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巖井俊二導演的電影《情書》迎來公映30週年,這部由中山美穗、豐川悅司、酒井美紀、柏原崇主演的經典電影,也是一代影迷難忘的回憶。讓人唏噓的是,去年12月6日,影片的女主角中山美穗在家中去世。
凹凸鏡DOC曾在澳門國際短片節上群訪到了巖井俊二導演,並對他的紀錄片作品《3.11後的朋友們》提出了疑問。

導演: 巖井俊二
編劇: 巖井俊二
主演: 中山美穗 / 豐川悅司 / 酒井美紀 / 柏原崇 / 範文雀等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首播: 1995-03-25(日本)
又名: When I Close My Eyes / Letters of Love
主持人:導演拍了很多部長片,但是一直都有拍短片,想請問短片這種形式對你有什麼吸引力?
巖井俊二:因為短片也有短片電影才能做到的世界,我相信這個世界是最吸引最有趣的地方,我會不斷嘗試。
主持人:有一些導演就會說拍短片是為長片做準備,因為資源有限,所以要非常集中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去表達,想請問導演,在拍短片的時候,一個導演或者是新導演,最重要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建立一些什麼樣的導演方向呢?
巖井俊二:我拍的第一條短片是一個30分鐘的電視劇,當時我有一個自己很想拍的故事,但是因為拍不了長片,所以就只有拍電視劇這個選項,那我就拍,也沒關係。但是我覺得,無論是短片還是長片也不是很大的分別,主要是將你想講的故事用短一些或長一些的方式去呈現出來,反而自己可以去判斷有什麼去調整,這個也是拍短片的樂趣所在,反而這個自由我是很享受的。拍短片和長片都很開心很好玩,所以反而希望更多人去挑戰拍短片。

主持人:拍短片有時候難的地方就是選故事從哪裡開始從哪裡完結,因為有時長的關係,想請問導演,拍短片是去找一個完整的故事?還是找一個完整故事的核心來拍呢?
巖井俊二:長度或者是故事怎麼去講還是以題材為準,每個題材都可能不同,但無論長片電影還是短片電影,都是要講故事是發生了什麼事,關於這個故事去拍不同的東西。我覺得和音樂很相似,因為音樂有不同的小節,可能有4拍、8拍、16拍,由不同的拍子去組成一個音樂,我在短片拍攝的時候就覺得和音樂很相似,如果要舉一個例子來講就是好像音樂。
主持人:您有很多作品是由短片到長片,比如說《煙花》、《花與愛麗絲》,想請問導演,這種將短片的故事發展到長片的過渡是怎樣的?有沒有值得分享的經驗?
巖井俊二:《花與愛麗絲》的短片和長片其實當時是一起拍出來的,所以當時已經很明確知道自己想表現一個怎樣的故事給大家看,雖然大家是先看了短片之後再看長片,但當時拍的時候已經是想做到大家看短片以為是一個這樣的故事,但原來看完長片才發現原來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就準備了一個小驚喜。

電影《花與愛麗絲》劇照
主持人:導演很多才多藝,寫很多小說,畫漫畫,學美術出身,又作曲,還剪片,所以想請問導演,從文字到影像,一個導演是不是應該要多種才能?去理解多種藝術語言呢?
巖井俊二:一開始我是畫畫,基本上由高中到大學,每一天我給自己的課題就是怎樣可以畫畫畫得更好,相信我畫畫的能力應用在之後的文學和音樂上面。我也相信練好畫畫對我的創作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我覺得最快樂的地方就是見到每一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加好、更加成長、更加進步,慢慢去做好一件事的過程是我非常享受的,覺得非常愉快。可能大家在學校也會學畫畫,但是到最後有誰會繼續畫下去呢?當然通常都是覺得自己有天分、有趣、喜歡畫的人才會繼續畫下去,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但是在我內心我發現好像我真的很適合做這件事,我真的有天分,我真的畫得不錯。我真的很想每一天都迎接一個比昨天更加有進步的自己,這個我相信是錢買不到的東西。如果有人問有什麼是錢買不到的,我覺得是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你付出努力你見到進步,可能會花一些錢,但是錢未必能買到,所以很開心自己喜歡去做,然後得到這個進步。

主持人:導演真的很勵志,對我們很鼓勵。可不可以請您講講自己創作的習慣?因為有音樂,又寫小說,有電影。
巖井俊二:音樂很容易,只是按幾個音,可能自己的靈感來了音樂就出來了。但是寫作或者創作故事的時候絕對不是那麼簡單,不是說動動手就能寫出故事,很多時候都要靠做一些其他的事去吸收靈感,比如說我去散步。真的不可以急,因為急故事也不會發生,大家去做就會明白了,很多時候都是重複在尋找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故事不夠精彩,不停去煩惱,去想怎樣做得更好,我的日常就是去煩惱這些。但是大家不要氣餒,因為你持續去想,你一定可以創造出好的故事,而且這個過程非常好玩,建議大家去試,大家都可以做到,希望大家可以去嘗試。
主持人:導演在《Kyrie之歌》講了3.11大地震,之後《夢之花嫁》也講了日本的代理文化,如果是比起90年代的日本文化,您觀察到或者是特別關注哪些變化呢?
巖井俊二:不同的國家流行的東西會不一樣,如果我們要分享文化上的共識可能有一點難度。不過對於我來講,1980年大阪的萬博會對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非常深刻,因為在那之後的五年間,日本的文化變動和進化發生得非常快,我們吸收到一些刺激和靈感一直到現在都很龐大。大家可能知道庵野秀明導演,我和庵野秀明都很受到萬博會那個時代的感染,甚至有些比我年輕很多代的新晉導演都會跟我們講,就是你們這些大前輩還在拍戲阻礙我們,大家都只是講你們老前輩的作品。當時這些文化的衝擊讓我們到今天還有很多自己想拍的故事表達給大家看,雖然現代有一些新浪潮。
再講下去會非常長,希望以後有其他場合可以跟大家講講這些。

