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因一個翻譯錯誤而起?呂布是忠臣而丘處機反而有點奸?
人類短壽而健忘,歷史難免有點偽科學

終於可以留言評論啦,歡迎大家向筆者拍磚
之前看到過一個思想實驗,為什麼同樣聰明的大象和海豚沒法產生文明,而人類卻可以。除了直立行走、用火之外的爛大街原因,有一個原因很少被人提及,就是人類的壽命長過這些也很聰明的動物,在沒有文字之前,更長的壽命是產生和傳遞知識的硬限制,因為知識創新,總要在學完現有知識為基礎。
同樣,如果人類這0.7級文明,碰到一個二級星級文明,大概也會發現,人類短短一百年的壽命,很可能是沒法走向太空的最大瓶頸。

人類的短壽,不光作用在科學上,更多的負作用在歷史上。因為人類短壽而健忘,即使有文字,當事人消逝之後,很多史實都是糊塗賬,所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舉個栗子,中土佛教,最本土化的是禪宗。禪宗的禪是禪那的簡稱,漢譯為靜慮,取自《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禪宗原本也是達摩傳入中國,但在南朝南宗惠能(638~713)和尚的改造下,以頓悟風靡了中國,他也被尊稱為南宗六祖。然而你能想象,這中國最大的本土佛教宗派,竟然是建立在一個翻譯錯誤之上?

南宗六祖惠能的禪學,不講達摩的次第禪,尊崇“頓悟”。但頓悟這個詞卻是個翻譯錯誤。頓悟這個詞,來自於梵文Yugapat (युगपत्) ,這個Yuga的意思是在同一個車軸下的兩端,引申為同時、一起。Yugapat就指許多人同時說,引申為許多人同時理解,或者說許多人同時“開悟”。漢語翻譯的時候,可以翻譯成俱悟。但南北朝時期,漢語中的頓,也有一起、俱的意思,所以也翻譯成頓悟。但是頓在中文當中也有一下子,剎那間的意思。結果時間一長,流傳到南宗惠能,就把頓悟理解成,一下子開悟,並以此開創了跟需要整日耗時念經的次第禪、聲聞禪完全不同,講究一下子開悟的頓修頓悟。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從一起開悟,因為多義字的謬誤,變成一下子開悟,整個宗派,都建立在一個翻譯錯誤之上,文字相傳都會如此謬誤大方,更何況連當事人都未必看的清楚的歷史呢?

實際上當代人和後代人看人物事件,往往是南轅北轍的。
比如呂布,後代是奸詐小人的代名詞。可在東漢末年,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呂布是大漢最後的忠臣。比如漢末第一個帶兵逼宮的是丁原,差點燒了洛陽,“(何進)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太后猶不從。”,呂布把丁原殺了。董卓廢長立幼,呂布把董卓殺了。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呂布跟他死磕,戰敗被殺。當年漢獻帝洛陽逃難,沒有想到什麼“劉皇叔”,第一道聖旨就是招呂布救駕,甚至獻帝死後,都沒跟東漢其他皇帝一樣葬在洛陽,而是葬在河南焦作,距離呂布的墳冢只有28公里。

在當代人看來,所有想要篡漢的勢力,呂布殺了一個遍,最後打不過曹操,也算是死在保衛漢室的戰鬥裡。可以說一句“師出未捷身先死”的英雄。可惜他偏偏跟掌握著後世話語權的曹操和劉備都打過仗,兩路夾擊之下,大漢最後一個忠臣的呂布反而成了“三姓家奴”專殺乾爹專業戶。
不過溫侯呂布倒是也沒白死,他被曹操砍頭之後,傳首自己的食邑溫縣,溫縣人捐錢買金子給呂布做個金頭,又蓋了至今猶存的金陵,並派人長期住在墓邊看守。所以有南呂村、金陵村。當時溫縣人司馬懿22歲,他可能有目睹自己溫縣大家長呂布被砍下來的頭,傷心之餘遂長達7年拒絕曹操延攬當官。後邊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這樣的例子又何止呂布。
比如全真教龍門派創教祖師,射鵰英雄傳丘處機原型邱長春。在後世看來,是行善積德的大善人,流傳有邱真人“一言止殺”,勸阻成吉思汗不枉殺百姓的典故,“罷干戈致太平”。

可在元朝當代人看,丘處機的形象,似乎就有點奇怪了。丘處機活躍的時期,還是元金南宋並立的時候。金宣宗四年,邀請丘處機去汴梁弘揚道法,丘處機認為金朝皇帝有“不仁之惡”,推辭未前往。宋寧宗嘉定十二年,宋寧宗派遣將領李全、彭義斌持詔書敦請丘處機赴臨安,丘處機認為南宋皇帝有“失政之罪”,也推辭未前往。看起來是遠離政治,但是當蒙古人勢力雄壯起來之後,丘處機卻帶了十八名弟子不遠萬里,主動同行西征,藉機傳教。

丘處機藉著成吉思汗急於瞭解長生之道,勸說他:“修仙須修陰德,必須去暴止殺。您起兵滅西夏和金是符合天意民心的,但務須禁止殘暴殺戮,才能使事業最後成功。”
可是後來,丘處機還是接受了殘暴屠戮的蒙古人的詔安,回到燕京,用蒙古人的錢修建了太極宮,成為元朝“大宗師”,“錫之虎符,副以璽書”。後來忽必烈南侵南宋,其徒尹志平,世奉璽書,襲掌其教。其餘徒弟,分符領節,各據一方,執掌教化。到了元武宗至大三年還加賜金印,藉著蒙古人的彎刀,一個傳宗不過五代的新教派,一下子成了堪比國教的富貴。
如果是同時代的南宋漢人,看待丘處機,“南宋皇帝請你你不來;蒙古人起勢你倒貼,還藉著蒙古人的政權,當上了大國師,金印虎符,徒子徒孫世襲富貴”,不敢說內附韃子,多少也是有點“投機分子”的成分在裡邊吧。
你看當代的歷史和後世歷史,偏差能有多大。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或者說只有當代史,才是沒有被勝利者塗抹的真·歷史。筆者在搬磚之餘,開始寫公眾號,動因也在於此。
幸蒙讀者錯愛,原本只是一個業餘消遣,也有了些流量,成為一個小小的專案。每天隨意幾筆,三年下來竟然也積累了不少文字,這些散落文章,幸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陳佶老師的發掘和整理,去糟存精,結整合一本三十萬字的小書。
這本小書取名《經世錄》,已經上架。希望筆者的觀察和感悟,能在這“大爭之世”中,給讀者提供一個新穎的視角。
錯愛筆者文字的朋友,可以點選文末右下角的“原文連結” ,或淘寶搜尋「經世錄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入手。另外已經購書的朋友,可以在後臺留言及購買截圖,加入筆者VIP讀者群,“龍門陣開三千界,鴻儒談笑寰宇中”,與高素質群友談古論今,亂點江山,聊聊我們經歷的當代史。

筆者的新書上市啦,錯愛筆者閒扯的讀者,可以點選下邊的 閱讀原文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