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為何自廢武功?

成為修明札記資深讀者點選上方「修明札記」→右上角選單欄→設為星標

時代變了,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出艱難的抉擇。

大號剛剛改名,算是和過去做了告別,以後熱點主要在小號更新,大號就更新我的一些隨筆和讀書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些幫助。

熱點在小號更新,歡迎大家關注。


進入正文。
上個月,我看完了諶旭彬老師的新書《大宋繁華—造極之世的表與裡》,裡面提到宋朝是為內部維穩而養兵,軍隊戰鬥力很差,這是宋朝屢屢敗於外敵的核心原因。
宋朝在宋真宗年間,軍隊的數量就接近百萬,到宋仁宗末期,軍隊的數量達到了141萬,後續經過裁撤,到宋哲宗時,軍隊的人數仍在75萬左右,其中禁軍數量超過50萬,宋朝財政的70%,都花在養兵上。

花了這麼多錢,效果如何呢?可以說是不堪一擊。

宋初,宋軍還有些戰鬥力,但仍被遼國擊敗。

宋仁宗年間,宋朝和小國西夏野戰屢屢失利,靠著范仲淹的堡壘戰術才勉強打成平手。
宋徽宗年間,宋金約定滅遼,宋徽宗派童貫領10萬大軍收復燕雲十六州,卻被遼國的1萬人殺得落花流水,後面靠金國軍隊才收復了失地。
靖康元年,宋欽宗與女真議和後,2000名宋軍不知議和實情,阻攔了17名騎兵信使,意圖將其完全消滅,但交鋒起來,17名金軍騎兵組織有序,竟殺

2000宋軍大敗。

後來金軍南下,3萬金軍敲了一夜的鼓,就嚇得對面的10多萬宋軍就落荒而逃,金軍沒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開封。
這樣的軍隊,不要說不能開疆拓土,最後連統治者的安危都不能保全了。這就引出兩個問題:
1、宋朝軍隊為什麼沒有戰鬥力?
2、為什麼皇帝明知宋軍沒有戰鬥力,還不改革軍制?

先說第1個問題,沒有戰鬥力的核心原因是宋軍的建軍宗旨從來不是應付外敵,而是內部維穩,經歷過五代戰亂的宋太祖認為,王朝能否長治久安,關鍵看能否控制住軍隊,他設計出了一套精妙的制度來防止軍隊造反,並將軍隊作為解決社會問題的工具。

宋太祖曾說:可以利百代者,唯有養兵,方凶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而生變,有叛兵而無叛民。
後來宋神宗又對太祖的話進行解釋,說歷代王朝造反的人,大都是無賴之徒,太祖平定天下後,將他們召進軍隊,用俸祿供養他們,用軍法管制他們,讓他們無法在外面胡作非為,必要時還能用他們保護良民,這樣天下就安定了。
每到災荒年間,宋朝都會擴大募兵,從災民中招募成員,即“每募一人,則朝廷多一兵,而山野少一賊”。

宋神宗的邏輯在民間小說《西遊記》中也有體現,為何玉皇大帝明知孫悟空是個好事之徒,卻還要把他招到天上,給個編制,就是怕他在下界胡作非為,不如放到天界更容易管束。

在宋朝皇帝看來,養兵就是為了維穩,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手段,這與其他王朝截然不同。
中國古代招兵,一向注重招募良民,良民就是指鄉野的樸實農民,他們頭腦簡單,懼怕官府,服從性強,上了戰場敢於玩命。
而市井中的流氓地痞,雖然很多人個人武藝不錯,但他們心眼太多,慣於偷奸耍滑,在戰場上經常開小差。
漢唐的精銳部隊,幾乎都由良民組成,後世戚繼光招戚家軍,也是不招市井之人,只招鄉野村夫。
畢竟,打架與打仗是兩回事,打架是看個人的好勇鬥狠和武藝,打仗則是看服從性和組織力(尤其是冷兵器時代)。宋軍以市井無賴為主,註定沒有戰鬥力。
就事後看,宋太祖的辦法非常成功,宋朝是極少的沒有被內部叛亂推翻的王朝,整個宋朝雖然農民起義不斷,但大規模的起義很少,宋朝的叛亂往往以叛亂者被招安而結束,比如歷史上的宋江就是花團錦簇的進了開封城。(比小說下場好得多)
當容易有反心的人被納入朝廷體制管起來後,社會自然就安定許多。

