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專注於多肽CRDMO的泰德醫藥成功登陸港交所。

泰德醫藥登陸港交所,圖源企業
泰德醫藥的故事,就是核心子公司中肽生化的成長史。中肽生化早在2001年成立之初便錨定了多肽賽道,之後於2015年被信邦製藥收購。2020年,浙江泰德從信邦製藥手中將中肽生化回購。
經過多年發展,泰德醫藥已經成為全球多肽CRDMO領域的重要玩家。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3年多肽業務收入計算,泰德醫藥的業績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瑞士兩大行業巨頭Bachem和PolyPeptide。
據招股書資料,泰德醫藥近幾年營收分別為3.51億元、3.37億元和4.42億元,展現出強勁勢頭。其背後是多元化的客戶結構與全球化佈局的支撐,目前,企業客戶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美國、中國內地、日本和歐洲的營收分別佔比55%、21.4%、7.1%和11%。較為分散的市場分佈有效對沖了依靠單一市場的風險。

企業近幾年營收情況,圖源招股書
泰德醫藥成功上市,恰逢港股生物醫藥板塊的復甦週期。在很多CDMO企業訂單下滑的當下,泰德醫藥成功上市有何密碼?
01
迎著GLP-1風口而上
GLP-1的爆火開始惠及上游企業。
當前,泰德醫藥的業務主要以CRO服務(多肽NCE發現合成)和CDMO服務(多肽CMC開發以及商業化生產)為主。

泰德醫藥業務構成,圖源招股書
2024年,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單藥銷售額達293億美元,與藥王K藥的銷售額僅差2億美元,特別是其減重適應症版更是以84.5億美元銷售額同比大增86%,GLP-1藥物在改寫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等代謝性疾病治療格局的同時,也成為藥物市場上最火熱的賽道。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全球GLP-1藥物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93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38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3.2%,並預計將於2032年進一步增長至1299億美元。中國GLP-1市場更是由2018年的1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1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65.3%,並預計到2032年將進一步增長至23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37.3%。
美國GLP-1藥物市場同樣火熱,按銷售收入計由2018年的74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287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31.2%,並預計到2032年將進一步增長至83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2.7%。

GLP-1藥物市場規模,圖源招股書
GLP-1藥物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更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司美格魯肽在中國和美國的相關專利分別將於2026年和2032年到期,這一事件必然會導致多個仿製藥的出現,也會加速藥企對新一代GLP-1類藥物的研發,以應對仿製藥的競爭。市場的鉅變必然導致對NCE發現的CRO服務以及在CMC開發中對CDMO服務(即對API的需求)需求的增加。
同時,GLP-1藥物的研發也從注射劑拓展到口服藥,給藥方式的不同不僅意味著適應症將拓展到其他包括炎症的疾病領域,也意味著原料藥需求的大增,對於產能穩定性的要求也將提高。此外,CRDMO企業在多肽藥物合成技術的不斷進步正在徹底改變生產過程的效率及成本效益,包括創新的酶促及固相合成方法不斷湧現,令多肽生產越來越具有可擴充套件性及經濟效益,從而吸引藥企與之合作。
正是憑藉GLP-1爆發出的強大市場需求,截至2024年12月31日,泰德醫藥專案管線中包含1217個進行中的CRO專案及332個CDMO專案,其中13個已進入商業生產階段,展現出從實驗室研發到規模化生產的全產業鏈轉化能力。
當前,泰德醫藥已經為全球超1000家客戶提供服務,是20多家國際知名研究機構的穩定業務合作伙伴,在50多個國家建立了穩定的客戶關係。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披露泰德醫藥近幾年客戶留存率達95%以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應出高質量的CRDMO服務能有效帶動客戶的復購。
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泰德醫藥對於自身能力的持續建設。目前,泰德醫藥已經構建起多個技術平臺,如專注於多肽偶聯藥物(PDC)開發的PeptiConjuX平臺和聚焦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合成的PeptiNuclide LinkTech平臺。截至2024年底,兩大平臺已成功合成約3200種分子。值得注意的是,在GLP-1藥物領域,目前已有9個NCE GLP-1分子在研專案覆蓋從臨床前到臨床的階段。
此外,還有多肽合成領域的OmniPeptSynth平臺,它能夠高效、精確地合成各種複雜甚至是超長多肽。過去20年,OmniPeptSynth平臺積累數十萬個多肽分子的合成和純化記錄知識庫。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相較行業標準的30分鐘,平臺能將耽擱氨基酸的連結時間縮短至5~10分鐘。
從市場地位來看,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泰德醫藥在全球CRDMO企業中排名第三,儘管與兩家龍頭企業尚有差距,但增速顯示其後勁十足。2024年,來自美國市場的收入同比大增111.9%達2.43億元,來自中國內地的收入也實現了27.6%的同比增長。
過去10多年的時間裡,多肽CRDMO市場不斷迭代,許多企業在競爭中退出舞臺,行業呈現出整合的趨勢。企業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才能滿足多肽藥物行業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像泰德醫藥這樣透過多年發展,在技術、成本、監管、生產及供應鏈方面有著深厚經驗積累的企業,已經在行業中建立起自身業務的護城河。
02
千億多肽CRDMO賽道迎來黃金髮展期
GLP-1的爆火顯著推動了全球多肽CRDMO市場的增長。
與小分子藥相比,多肽類藥物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更高的特異性和更高的生物活性的特點。與生物製劑相比,多肽類藥物又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及更低的研發成本的特點。這樣的特性使得其在代謝疾病、腫瘤治療等領域都有較高的潛力,這也讓CRDMO需求水漲船高。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在2023年,將臨床開發及生產外包予第三方服務供應商的製藥及生物技術公司佔全球多肽類藥物市場的百分比約達70%,遠高於生物製劑約30%~40%的水平。
對第三方服務供應商的依賴導致全球多肽CRDMO市場快速增長,按銷售收入計,該市場的規模由2018年的16億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3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4.8%,預計於2032年將進一步增長至18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2.0%。

