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JPM大會終於收官。
當地時間1月16日,第 43 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大會)在美國舊金山落幕。作為全球生物醫藥健康領域規模最大的醫療投資、產業交流合作大會之一,這場大會從不缺乏擁躉者——據報道,今年共有超500家生物醫藥企業參會,其中約30家來自中國。
過去幾年裡,我們總在談論“寒冬”,但仍有人在寒冬中穩步前行,併為整個行業點綴春意。
北京時間1月14日,百濟神州“預計2025年經營利潤將轉正”的訊息已在國內炸響一道“驚雷”。與此同時,包括再鼎醫藥、榮昌生物、信達生物、科倫博泰、傳奇生物、藥明康德在內的多家中國生物醫藥企業也在JPM大會上披露2025年規劃、釋出利好訊息。
根據公開資料,寫意君將部分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在JPM大會上分享的資訊整理如下。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各家企業在會分享所展示檔案。

百濟神州執行長歐雷強在JPM大會上提到,根據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公司預計將實現2025年全年經營利潤為正,即營業收入大於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之總和。

2025 年,百濟神州的戰略規劃集中於三個方向:鞏固和深化公司在血液學領域的領導地位、加速推進在研管線的開發進展,以及進一步推動公司的財務業績表現。
在血液腫瘤領域,百濟神州當家產品澤布替尼作為首個國產“十億美元分子”,近年來勢如破竹,市場份額不斷攀升,於2023年營收突破 10 億美元大關;2024年第三季度,其營收達6.9億美元,同比增長93%。此外,在2024年美國CLL患者新開處方中,澤布替尼排名第一,best-in-class地位被持續鞏固。

以澤布替尼為基礎,百濟神州正在透過固定持續時間(fixed-duration)的澤布替尼 + sonrotoclax(BCL-2抑制劑)、BTK CDAC +/- 澤布替尼/sonrotoclax等聯合療法加強在其CLL領域的實力。
在研管線方面,百濟神州披露了截至2025年1月6日的最新佈局,涵蓋小分子、抗體、ADC等多種型別。就進度來看,有25款處於臨床I期,8款處於臨床II期,7款處於臨床III期,另有3款處於登記階段。

百濟神州特別強調幾項尚處於臨床I期的資產,它們將在肺癌、乳腺癌、胃腸道癌症等疾病治療中展現潛力,並有望在2026年及以前讀出POC資料。例如,潛在同類最佳CDK4抑制劑BGB-43395(CDK4)有望在乳腺癌治療中實現更好療效、更低毒性。

百濟神州亦透露,包括BTK抑制劑澤布替尼、BCL-2抑制劑sonrotoclax等在內的7條管線將在2025年和2026年裡達成新的里程碑事件;同一時期,11款新分子將獲得POC資料。

同樣將2025年視為“盈利拐點”的,還有再鼎醫藥。
在JPM大會的展望中,再鼎醫藥亦預期在2025年底實現盈利,並在2028年實現20億美元營收。


設立前述目標的信心,源自再鼎醫藥堅實的管線佈局和良好的發展態勢——2024年前三季度,再鼎醫藥總收入達2.89億美元,同比增長超44%。其中,適用於全身型重症肌無力(gMG)和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CIDP)的艾加莫德為之貢獻超6000萬美元。
目前,艾加莫徳還有狼瘡性腎炎、乾燥綜合徵、甲狀腺眼病等超6個新適應證正在後期臨床研究階段,未來有望拿下更多市場份額。
再鼎醫藥特別指出,近期與Vertex達成的重磅合作中,潛在同類最優BAFF/APRIL抑制劑雙重拮抗劑povetacicept的引入,一方面有望填補IgA腎病領域巨大的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夠與艾加莫德形成高度協同,強化公司在免疫領域的佈局。

2025年到2026年,再鼎醫藥還將有望迎來三款“大單品”——三款具備重磅藥物潛力的產品(Bemarituzumab、KarXT、TTFields)將進入商業化階段。

