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重症患者溝通:醫生應避免使用的“禁忌語”

關鍵詞:醫患關係;溝通技巧;醫生職業成長
在臨床實踐中,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至關重要。然而,醫生的某些話語不僅可能加劇患者的恐懼和無力感,還可能破壞醫患之間的信任關係,甚至影響治療效果。
醫生在與患者溝通時,常常面臨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面對重症患者時,醫生需要在傳遞複雜治療資訊的同時,考慮到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然而,由於時間壓力和醫療體系的限制,醫生有時會不自覺地使用一些“禁忌語”,這些詞語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傷害
這些“禁忌語”不僅缺乏益處,還可能加劇醫患之間的權力不平衡。例如,使用“需要”這個詞可能會讓患者覺得自己沒有選擇權,而使用“只是”這個詞可能會讓患者覺得自己的感受被輕視。因此,醫生應該避免使用這些詞語,轉而採用更開放、更尊重患者意願的表達方式。例如,“我們別無選擇”可以改為“我們可以專注於改善您的症狀和生活質量”;“她不會好轉”可以改為“我擔心她不會好轉”;“撤回治療”可以改為“我們可以將重點轉移到他的舒適上,而不是繼續當前無效的治療”。
在實際的醫療環境中,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不僅僅是資訊的傳遞,更是情感的交流。一個好的醫生,不僅要具備精湛的醫術,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同理心。避免使用“禁忌語”可以作為改善醫患溝通的重要一步。但這並不意味著醫生可以完全避免使用某些詞語,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例如,在某些緊急情況下,醫生可能需要使用較為直接的語言來傳達重要資訊。此外,雖然避免使用“禁忌語”有助於改善醫患關係,但這並不是解決所有溝通問題的萬能鑰匙。醫生還需要透過持續的培訓和實踐,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和同理心。
同時,醫療體系也需要為醫生提供更多支援。例如,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減少醫生的工作壓力,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與患者溝通。此外,患者的角色也不容忽視。患者需要積極參與到治療過程中,與醫生建立信任關係。這不僅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還能減少因溝通不暢而導致的誤解和衝突。
總之,避免使用“禁忌語”是改善醫患溝通的重要一步。透過不斷反思和改進溝通方式,醫生可以更好地支援患者,共同面對疾病挑戰。這不僅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還能促進醫患之間的信任與合作,為醫療領域帶來更積極的變化。讓我們共同努力,用溫暖和專業搭建起醫患之間的橋樑,讓每一次溝通都成為治癒的力量。
參考文獻:
Lee Adawi Awdish R, Grafton G, Berry LL.doi:10.1016/j.mayocp.2024.05.011
更多閱讀:

(點選👆圖片,進入自己感興趣的專輯。或點選“資源”,瀏覽Hanson公眾號所有資源

編輯:Iris Zhang
美國Healsan Consulting(恆祥諮詢)專長於Healsan醫學大資料分析(Healsan™)、及基於大資料的Hanson臨床科研培訓(HansonCR™)和醫學編輯服務(MedEditing™)。主要為醫生科學家、生物製藥公司和醫院科研處等提供分析和報告,成為諸多機構的“臨床科研外掛”。
網址:https://heals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