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誰還沒點不懂事的時候呢。
就說廠長吧,以前也跟風追求 “白幼瘦”,後來才發現,女人那種由內而外散發的風情韻味,才是真的迷人。
當年不覺得舒淇是大美女,現在才get到她的極度迷人。
她的氣質絕了!

明豔的紅唇,大波浪長髮隨意披在肩上,穿著露肩的黑色禮服,整個人閃閃發光,貴氣十足。
她站在那兒,既優雅又有範兒,笑起來的時候,又有些俏皮和可愛,一點都不做作。
在娛樂圈,很少有女明星能像舒淇這樣,把冷豔、英氣、嫵媚、慵懶全都集於一身。

比起她的笑容,我最喜歡的還是她的眼神。
有網友形容得特別好,說她不管是戲裡還是戲外,眼睛就像佈滿星星的夜空,亮晶晶的,又很安靜。
當中透著淡定、灑脫、自信,這是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才會有的。
確實,看了舒淇的採訪能發現,她骨子裡就是個很有主見的大女人。
對待感情灑脫、真摯,在事業和生活上特別有自己的追求。
你看,拍過風月片的女演員不少,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她拿影后,持續的演戲,身上的光環愈發閃亮了。
過去的經歷,成為她如今的底氣。
她最大膽是,敢把那段過去,搬上大熒屏——
《SQ男女》

看過本片的都清楚,這是一部實打實的限制級。
不過,對舒淇來說,它的意義太不一樣,因為這次她一舉拿下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和最佳女配角兩個分量超足的獎。
她成功轉型,事業也開始一路向好。

本片為啥這麼厲害?
導演是爾冬升,他請來了張國榮、莫文蔚、羅家英、秦沛幾乎大半個香港娛樂圈的明星。
光看演員名單就挺吸引人,但它可不只是靠陣容博眼球,電影質量也相當過硬。
片中,你能看到張國榮別樣的魅力,還能看到舒淇和徐錦江繼《玉蒲團》後又一次合作。
最初,很多男性觀眾是衝著噱頭去看的,看完卻被電影本身深深吸引。
是的,爾冬升執筆的劇本,風格與他的前作《買兇拍人》類似,整個故事充滿了自我調侃和反思,有種迷人的魅力。

故事從一個失意的導演阿星(張國榮 飾)說起——
阿星一心想在電影圈幹出一番大事業,滿心都是文藝理想,可市場根本不買賬。
他拍的好幾部電影票房都撲街了,投資方沒了信心,紛紛撤資。
就在阿星灰心喪氣,想著是不是該退出電影圈另謀出路的時候,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有人願意投資他的劇本拍電影,他一下子又燃起了希望。

到了公司他才發現,投資方是個有黑社會背景的大老闆,不差錢。

在老闆眼裡,什麼賺錢就拍什麼,當時午夜場電影最火,那就拍風月片,而且指定自己的情人夢嬌(舒淇 飾)當女主角。

一開始,阿星是拒絕的。
但製片阿蟲(羅家英 飾)說了句 “當不了王家衛,當王晶啊”,阿星一聽,也沒辦法,只能向資本低頭,硬著頭皮幹。
結果,阿星的拍片過程那叫一個艱難痛苦。
他原本的劇本被改得亂七八糟,加了好多莫名其妙的情慾戲,特寫鏡頭還都得對著女演員各種扭來扭去的畫面。

而且演員也不配合,夢嬌仗著有老闆撐腰,在片場耍大牌,遲到早退是常事,拍戲的時候還敷衍了事。
比如和華叔(徐錦江 飾)搭戲,開拍前就防著華叔佔她便宜,演繹親密動作的時候各種不配合。
到了外景拍攝,她又嫌人多,又怕曬,可把阿星折騰壞了。

但沒辦法,他只能咬著牙繼續拍。
從這裡就能看出,爾冬升把電影行業的很多內幕都拍出來了,就像是對當時香港電影圈的憤怒吐槽。
那時候,香港電影圈表面看著光鮮,其實背地裡挺亂的。
黑幫掌控著資金,強迫導演、演員拍他們不想拍的片子,劇組中間也是烏煙瘴氣,演員們勾心鬥角,背後互相說壞話、傳八卦的現象很多。

爾冬升還把自己也拍進了電影裡,就是劉青雲演的爾導演。
這個爾導演因為拍文藝片,被那些只喜歡看刺激畫面的觀眾罵得很慘,最後他自殺了,諷刺的是,他自殺後,電影反而火了,票房一路飆升,還冒出一堆懷念他的影迷。
講真,電影圈這些奇怪的現象,真被爾冬升摸得透透的。

不過,電影裡也不全是對現實的絕望。
隨著劇情發展,阿星重新找回了拍片的信心,開始調整劇本,想拍出那種有格調、不低俗的風月片。
劇組的人也被他感染,都想拍出一部好電影。
看到最後你就會發現,拋開那些風月噱頭,這其實是一部很勵志的電影。

電影裡有兩個角色特別值得說一說。
一個是夢嬌。
她是個豔星,平時做人挺高調的。
但有一次和阿星在片場聊天的時候,能看出她眼裡流露出的溫柔。
她講自己一個人從臺灣到香港打拼的心酸經歷,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舒淇本人的經歷,讓人有點分不清是電影還是現實。
夢嬌說自己拍戲就是想賺大錢,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再找個疼自己的老公,其實她也就是個努力打拼的 “港漂”。


還有華叔。
和現實裡的徐錦江很像,他是風月片的常客,合作過很多女演員,所以關於他的傳聞也不少,很多人背後說他脾氣不好,還愛佔女演員便宜。
可實際上,華叔是個挺害羞的人。
在片場,他對女演員照顧得很周到,是個紳士;在家裡,他是個好丈夫,每次拍親熱戲都會提前跟老婆說,還經常帶老婆孩子到片場玩。

所以說,電影其實和 “色” 沒多大關係。
它有自我調侃,也有對現實的諷刺,有理想,也有生活中的無奈。
喜劇的背後,內裡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無奈。
電影的結局是片場意外失火,底片被燒了,但劇組的人拍電影的決心一點沒受影響。
從這裡能感覺到,導演拍此片既是給觀眾的鼓勵,也是在給自己的打氣。
它在控訴那些一邊說低俗,一邊又偷偷看的人。
同時也告訴我們,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人在經歷不同的磨難,但只要不放棄,生活就還有希望。
就算日子再難,也要咬著牙堅持下去,因為只有堅持,才會有新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