其中,Bemarituzumab(貝瑪妥珠單抗)是一款具備同類最優藥物潛力的FGFR2b靶向藥物,有望成為治療一線胃癌(GC)的全新標準療法,預計於2025年提交新藥上市許可申請。
作為幾十年來首個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全新作用機制藥物,KarXT或能為這一領域的治療帶來新希望、重塑其治療格局。伴隨KarXT在2024年積極臨床資料的公佈,再鼎醫藥已向NMPA提交新藥上市許可申請。
圍繞腫瘤電場療法(TTFields),再鼎醫藥今年亦計劃向NMPA提交針對一線胰腺癌和二線及以上非小細胞肺癌適應證的上市許可申請。該療法此前已在美國獲批用於治療二線及以上肺癌患者。
再鼎醫藥稱,多款具備全球權利的自研管線將在2025-2026年獲得POC資料,其中包括IL-13/IL-31雙特異性抗體(bsAb)、ROR1 ADC和LRRC15 ADC。

此外,DLL3 ADC藥物ZL-1310已在小細胞肺癌中有積極臨床資料,再鼎醫藥計劃於今年啟動其關鍵臨床研究,並在2026年提交NDA。最快在2027年,ZL-1310即有望成為該公司首個獲得批准並實現商業化的全球權利管線。

DLL3在超過85%以上的小細胞肺癌中異常表達,在健康組織中極少表達,是小細胞肺癌領域的熱門靶點之一。
2024年10月,再鼎醫藥曾公佈正在進行的ZL-1310全球1a期臨床研究資料:在復發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SCLC)患者中,ZL-1310在所有測試劑量水平的ORR達74%。

根據JPM大會上的資訊,信達生物的目標是在2027年及以後實現200億元的產品銷售額,以推動全球擴張。而2025年,腫瘤領域和包括自身免疫、心血管及代謝、眼科等在內的綜合管線,將被視為發力重點。
信達生物表示,新一代的“IO+ADC”策略下,創新療法的突破有望帶來癌症治療變革。ADC方面,信達生物結合世界領先的抗體工程和多套差異化的連線子-毒素(linker-payload)技術,打造了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創新型TOPO1i ADC技術平臺以及雙毒素(dual-payload)ADC技術平臺。
目前,信達已有8個ADC候選藥物進入臨床研究,預計將有兩個雙Payload ADC藥物進入在2025年進入臨床。另有多個ADC專案處於IND階段。

IO方面,作為潛在FIC的PD-1/IL-2α雙抗藥物,IBI363(PD-1/IL-2α-bias)此前已在數百例IO耐藥肺癌、黑色素瘤、IO不響應的“冷腫瘤”腸癌等核心瘤種讀出了積極的I期臨床資料,展示出作為下一代IO基石藥物的潛力。
目前,信達生物正在持續跟進前述癌種的臨床Ib/II期拓展研究。在美臨床II期研究正在進行中,並將進一步拓展在肺癌、腸癌和黑色素瘤的研究佇列;而基於POC資料和監管溝通反饋,有望於2025年在中國率先啟動IO初治晚期黑色素瘤和IO耐藥晚期肺鱗癌的關鍵註冊臨床研究。

同時,信達生物將包括自身免疫、心血管及代謝、眼科等在內綜合產品線視為公司業務增長的第二生長極。其中包括多個潛在BIC/FIC產品。

2025年,信達生物將迎來6個新藥品種的上市。其中,包括適用於減重和2型糖尿病的突破性創新雙靶GLP-1藥物瑪仕度肽(GCG/GLP-1)、有望填補中國甲狀腺眼病(TED)治療領域新藥空白的替妥尤單抗,以及用於治療銀屑病的匹康奇拜單抗,該藥物系全球唯一16周治療達到PASI 90(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改善≥90%)的受試者比例超過80%的IL-23p19單抗。

此外,2025年,信達生物還有7款藥物計劃遞交新藥上市申請或關鍵臨床進行中,7款創新管線計劃啟動關鍵註冊臨床(基於POC資料);具有全球潛力的創新分子將陸續讀出POC資料,新靶點、新技術產品進入臨床。
4
榮昌生物:深耕自免、腫瘤,開拓眼科

2025年,基於穩健的營收能力,榮昌生物將積極“開疆拓土”。
得益於泰它西普(Telitacicept,泰愛®,RC18)和維迪西妥單抗(Disitamab-vedotin,愛地希®,RC48)兩款核心產品逐年攀升的銷售額,榮昌生物的營收能力逐漸增強。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公司營收達17.15億元,同比增長58%,虧損額減少4100萬元。

