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美元終將崩塌!

通知一下:老巢關小黑屋三十天。
當地時間5月3日,被譽為“投資界春晚”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召開。
94歲的“股神”巴菲特也不僅首次公開批評了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關稅政策,還直接表示了對美元的擔心。
巴菲特在會上發出了他迄今最為嚴厲的金融警告之一,抨擊美國在財政方面的魯莽行為,可能會削弱美元的價值。
美元上個月跌至三年來的最低點。在關於減少美元貶值風險敞口的問題上,巴菲特回答說,“顯然,我們不會投資任何一種我們認為正在‘走向崩盤’(go to hell,直譯為“下地獄”)的貨幣。這就是我們對美元最大的擔憂。”
他進一步補充稱,當政府採取不負責任的行動時,貨幣價值將會變成“一件可怕的事情”。
談及引發擔憂的根源,巴菲特直言不諱道,美國政府的財政政策令人震驚。他說:“在年報中(我)只是簡單提及了一下,但美國的財政政策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正是讓我感到恐懼(scare me)的原因。”
據《今日商業》報道,巴菲特指出,美國政府的行為似乎正逐漸偏離保護美元的軌道,反而越來越傾向於削弱美元。
當然,巴菲特依然承認美元在全球範圍內仍然佔據主導地位,美元什麼時候會崩,巴菲特也不知道,他看不到可見的代用品。
但巴菲特也明確表示,如果美國面臨經濟問題,伯克希爾願意將貨幣投資多元化。他說,“美國發生的事情……有可能讓我們想持有更多其他貨幣。”
美元會不會崩潰,取決於美國政府是否還能償還美國國債,更準確地說,還能不能還得起利息,所以巴菲特說,這是一個財政問題。
美國政府還債的可能性,當下是看不到的,36萬億美元的國債,不僅沒有減少,還年年遞增,美國政府財政赤字的局面看不到緩解的可能性,至少當下沒有看到。
僅僅還利息,一年就要支付上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不要說本金,僅償還利息本身,就給美國政府戴上了沉重的枷鎖了。
按當下的路徑走下去,沒有大規模的變革的話,走到違約這一步,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但是,美元就是當下世界唯一的世界貨幣。
如果美元崩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呢?
這就需要從美元憑什麼成為世界貨幣談起,是軍事霸權嗎?是全球航母嗎?當然不是,這是倒果成因,事實上,是因為美國有世界貨幣地位,才支撐他成為了一個全球軍事大軍,能夠在全球維持這麼龐大的軍事存在。
另一些人則說,美元的地位是市場形成的,沒有人強迫他人使用美元,是因為美國政府信用全球第一。
但如果我們撥開這些耀眼表象,潛入歷史的深層,一個更為根本、也更令人驚訝的故事或許會浮出水面。
這個故事的主角,不是戰斧導彈,而是黃金——那曾經閃耀了數個世紀的貴金屬交易媒介。
而美元的全球霸權,與其說是美國用武力打下的江山,不如說是一場精心佈局、多方默契配合下,對黃金王座的巧妙繼承篡奪
對,就是一場政變。
這場大戲與各國政府心中那個秘而不宣的渴望——擺脫黃金的束縛,自由印鈔——息息相關。
黃金的承諾
想象一個沒有中央銀行隨意放水的世界。
在所謂的古典金本位時代(大約在19世紀末到一戰前),世界的主要貨幣就被一根無形的金線拴著。
英鎊、法郎、馬克……它們的價值都直接對應著特定重量的黃金,而且理論上,你可以拿著紙幣去銀行換回實實在在的金幣或金條。
這就是健全貨幣”觀念的現實投影。
貨幣的價值不是政府說了算,而是源於市場的選擇和它本身的商品用途。
黃金為什麼能成為貨幣?因為它稀有、耐用、易分割、質地均勻,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有價值(做首飾、工業用途),人們信任它。
這種信任,是歷史沉澱的結果。
更關鍵的是,黃金給政府戴上了一副金色枷鎖
政府不能像變戲法一樣無中生有地創造黃金,想要花錢,要麼老老實實徵稅(容易惹民怨),要麼借債(得看市場臉色)。
這大大限制了政府隨意發動戰爭、擴大開支的衝動。
所有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更是將金本位視為捍衛個人自由、防止政府透過通脹悄悄偷走人民財富的防火牆。
然而,這副金色枷鎖對於渴望權力與擴張的政府來說,終究是個束縛。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火,第一次震鬆了這副枷鎖。
參戰國紛紛暫停黃金兌換,開動印鈔機為戰爭機器輸血。
黃金的承諾,第一次被大規模地懸置了。
大蕭條與政府的印鈔癮
一戰後的歲月,各國試圖重拾金本位,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更像是對黃金時代的拙劣模仿。
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穩定卻遙遙無期。
更重要的是,各國政府已經嚐到了擺脫黃金束縛、自由印鈔的甜頭
為戰爭融資、為戰後重建、為日益膨脹的福利國家買單……哪一樣不需要錢?
