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2019年底暴發以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以其高傳染性和多變性,迅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2023年1月28日,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特別審批程式,先諾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先諾欣®)附條件批准上市,獲批適應症為“輕中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的成年患者”。作為針對高度保守的新冠靶點——3CL蛋白酶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療藥物,先諾特韋/利托那韋為我國新冠防控帶來了本土化的有力武器。2024年7月8日,先諾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透過NMPA審評審批,從附條件批准轉為常規批准,用於治療輕中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此次常規批准是基於一系列臨床研究結果,這些研究顯示,該藥物組合能夠有效降低住院風險、減少對其他緩解症狀藥物的需求、縮短症狀恢復時間,並且加速病毒的轉陰過程。這一系列積極的資料為該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本文特邀海南省人民醫院感染科葛軍主治醫師分享新冠病毒感染臨床案例,並特邀聊城市人民醫院感染科王思奎主任醫師進行病例點評,探討慢性基礎疾病合併新冠感染綜合治療策略。

【講者介紹】

葛軍 主治醫師
海南省人民醫院感染科
醫學博士
海南省醫學會感染病分會 秘書 委員
海南省醫學會感染病分會 青年委員會 秘書
承擔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
基本情況

圖1 入院當天肺部CT提示雙肺散在感染性病變(病毒性肺炎可能)
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型)
2、細菌性肺炎
3、白細胞減少
4、淋巴瘤治療後
5、左腎結石
6、腰椎退行性變
7、輕度脂肪肝
PART.03
入院初始治療方案
間斷俯臥位通氣及持續吸氧改善氧合
阿茲夫定抗病毒治療
地塞米松抗炎減輕滲出
低分子肝素抗凝
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升白細胞
左氧氟沙星抗感染
氨溴索祛痰治療
胸腺法新調節免疫
PART.04
治療轉歸及治療調整
入院第5天覆查:
血常規:WBC 5.33*109/L,LYM 0.17*109/L,NE 4.23*109/L
血氣分析:pH 7.444,PO2 84.70mmHg,PCO2 34.10mmHg
炎症指標:CRP 49.76mg/L,PCT 0.103ng/mL
DIC全套:FIB 5.25g/L

圖2 肺部CT提示雙肺散在多發感染性病變(病毒性肺炎可能), 較前明顯增多
(入院第5天 Vs. 入院當天)

圖3 影像學提示雙肺散在滲出性病變,雙肺紋理增強
(入院第6天)
【第一次修正診斷】
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重型)
2、細菌性肺炎
3、I型呼吸衰竭
4、免疫功能低下
5、淋巴瘤治療後
6、左腎結石
7、腰椎退行性變
8、輕度脂肪肝
【治療調整】
高頻吸氧(吸氧濃度60%,流量30L/min)改善氧合
阿茲夫定抗病毒
地塞米松抗炎減輕滲出
低分子肝素抗凝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抗感染
氨溴索祛痰治療
胸腺法新調節免疫
中藥及腸內營養支援治療
入院第8天覆查:
血常規:WBC 4.98*109/L,LYM 0.14*109/L,NE 4.36*109/L
血氣分析:pH 7.457,PO2 147.70mmHg,PCO2 33.90mmHg
炎症指標:CRP 37.89mg/L,PCT 0.127ng/mL
DIC全套:FIB 5.47g/L
肝功能:ALT 350.6U/L,AST 148.0U/L
新冠核酸檢測:N基因 24.56,ORF-1ab基因 23.11

圖4 入院第9天肺部影像提示,雙肺散在滲出性病變,左側較前稍減少,餘較前相仿;雙肺紋理增強,較前相仿
【第二次修正診斷】
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重型)
2、細菌性肺炎
3、I型呼吸衰竭
4、免疫功能低下
5、肝功能不全
6、淋巴瘤治療後
7、左腎結石
8、腰椎退行性變
9、輕度脂肪肝
【治療調整】
高頻吸氧(高頻吸氧吸氧濃度50%,流量30L/min)改善氧合
先諾特韋/利托那韋抗病毒
地塞米松抗炎減輕滲出
低分子肝素抗凝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抗感染
氨溴索祛痰治療
胸腺法新調節免疫
異甘草酸鎂護肝
中藥及腸內營養支援治療
入院第12天覆查:
血常規:WBC 6.16*109/L,LYM 0.16*109/L,NE 5.69*109/L
血氣分析:pH 7.430,PO2142.70mmHg,PCO2 44.00mmHg
炎症指標:CRP 38.51mg/L,PCT 0.154ng/mL
DIC全套:FIB 7.04g/L
肝功能:ALT 597.6 U/L,AST 140.9 U/L
新冠核酸檢測:N基因 29.78,ORF-1ab基因 29.78

