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315點名後,蜜雪冰城賣瘋了

01
一年一度315,蜜雪冰城也出問題了。
蜜雪冰城湖北宜昌凝聚新天地門店,被曝使用常溫狀態下隔夜放置的檸檬片和橙子切片製作飲品,涉事店員稱“不敢喝了”。

而且,有蒼蠅和飛蟲在裡面亂爬的杯蓋,洗一洗第二天還繼續用。

315之後,人們對曝光的品牌紛紛口誅筆伐,但到了蜜雪冰城這裡,似乎不一樣了。
不少網友給蜜雪冰城“開脫”:
“不是檸檬隔夜了,而是我去晚了”。
“檸檬白天放一天和晚上放一晚有啥區別?”
“蒼蠅爬過的杯蓋,他們是真的會洗的,這還不夠嗎?你還想要怎樣?”
“蜜雪冰城原來用的是真水果啊,我還以為那麼便宜是用的啥替代品呢,這下更喜歡了怎麼辦?”
更有甚者,不少網友腦路清奇,給出了新思路:
記者臥底三個月,就蹲出來一杯過夜的檸檬水,辛苦記者同志了!這不是正好反面幫人家證明了人家的食品安全了嘛?
我看到很多博主都在拍短影片,表示根本不在意蜜雪冰城這點子事,且點贊都很高。
可以說,315安全問題千千萬,出問題後不但沒塌房,反而熱度和口碑大幅攀升的,唯有蜜雪冰城。
甚至,蜜雪冰城股價不跌反漲3%,就連我家旁邊的蜜雪冰城,在315之後,來買的人都更多了。
02
有意思的是,媒體看到網友的這種反應,卻不樂意了。
從昨天到今天,微博熱搜一個接一個:
#平價的蜜雪冰城擁有豁免權嗎# 
#平價不是蜜雪冰城的萬能擋箭牌# 
更有媒體發文,表示無論“大錯”還是“小錯”,錯了就是錯了,網友的寬容不應讓商家存有僥倖心理。

熱搜和媒體說的,當然有道理。
隔夜果切可能滋生細菌,蒼蠅爬過的杯蓋可能傳染疾病,都存在健康風險;
且蜜雪冰城多次違規,卻依賴網友寬容“矇混過關”,實質是對消費者信任的透支;
而媒體堅持“有錯必糾”,也是對監管缺位的警示,不因價格低廉舅舅降低標準。
這些道理都沒有錯,只是可惜網友不買賬:
蜜雪冰城的這點“小錯”,在遍地食品安全問題和其他產品問題的亂象中,根本不值一提。
跟幾片隔夜的水果切片相比,過期食材、食材黴變等更觸目驚心吧,也沒見你們去暗訪報道?
在假冒偽劣、黑心作坊等“大惡”仍頻發的背景下,媒體卻對蜜雪冰城的“小錯”窮追猛打,這樣“抓小放大”,力氣用錯地方了吧?
03
當然,網友對媒體苦大仇深的樣子不買賬,倒不是說要否定媒體監督的必要性。
恰恰相反,這正說明,人們期待手握公共話語權的媒體,能用自己的影響力,真的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去搞些真新聞,大新聞。
總之,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可現實卻是讓人失望的,對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見,卻對小蒼蠅大打出手。
正像有媒體說的那樣,315越來越淪為一場表演秀,真正的品牌越來也少,被曝光企業的反應如同精密編排的危機公關劇本,只蜻蜓點水而不敢深入探究……
甚至,他們明明早就知道了問題所在,卻非要等到315才曝光。
(多說一句,即使報道有那麼多瑕疵,能曝光出來的問題依然讓人目瞪口呆,可以想見那些被遮掩的真相,有多可怕。)
我甚至看到,堂堂央視新聞,在報道衛生巾質量問題時,落腳點竟然是教網友選衛生巾要記住這幾點。
這是你該做的事嗎?你的媒體監督責任呢?
墮落至此!
04
在我看來,與責怪網友相比,媒體更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大家唯獨對蜜雪冰城格外寬容?
我看到有做PR的朋友分析,說原因是不錯的品質,親民的價格,問題較輕,長期以來雪王“良心經營”積累的“品牌好感”形成的情緒價值等等。
但在我看來,與其說蜜雪冰城做對了什麼,不如說蜜雪冰城的產品策略,符合了當下經濟下行時代人們的消費特點和心理狀態。
有人說,蜜雪冰城透過極致價效比和接地氣的營銷,成功塑造了"不嫌我窮"的親民形象,品牌就與消費者建立了情感契約。
說實話,哪來那麼多情感,不過是窮又想要犒勞一下自己,沒有選擇罷了。
這可能才是藏在蜜雪冰城事件背後的真問題吧。
再說了,如果我們的媒體不是隻在315這一天發力,如果我們的各種產品和服務都能符合標準,蜜雪冰城的問題自然不會被寬容,而是會被無限放大,不需要媒體提醒,人們自然也會口誅筆伐。
或許只有當行業整體提升品質底線,“隔夜檸檬”才會從寬容清單中徹底消失,媒體與公眾也終能站在同一戰線對抗真正的食品安全之敵。
可這樣的未來,不應該是被稱為第四權的媒體,花大力氣爭取的嗎?
對吧?
The End—
之前都沒怎麼更新,有讀者問怎麼了。其實是因為寫文章太沒錢途了,一個月只能掙一兩千塊錢,實在支撐不下去。
所以我轉而去做短影片了,最起碼可以期盼一下。我會在影片號【亮哥的閣樓時光】跟大家分享讀書、觀影和對社會的思考,歡迎大家關注。
影片號裡推薦的書和物,如果有需要,也懇求大家下單支援一下,謝謝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