提問:導演您好,我想請問您有一部分作品都是由一些比較內斂、不善於表達自己的人做主角,請問這些角色給你的吸引力在哪呢?還有怎樣用影像和聲音去表達這種孤獨感呢?謝謝。
巖井俊二:當然我不是說特別想拍那些人,而是通常在我的作品中有那些故事的條件發生就會有這一型別的角色出現,等於每一個人都會出現一些低潮的時期,或者每個人都曾經像那些角色一樣,有一些不太順利的日子,或者那一段時間沒什麼好事發生,可能人生很平凡,沒什麼特別,但是人生大部分的日子都是沒什麼特別的,如果每一天都有好事發生,反而你會不懂得感恩,因為你會習慣了。所以好事有時會出現就已經很足夠,我反而是想描繪這些平凡的日子裡面可能有一些東西是不能被取代的,或者是把一個平凡日子的故事也可以很戲劇性地描繪出來,這是我由年輕時候到現在都會給自己的課題,就是拍一些這樣的故事。

提問:巖井俊二導演您好,今天見到您非常激動,因為您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導演,您拍攝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每次看您的電影我都久久不能平靜,您的電影在美麗的外表之下總是暗含著一些殘酷和殘忍的成分,今天這部也一樣。但是讓我意外的是,這部電影的結尾部分呈現了向上的基調,我非常想知道導演您為什麼會安排這樣一個有些出人意料的結尾?謝謝!
巖井俊二:每套作品都有不同想呈現的感覺,我作為一個導演,去探究每一個作品怎樣去呈現或者想帶出什麼都是我的工作。這部作品當年是1992年,我自己在一個研究室裡面想了很多不同的方式去表達,也想了很多風格,到底哪個風格更適合我自己,我個人很喜歡現在這個方式。雖然時代久遠我也想不起自己當時為什麼會覺得這樣是好,但是我記得自己覺得這樣不錯之後,朝著這個方向花了很多工夫,然後完成了這次的版本。

電影《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劇照
主持人:導演有沒有一些話想跟這些短片的創作者或者觀眾分享呢?
巖井俊二:我自己由做一個學生的時候已經很想拍一些作品出來,當時就自己去拍片,自己去衝片,當時沒有什麼人這樣做,是很少見的。今時今日大家用手機已經可以做到這些,當年用菲林才能做的事現在可能用家庭的相機也可以做到,真的是一個誰都可以拍出電影的時代。大家只要做自己,去拍自己心目中想拍的故事,首先這個時代已經來臨了,我也等待這個時代等了很久,可能喜歡電影的粉絲也是。不僅是看電影,你可以試著自己去拍,就好像看球一樣,如果你自己試著去踢,你可能會更加明白踢球的樂趣,可能你做不了一個出色的足球選手,但你感受過那個樂趣,你所得到的味道會很不同的。今天大家可以用手機也拍出作品,大家由一個看電影的粉絲,變成一個參與制作的人時,相信也可以讓電影界有更加彭勃的發展,所以我很期待大家親自試著拍出來,不用害羞,將你自己心目中的故事拍出來就可以了。

圖片攝影:戴一名
凹凸鏡DOC:導演您好,您是從創作短片進入影視行業,是什麼契機讓您從短片到拍攝長片?
巖井俊二:從拍短片到拍長片是一步一步來的,當我拍了足夠多的短片以後,我覺得差不多可以拍長片了,剛好有個工作機會,有投資人找我去拍攝長片,於是就有了我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長片和短片最大的分別是,短片是有一個想法,有一個點子可以去拍出來,但是長片的話,只有一個點子是不足夠的,需要構思電影的世界觀,怎麼去表達人物關係等等問題,很多東西要去構建出來的。
拍一部長片電影所消耗的卡路里也是短片十倍左右。
凹凸鏡DOC:能分享一下您創作紀錄片《3.11後的朋友們》初衷嗎?
巖井俊二:當時在日本,關於核電站的事故,由於3.11地震的影響,我們難以獲取詳盡準確的情報。眾多新聞報道紛繁複雜,真假難辨,使得我們難以判斷哪些資訊是真實可靠的。
很難得的是:當時日本電影行業,聚集了很多關注核電站事故的人,大家都想去看看到底現實是怎麼樣的,同時,我們也覺得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做出一部影片之類的,於是就有了《3.11後的朋友們》這部紀錄片。
那段時間,我很深切地感受到,比起一個人做電影,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做這件事情,是非常的重要。我也從朋友們身上得到很多的力量。
編輯:裴嫣柔
圖片來自豆瓣及澳門國際短片節官方照片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