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倒閉,會產生爛尾車麼?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賽力斯等品牌車企發展迅速。
然而,並不是所有參與者都跟上了發展的步伐。由於激烈的競爭、資金鍊斷裂等原因,部分新能源車企被市場淘汰。
最具有代表性的車企就是威馬汽車,它成立於2015年,是國內最早入局造車的新勢力之一,曾與蔚來、理想、小鵬合稱“新勢力四小龍”。
自成立以來,威馬汽車共完成了12輪融資,公開可查的融資額度達到了410億元。
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威馬汽車於2019年至2021年虧損了177億元,2022年更是傳出了降薪、停產等訊息,最終2023年申請了破產重整。
威馬汽車是新能源汽車內卷的一個縮影,不到十年光影,從“融資新貴”到“資不抵債”。最終徒留了一批失去售後服務的車主。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我國申請破產或長時間停產的新能源車企涉及超過16萬存量車主,其中11萬是威馬汽車的車主。
從2018年開始,超過400多家新能源車企被市場淘汰,包括威馬、愛馳、天際、拜騰等。
這些車企的倒閉,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古往今來都是優勝劣汰。然而,對於車主來說,卻不得不面臨維修困難、系統宕機、二手車貶值等一系列問題。
當汽車遇到維修問題,車主既找不到官方售後,又聯絡不上官方客服,甚至在汽修店找不到合適的配件。
對於燃油車,由於平臺、車身、動力系統有一定的通用性,通常都有成熟的第三方維修和保養體系。而新能源汽車起步晚,拆車件、庫存件品類較少,維修廠很難找到適配的零部件。
大多數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系統(“三電”)的售後支援,仍然依賴於原廠渠道,尚未形成獨立的第三方服務體系。
電池有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超級電容等,不同品牌車的電池在效能、容量、充電速度等方面可能存在差異,因此電池通用性存在一定限制。
電機包括了交流感應電機、永磁同步電機、直流電機。電控系統更是有不同的架構和程式設計邏輯,通用性很差。
當新能源車企倒閉,原來的售後服務難以維繫,車主只能到社會修理廠進行維修。但一般的維修廠難以滿足所有新能源汽車三電的維修和保養,維修難度大,維修成本高。
除了三電維修之外,軟體系統無人維護也是困擾車主的一大難題。
根據《中國汽車報》的資料,84.5%的消費者認為智慧化功能對其購車決策有重大影響。然而,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當車企倒閉,軟體過期,智慧車就變成了智障車。
例如,車聯網功能可以實現App鑰匙、遠端啟動控溫、車輛導航、顯示電量和車速、娛樂軟體等。這些車聯網服務依靠車企向運營商付費,一旦主機廠倒閉,車聯網服務就會停用。雖然不會影響車輛的正常駕駛,但無疑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此外,新能源汽車的軟體無人維護,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
在典型案例中,倒車過程無距離提示。導致車主撞車;行駛途中剎車抱死。導致車主受傷。2023年上半年,因軟體控制和駕駛輔助功能問題導致的乘用車召回事件12起。
當然,也不是所有倒閉的車企都留下車主不管不顧的,但更多的依賴於造車集團。
例如,通用汽車接管了薩博和歐寶在中國的售後服務,大眾汽車負責西雅特在中國的售後,廣汽本田在謳歌退出中國後繼續服務車主。
造車集團一般擁有充足的配件庫存和維修能力,但造車新勢力卻無力支援車輛售後。
儘管商務部曾制定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要求供應商保證停產車型至少10年的售後服務。
然而在實施過程中,當企業倒閉後,往往會出現人去樓空的情況,導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因此亟需制定相關法規來規範此類行為。
如果車企倒閉,並且被收購,消費者可以尋求收購方企業來負責維修保養和零件供應。如果車企未被收購,車企應該將售後服務交給專業的汽車售後品牌或其他車企來承接。
而對於當前缺失的獨立售後體系,企業應當向第三方服務商合理開放許可權,並且在破產清算前解決車輛配件的供應問題,以確保車主的基本用車需求得到滿足。
車企倒閉導致的售後困難,不僅僅是過去的問題,未來5-8年依然有汽車品牌面臨關停並轉。因此,確保車主的售後服務勢在必行。
上下滑動檢視參考資料:
第一批小廠新能源車主已經開始自閉
https://mp.weixin.qq.com/s/5b6Qtcl0t0frSYZvAAyyTA
車企倒了,車機黃了?
https://mp.weixin.qq.com/s/Fu3InotxxCAgzU52MVBJvw
如何開解“孤兒”新能源汽車的售後難題
https://mp.weixin.qq.com/s/_yFKCsN9NJXy_Zcmu1Z_aw
汽車廠商倒閉 我買的車該怎麼辦
https://mp.weixin.qq.com/s/1lnexNFuDGMDYzXUXdI7YA
淺析車企倒閉的影響及保障措施
https://mp.weixin.qq.com/s/bkO29MtEAnqcjao7kb07Sg
文章用圖:圖蟲創意
本回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