黃金的稀缺性成了它們實現政治目標的絆腳石。
席捲全球的大蕭條更是給了金本位致命一擊。
美國政府認為,死守黃金捆住了救市的手腳。
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禁止私人持有黃金貨幣,強制上繳,隨後讓美元對黃金大幅貶值。
這無異於在國內廢除了金本位。
美國的行動發出了一個清晰的訊號:為了應對危機和政策需要,政府可以、也願意犧牲貨幣的含金量
而這種想法,並非美國獨有。
飽受戰爭創傷和經濟困頓之苦的歐洲各國,同樣渴望著財政上的更大自由度。
雖然沒人明說,但在擺脫黃金束縛這一點上,各國政府之間形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共識。
它們需要一個新的國際體系,既能提供一定的穩定性以促進貿易,又能允許它們在國內擁有更大的印鈔權
舞臺已經搭好,只等一位新的主角登場。
佈雷頓森林體系
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佈雷頓森林小鎮,二戰的硝煙尚未散盡,戰勝國的代表們就齊聚一堂,擘畫戰後世界的新秩序。
他們達成了一項歷史性的協議,建立了一個看似巧妙的國際貨幣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
這個體系的核心,就是美元。
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政府莊嚴承諾,外國中央銀行可以隨時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方價格,將手中的美元換成美國國庫的黃金。
而其他國家的貨幣,則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
一夜之間,美元似乎成了黃金的代理人,榮登世界儲備貨幣的寶座。
各國央行紛紛將美元作為核心儲備資產,就像過去儲備黃金一樣。
然而,奧派經濟學家從一開始就看穿了這個體系的皇帝新衣。他們尖銳地指出:
第一,這根本不是真正的金本位。只有外國央行才能找美國換黃金,普通人用美元換不了金子。其他貨幣只是釘住美元,間接與黃金掛鉤。
這更像是一個美元本位的金匯兌體系,其穩定性完全繫於美國的信用和黃金儲備。
第二,這給了美國一個囂張的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
美國可以透過印刷美元來支付國際赤字,反正全世界都需要美元做儲備。這意味著美國可以將自己的通脹出口到其他國家。
第三,這個體系內藏著定時炸彈。
它鼓勵全球性的信貸擴張。各國央行可以用美元儲備為基礎,在本國發行更多貨幣。而固定匯率在各國通脹步調不一的情況下,遲早會崩潰。
那麼,為什麼各國(尤其是歐洲國家)會接受這樣一個明顯讓美國佔便宜的體系呢?答案很複雜,但歸根結底,是現實利益的考慮:
歐洲被打爛了,急需美國的援助(如馬歇爾計劃)和一個穩定的貿易環境來恢復元氣。美國當時擁有全球大部分黃金儲備,是唯一能撐起體系核心的國家。
各國政府經歷了戰間期的混亂,各國太需要穩定的匯率來做生意了。
這個體系雖然要求固定匯率,但相比嚴格的金本位,它仍然給了各國一定的貨幣政策空間。各國政府等於是用接受美元的部分霸權,換取了自身在國內搞通脹、刺激經濟的更大自由。這是一種妥協,一種用遠方的美元霸權換取眼前的印鈔自由的交易。
可以說,佈雷頓森林體系本身,就是各國政府為了擺脫黃金緊箍咒而共同參與的一場合謀,儘管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
它們半推半就地,將美元推上了那個原本屬於黃金的位置。
美元與黃金的離婚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蜜月期並沒有持續太久。
到了19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潭,國內的偉大社會福利計劃也耗資巨大。為了支付這些開銷,美聯儲開始大印美元。
一時間,海外市場美元氾濫,遠遠超過了美國國庫裡黃金的實際數量。
一些精明的國家,特別是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開始嗅到危險的氣息。他們不再信任美元的含金量,開始拿著積累的大量美元,要求美國兌現承諾,換成黃金。
美國的黃金儲備急劇縮水,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石搖搖欲墜。
1971815日,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他宣佈,美國暫停履行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尼克松衝擊
這一單方面的決定,等於是美國撕毀了當年在佈雷頓森林許下的承諾,也宣告了那個以美元間接掛鉤黃金的體系的終結。美元與黃金,正式離婚
黃金退位,美元加冕
按照常理,與黃金脫鉤的美元應該信譽掃地,其國際地位會一落千丈。然而,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美元不僅沒有崩潰,反而在此後的歲月裡,繼續穩坐甚至強化了全球貨幣的頭把交椅。為什麼?