除了任用流民,宋朝的軍制也嚴重削弱了戰鬥力,宋軍的軍制,講求強幹弱枝和分權,最後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軍隊缺乏凝聚力和統一指揮。

宋太祖經歷了五代戰亂,唐末到五代是一個軍人為王的時代,軍人動輒廢立皇帝,連趙匡胤自己都是在兵變中登基。
有了這個前車之鑑,宋太祖自然要改革兵制,防止五代之亂再現。
唐朝的節度使是軍政一把抓,雖然軍隊戰鬥力強悍但讓軍隊成了節度使的私兵。
宋太祖將指揮權無限分割,在宋朝,招兵、統兵、訓兵和後勤分屬不同部門,統兵的將領也要不斷調換,防止形成將領個人和軍隊的效忠關係。兵將之間不熟悉,缺乏信任,到了戰場臨時搭夥,自然要打敗仗。

宋朝還開啟了外行領導內行的傳統,宋朝開始,文人、太監指揮作戰越來越普遍(如范仲淹、童貫),久經沙場的將領往往要受文官的節制。到明朝,直接形成了文人領軍的慣例,明代指揮軍隊的孫承宗、孫傳庭、袁崇煥、洪承疇,其實都是文官。

宋朝皇帝這麼做,就是要保持軍隊的忠誠,他們寧肯犧牲戰鬥力也不願喪失一點對軍隊的掌控。

趙構殺岳飛,不是因為他要迎回二聖,而是擔心岳飛對軍隊的絕對掌控會威脅到自己。
趙構深知,之所以孱弱的宋軍突然能和金軍打的有來有回,全在於韓世忠和岳飛,突破了宋朝過去的軍制,和軍隊形成了長期的、強烈的個人效忠關係,軍隊出現了“私兵化”的趨勢。

無論韓世忠和岳飛個人多麼忠誠,都無法打消趙構的疑慮,實際上在當時,整個文官集團都支援趙構削奪將領的兵權,並非只有秦檜如此,在文官集團眼中,武將永遠是外人和威脅。

朱仙鎮之戰後,金國已無能力吞併南宋,趙構的人身安全已經得到保障,這時岳飛韓世忠張俊等人就成為了比金人更大的威脅。趙構處死岳飛,其實蘊含著黑暗的政治邏輯。
理解這一點,你就不會驚訝為何宋朝歷代君主明知祖制會削弱軍隊,但仍然堅持奉行,對他們來說,內部的威脅永遠大於外部。
就結果看,趙宋王朝的策略是成功的,兩宋加起來一共319年,僅次於兩漢,是秦朝建立大一統後第二長久的王朝。而且這319年,宋朝君主一直是實權君主,幾乎從未出現大權旁落的情況。
東漢末年君權旁落,唐朝末年君主形同傀儡,宋朝君主實際掌權的時間是歷代王朝中最長的,從這點看,宋朝無疑是最為成功的王朝。
如果拿到現代,宋朝的策略甚至會更加可行,畢竟現在有核武器和國際秩序,打仗也不再完全依靠勇武和個人關係,科技和經濟實力也是決定性的因素。
考慮到宋代“不殺士大夫”的傳統(厚待統治集團)、大體穩定的社會和發達的官營經濟,真可以說宋朝是最成功的秦制王朝。中國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絕非虛言。

目前星球已經打造產品“修明一週熱點”,裡面我會揀選我認為重要的大事,一期的字數在1000字左右,不會給大家造成閱讀負擔,內容也是簡明扼要,想投資、移民的中產,希望開啟眼界的學生可以加入。加入星球,你還可以進入我的VIP群,和我交流,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