圖5 入院第12天肺部影像提示,雙肺散在滲出性病變,較前未見明顯變化;雙肺紋理增強,較前相仿。

圖6 入院第13天胸部CT提示,雙肺散在多發感染性病變(病毒性肺炎可能),較前吸收改善。雙側胸膜增厚,較前稍改善,雙側胸腔少量積液。
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重型)
2、肺部感染(細菌、真菌)
3、I型呼吸衰竭
4、免疫功能低下
5、肝功能不全
6、淋巴瘤治療後
7、左腎結石
8、腰椎退行性變
9、輕度脂肪肝
【治療調整】
高頻吸氧(高頻吸氧吸氧濃度30%,流30L/min),改善氧合
先諾特韋/利托那韋抗病毒
甲潑尼龍抗炎、減輕滲出
低分子肝素抗凝(qd-bid)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抗感染
卡泊芬淨抗真菌
氨溴索祛痰治療
胸腺法新調節免疫
異甘草酸鎂、谷胱甘肽護肝
中藥及腸內營養支援治療
入院第14天覆查:
血常規:WBC 5.60*109/L,LYM 0.12*109/L,NE 5.14*109/L
血氣分析:pH 7.430,PO2144.00mmHg,PCO2 36.00mmHg
炎症指標:CRP 3.61mg/L,PCT 0.070ng/mL
DIC全套:FIB 3.44g/L
肝功能:ALT 224.7U/L,AST 34.9U/L
新冠核酸檢測:N基因 35.80,ORF-1ab基因 35.78
痰塗片:可見中等量酵母菌

圖7 入院第15天胸部CT提示,雙肺散在多發感染性病變(病毒性肺炎可能),較前明顯吸收改善。雙側胸膜增厚,較前稍改善,雙側胸腔少量積液較前基本吸收。
【治療調整】
鼻導管(3L/min)吸氧,改善氧合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抗感染
卡泊芬淨抗真菌
氨溴索祛痰治療
胸腺法新調節免疫
異甘草酸鎂、谷胱甘肽護肝
入院第17天覆查:
血常規:WBC 8.08*109/L,LYM 0.29*109/L,NE 6.85*109/L
血氣分析:pH 7.440,PO2 147.00mmHg,PCO2 39.00mmHg
炎症指標:CRP 2.16mg/L,PCT 0.040ng/mL
DIC全套:FIB 2.84g/L
肝功能:ALT 134.4U/L,AST 35.4U/L
新冠核酸:陰性
痰塗片:未見真菌
入院第18天覆查:
胸部CT提示,雙肺散在多發感染性病變(病毒性肺炎可能),較前無明顯變化。右肺上葉前段圓形磨玻璃結節,直徑約0.7cm(IM201-22),同前,考慮LU-RADS3 類,建議半年複查。雙側胸膜增厚,同前。
【治療調整】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抗感染
伏立康唑抗真菌
胸腺法新調節免疫
水飛薊賓、亮菌護肝
【病例轉歸】
出院帶藥:伏立康唑、莫西沙星、水飛薊賓、亮菌。
PART.05
病例小結

病例點評
【點評專家介紹】

王思奎 主任醫師
聊城市人民醫院
聊城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全國疑難及重症肝病攻關協作組委員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傳染病學系副主任
中華醫學會山東省肝病及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醫師協會感染病分會常務委員
聊城市感染病及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聊城市傳染病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肝膽病諮詢專家”
擅長各種肝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診治
此病例給我們的啟示包括:
-
慢性基礎病患者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風險人群,容易發展為重症,應儘早使用強效抗新冠病毒藥物,如先諾特韋/利托那韋。
-
如果病史超過一週,特別是伴有黃痰,這表明肺部可能是病毒和細菌的混合感染,應及時新增廣譜強效抗生素。
-
對於此類慢性基礎病新冠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使用了激素,應考慮真菌感染的可能性,並積極尋找真菌感染證據,必要時及時新增抗真菌藥物。
-
併發肺炎的患者大多因缺氧而出現肝功能異常,需要及時發現並給予相應的保肝治療。
-
高頻氧療和俯臥位對患者的恢復有利。
-
對於高風險人群,預防新冠病毒感染至關重要。在新冠疫情期間,應及時佩戴口罩並避免人群密集的地方。
*此文僅用於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