗實,後改名趙曙
一、人口過剩的宗室
英宗在位時由於自身妥協性,所以在對待宗室問題上的手段從削弱變為安撫。他大興宗室教育,為宗室子弟增派教師,但仁宗時期就已經人口過多的宗室使得英宗的安撫力不從心,宗室諸宅教育體系已經瀕臨崩潰。
到了神宗繼位,前兩位皇帝為他留下爛攤子,無論是戰事吃緊還是財政赤字,亦或是宗室矛盾,都足以讓神宗焦頭爛額。僅十一世紀40年代的宋與西夏戰爭就讓宋朝國庫面臨空虛,到了60年代,趙氏子孫已傳至第五代,許多所謂皇親國戚其實與皇帝的關係早已超出服喪中的“五服”。
宋承唐制,五服之外的子孫應送往京城以外的地方,停發祿賜,改分田畝,令其自立根生,從此不再出現在皇室族譜中。趙匡胤在《大訓》中就曾擔憂宗室人口過多。十一世紀六十年代,宗正寺向英宗彙報宗室中十歲以上的人數超過1000。這一數字與全國百姓相比確實不多,但這“少數”群體的花費可不少。
上圖_ 九族五服圖
二、財政赤字的國庫
僅僅贍養這些皇親國戚,每月花費就高達70000緡。而整個京城的官員開支才40000緡。如果遇到婚喪嫁娶等特殊事件或者是季節更替,宗正寺還得向朝廷申請賞賜宗室衣物與額外經費。
神宗認為,僅僅裁減財政支出還不夠,必須重新定義宗室概念,改組現有宗室,將五服以外的宗室子弟剔除出福利體系。但由於保守派的發聲,神宗只能暫時將改革推遲到英宗喪服期滿。
圖_ 王安石變法
三、面臨改組的宗室
1069年夏季,一場改革隨之而來。當時宋神宗在聽取王安石意見後決心改革宗室,儘管保守派的司馬光一再反對。中書省與樞密院釋出了一項細緻的宗室改組計劃,內容針對五服之外的遠支宗室。伴隨這項計劃的是一份詔書,內容援引儒家經典以及漢唐舊制的先例來證明改組計劃的合法性。
屬於五服之外的宗室子弟喪失了自動授官的權力,作為安撫,換來的是參加科舉考試的權力,透過考試者可以擔任常規職位。即使未能考取功名,這些人仍保有宗室學校的入學資格。除此之外,改組計劃剝奪了太祖、太宗的第五代後裔和魏王的第四代後裔有關賜名、授官的權力,這一權力的消失是神宗對外發出的訊號,他已經無法容忍過多的人依附於皇家。
上圖_ 司馬光題跋全身像
面對改革,歐陽修、司馬光、程頤等人主張復興西周時的宗室制度,企圖讓皇帝保全現有宗室子弟,因為這種制度把沒有服紀的族人包括在宗族範圍內。
皇帝對此認為至第六代結束,宗室與皇帝的服紀關係早已結束,“親道”已盡。但是,宗正寺抱與禮部怨說,自從熙寧變法以來,被取締的宗室家庭經常出現孩子起名有用字犯諱的。
 而禮部不得不出於對族譜政策的考量而與宗正寺加班加點告知這些曾經的宗室子弟大規模換名。又因為他們曾是皇親國戚,面子上也不好意思將他們逼急。
上圖_ 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
四、恩威並施的神宗
面對宗室的抗議、保守派的反對、宗正寺與禮部的抱怨,神宗考慮放緩進度,不再一味修改族譜和直接剔除宗室子弟。神宗打算給予他們一定程度上的福利,譬如被剝奪親南班衛官身份的宗室子弟,雖然只能任職低階官位,但給予他們一些特權,除此之外有困難時朝廷還是會賦予小額補助金。
對於渴望建功立業或者透過科舉改變人生的,神宗也十分歡迎,譬如趙仲侔這樣的人。這類人可以參加鎖廳試,這種考試是為官員及其子弟舉行的考試,考試難度相對容易,不用像普通人一樣需要考《論語》。關係太遠的宗室可以先在國子監應試,然後參加禮部省試,雖然過程麻煩,但透過率為50%。在最後的殿試中,無服宗室與普通舉人一同考策論,無服宗室中年齡在40歲以上的多次應試者可以破例入取。
上圖_ 唐代抄本《論語》
1070年,宗室進出諸宅的制度開始鬆弛。這是由於神宗防止被剔除者借限出令為由繼續逗留京城。除此之外也是因為人數眾多,如果出入都要宗正寺批准,將會更加繁瑣,限出令因此取消。朝廷准許居住在諸宅以外的無服宗親保留財產,但永業田不得據為己有,由朝廷回收。
朝廷對於未到出官年齡,親屬俱已亡故的無服子弟,都准許領取一份俸祿。由大宗正司審查核實,由戶部發放錢米。後期撫卹內容又擴大到住房補貼。這是神宗所想表達的意思,朝廷雖然不再將他們視為同宗,但也決定要養活他們。
上圖_ 宋朝官員
神宗的恩威並施不僅體現在物質上,也體現在精神層面。宋朝規定有服宗室不得與胥吏、工匠、商人、農民子孫通婚,但無服宗室並不受限制,神宗鼓勵他們婚姻自由,因為神宗擔心他們一旦與朝廷高官聯姻,到時無服宗室又恢復精英地位,勢必要求朝廷給予更多優待,因此神宗鼓勵他們多多與普通百姓通婚。
為此,神宗規定無服宗室子女與普通百姓通婚可得到500貫的彩禮、嫁妝資助。雖然這筆錢與曾經優渥的日子相比,只是杯水車薪。
上圖_ 宋哲宗趙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趙傭,宋朝第七位皇帝1
五、虎頭蛇尾的改革
雖然種種政策都能得到實行,但是隨著神宗離世,改革陷入停滯,至哲宗時期,保守派與改革派都不再進行政策規劃,換來的只是黨爭,他們忙於爭論改組宗室應該是為了開源節流還是為了消除宗室與普通百姓的區別。
與此同時,無服宗室聯合現有宗室向新皇帝發難,要求停止改革,原因是針對無服宗室的改革波及到有服宗室,他們都只能被授予低階官職,同時福利銳減。
宗正寺那邊也不安寧,由於宗室縮減,宗正寺的規模也要隨之縮減,官員頻繁調職惹得朝廷各部不滿,這場宗室人口改革計劃也不了了之,再無下文。
本是挽救宋朝財政的改革,最終演變為一場鬧劇,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宋朝無法避免其財政赤字與滅亡。
參考資料:《宋史》《宋朝宗室制度考》《續資治通鑑長篇》《天潢貴胄:宋代宗室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