第一是慣性使然。
幾十年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已經在全球建立起了一整套以美元計價、交易、儲備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商業習慣。
就像人們習慣了使用某種作業系統,即使有新的選擇,轉換的成本和惰性也讓大家傾向於維持現狀。美元佔據了這個網路效應的頂端。
美元並非在貨幣市場競爭中重新贏得了地位,而是巧妙地繼承了黃金(以及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作為黃金代理)的角色。
它填補了黃金退位後留下的真空,利用了之前與黃金掛鉤建立起來的全球信任和網路。這更像是一場歷史的偶然加上制度的鎖定,美元摘下了原本戴在黃金頭上的王冠。
第二,各國政府的默契。
這才是最關鍵的一點。尼克松衝擊後,世界各國政府並沒有聯合起來試圖恢復金本位,也沒有立刻尋找替代美元的方案。
為什麼?因為美元與黃金的徹底脫鉤,意味著所有國家的貨幣都擺脫了最後的束縛!從此,各國政府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印鈔自由,可以更隨心所欲地透過通脹來解決國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
雖然它們可能對美國的美元霸權心存不滿(比如抱怨美國可以廉價地獲取它們的商品和服務),但相比之下,重新被黃金綁住手腳是它們更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它們選擇了默許美元繼續充當世界貨幣的角色。一個由各國政府自由操控的純粹法定貨幣體系,總體上更符合它們擴大權力、干預經濟的集體利益。
這次的配合,比佈雷頓森林時期更加心照不宣,是對徹底擺脫黃金枷鎖的共同慶祝,儘管慶祝的主角是美元。
貨幣、權力與共謀
所以,回過頭來看,將美元霸權簡單地歸結為美國的航空母艦和好萊塢電影,可能就弄錯了重點。甚至是倒果為因,正是因為美元世界地位,導致美國能維持這麼強大的全球軍事存在。
是的,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保護美國的全球利益,甚至對挑戰者施壓(想想石油美元體系和中東的關係)。但軍隊本身無法創造全球性的貨幣信任和網路。
美元之所以能站在今天的位置,其根源在於一場齷齪的貨幣政變。
它透過一系列由政府主導的、長達數十年的操作,成功取代了黃金,成為了國際貨幣體系的基石。
這場政變的高潮,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與瓦解。而其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美國的操作,更在於世界各國政府出於自身利益(尤其是對擺脫黃金約束、獲得印鈔自由的渴望)的默契配合
它們共同參與了埋葬金本位的歷史程序,並在黃金退位後,默認了美元這個歷史的幸運兒繼承王位。
因此,美元的霸權,與其說是美國單槍匹馬打下的,不如說是美國巧妙地竊取了黃金的歷史地位,並在全球政府體系對法定貨幣這一權宜之計的共同依賴和默許下得以維繫的結果。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清醒地看待當今這個由信用支撐、缺乏實物錨定的全球貨幣體系。它給了政府前所未有的權力,但也埋下了通脹、扭曲和危機的種子。
天下苦美元已久,所以我認為。未來,對美元霸權的真正挑戰,不會來自另一艘航母或另一種法定貨幣的崛起,而是來自市場對健全貨幣的重新呼喚,或是這個體系自身內在矛盾的最終爆發。
唯一有能力取代美元的,依然是黃金,或以黃金為基礎的代幣。
下面是張老師來到廣州參與的第一個專案,智谷趨勢的每週研判。團隊每週透過萬字調研濃縮出這份高標準的內部研判。
每週一期,為大家解讀全球經濟、政治、商業、資本市場等大事件傳遞的訊號,幫助大家全方位地瞭解宏觀、政策、商業、資本流向、財富機會……
用極簡的語言,彙總當下的重要變化,以及對你的財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張老師這裡拍下的讀者,可以享受199元/年的專享價(原價299),同時額外贈送我們內部研判團隊全年12場閉門直播。
訂閱趨勢研判,張老師帶你消除資訊差。感謝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