全球多肽CRDMO市場規模,圖源招股書
可以看到,與2018年~2023年相比,2023年~2032年將是全球多肽CRDMO市場的高速發展期。雖然市場廣闊,但能迅速投入多肽生產的企業並不太多,因為多肽CRDMO是一個高壁壘行業。
一方面,與小分子藥物相比,多肽藥物的結構更加複雜。在整個工藝流程中,多肽雜質控制是非常大的難點。不同於小分子藥物的純度可以達到98.5%以上甚至99%的水平,多肽能做到93%~94%的純度已經很好,雜質種類繁多,質量標準制定非常複雜。如果說小分子製藥過程中,從事工藝開發和分析的人員比例是1∶1,多肽分析則需將比例擴大到1∶2甚至1∶3。
另一方面,多肽藥物的研發工藝和規模化生產存在較高的壁壘。小分子藥物用傳統的反應裝置,可以數千到數萬升產能。但多肽藥物在傳統的生產工藝下,最多能做到2000L~3000L的產能,這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同時,多肽藥物合成過程中保護劑的選擇和使用,也有著較高的環保要求。
正是因為多肽藥物生產過程中複雜且涉及高技術含量的工藝,使得藥企對於第三方服務供應商的依賴越來越強烈。只是很多第三方服務商並沒有為多肽藥物提供全週期CRDMO服務的能力,因此,能夠提供全週期解決方案的第三方服務商更容易獲得客戶青睞。
作為深耕多肽CRDMO賽道多年的泰德醫藥,在過去20年裡積累了數十萬條多肽分子合成及純化的記錄,幾乎涵蓋了多肽合成的所有領域以及最新的多肽化學合成和修飾技術,包括超長肽鏈合成、環肽合成、複雜序列多肽合成、多樣化多肽修飾及多重二硫鍵多肽等技術。此外,純化及分離技術Impurity Screening平臺的建立,使得大規模多肽生產,特別是具有複雜序列和修飾多肽產品的製備有了技術保障。
作為在質量、效率以及成本控制都具有一定優勢,且能提供全週期服務的泰德醫藥而言,必然會趁著多肽藥物的風口將自身能力用於全球市場的競爭。
03
全球化競爭下,中國企業如何突圍
行業集中度低,有利於中國企業突圍。
當前,全球多肽CRDMO市場約有150家多肽CRDMO服務供應商。其中,全球多肽CRDMO市場中專注於多肽的市場參與者約有30名。而排名靠前的行業龍頭企業Bachem和PolyPeptide市場份額也僅有13.8%和10%,也就是說,在這個規模迅速擴張的行業中,目前並沒有絕對的龍頭,後來者有足夠發展的空間。

全球排名靠前的多肽CRDMO企業,圖源招股書
整體來看,多肽CRDMO行業正迎來“需求爆發+技術迭代+產能重構”的三重機遇期。
中國企業要想趁這個風口趕上頭部企業,必須構建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以泰德醫藥為例,從招股書披露的資訊來看,其目前已經明確了三條發展路徑。
首先是技術領域持續的開發探索,包括多肽類藥物CMC及製造平臺的進一步進化,例如開發及精簡針對糖尿病及肥胖症等適應症的口服GLP-1RA藥物的分析及快速製造技術,並透過加強結合化學及生物合成的半重組技術來降低成本,以應對龐大的市場預期需求。同時,加強對特殊及符合氨基酸API生產技術和相關質量標準的研究。
其次是產能的全球化佈局。當下行業的主旋律是產能的擴建。諾和諾德從2023年起,先後在丹麥、法國、美國和中國進行產能升級,而禮來也是從2023年起,在美國、德國和中國先後追加投資用於產能建設。
摸著巨頭過河,是一種穩當的策略。此次IPO募資的76.4%將用於生產基地的建設。包括對於美國加州羅克林園區產能的升級改造,使其成為專注於為北美市場生產符合GMP標準的多肽API,以確保當地客戶的供貨穩定性。
在國內除了已經建成的錢塘園區擁有19條20升至1000升的多肽合成生產線,以及16條純化生產線之外,還有正在建設用於多肽及寡核苷酸的研究、製劑開發及中試生產的醫藥港小鎮園區基地。此外,泰德醫藥還準備在未來幾年建設或收購新的生產園區以應對市場需求。這種雙主線的佈局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能靈活應對不同地區的監管政策。
最後是細分領域的前沿技術卡位。寡核苷酸藥物已成為全球製藥行業的首要發展重點之一。寡核苷酸藥物產品在藥物合成技術、藥理學及藥物開發方面與多肽類藥物產品有許多相似之處。憑藉著在多肽行業的積累,泰德醫藥能夠以成本優勢和高效率在寡核苷酸領域提供高質量的CDMO服務。
總的來看,多肽藥物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泰德醫藥成功IPO,既是GLP-1爆火對於上游企業的反哺,也是中國CRDMO企業從成本價格競爭到技術創新競爭的產業升級的寫照。
港交所6月30日敲響的鐘聲只是中國多肽CRDMO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一個號角,希望未來在多肽藥物的歷史故事中,有著更多中國企業的名字。

如果您認同文章中的觀點、資訊,或想進一步討論,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