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分別聚焦於自免和腫瘤。目前,泰它西普已獲批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適應症;維迪西妥單抗已獲批用於靶向HER2的2線(+)尿路上皮癌(UC)和胃癌(GC)患者的治療。
下一步,榮昌生物將進一步發掘前述兩款核心產品的價值,在橫向維度大幅拓展其適應症。
對於泰它西普,榮昌生物計劃在覆蓋SLE全球患者的同時,將其適應症逐步擴大至重症肌無力(MG)、乾燥綜合徵(SS)、IgA腎病(IgAN)和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等領域。2024年,泰它西普治療重症肌無力(MG)國內上市申請已獲受理。

在拓展維迪西妥單抗(RC48)適應症方面,榮昌生物已開展多項臨床試驗。其中,針對尿路上皮癌(UC),RC48-C016治療晚期1線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Ⅲ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預計2025年上半年讀出資料。

腫瘤領域,榮昌生物亦開展多項聯合療法研究、開發下一代技術平臺,並針對包括RC88等在內的多個新靶點開展研究。RC88是一款具有first-in-class潛力的新型間皮素(MSLN)靶向ADC藥物,於2024年1月獲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認定(FTD)。

此外,對眼科“新大陸”的探索也已開啟。榮昌生物開發了一款全球首創VEGF/FGF雙靶標融合蛋白藥物(RC28-E注射液)。

RC28-E注射液用於糖尿病性黃斑水腫(DME)患者的Ⅲ期研究患者入組已於 2024 年第一季度完成入組,預計2025年下半年遞交國內上市申請。據統計,中國約有880萬DME患者,背後市場的潛力不容小覷。到2030年,中國DME市場規模將達到130億元。
其用於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AMD)適應症的Ⅲ期研究,患者入組已於2024年完成,預計2026年上半年在國內遞交上市申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適應症Ⅱ期研究已於2024年完成。

2024年前三季度,CARVYKTI(西達基奧侖賽)銷售額達6.28億美元。傳奇生物計劃在2025年將西達基奧侖賽的商業供應量翻倍。

管線研發方面,傳奇生物正在積極探索西達基奧侖賽在新診多發性骨髓瘤(NDMM)、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MM)等多領域的潛力,以期改變治療正規化。目前,7項相關臨床試驗正在推進中,其中6項系與強生合作開展,3項(CARTITUDE-4,CARTITUDE-5,CARTITUDE-6)已進展至臨床III期階段。
傳奇生物亦在推進多條自體細胞療法、同種異體細胞療法在研管線,共有11款處於I期或臨床前研究階段的產品,涉及GPRC5D、CLAUDIN 18.2、DLL3等多個創新靶點,涵蓋NHL(非霍奇金淋巴瘤)、MM(多發性骨髓瘤)、SCLC(小細胞肺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項適應症。


藥明康德在JPM大會上透露了2024年全年業績預測:預計2024年實現收入383-405億元,與前兩年持平,並實現60-70億元的自由現金流。
藥明康德聯席執行長陳民章就此表示:“我們的戰略是‘跟隨科學’、‘跟隨客戶’、‘跟隨分子’。這是我們獨特的CRDMO模式的精髓,使我們能夠立足行業前沿,為我們的客戶、為全球病患不斷創造價值。”
2024年,FDA總共批准了60款新藥。31款小分子新藥中,有6款為藥明康德生產,佔比19%。截至目前,藥明康德擁有超6000位活躍客戶,在全球9個國家擁有32個運營基地。24個主要運營基地已透過ISO/IEC27001資訊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證。

藥明康德的CRDMO平臺集成了化學、生物學以及測試能力,所擁有的三大業務板塊,分別為WuXi Chemistry、WuXi Biology和WuXi Testing,在專注各自能力專長的同時,也可以進行高效協同,助力合作伙伴縮短研發週期。
該模式不僅確保了在手訂單的持續增長、促進專案在平臺上從上游向下遊轉化,亦有助於其與熱點領域保持緊密聯絡。
資料顯示,在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WuXi Chemistry成功合成並向客戶交付了超過45萬種新化合物;WuXi Biology和WuXi Testing的早期藥物發現和臨床前一體化平臺對公司新客戶的貢獻超過60%。且超過30%的IND專案同時使用了早期藥物發現和臨床前測試服務。

伴隨著GLP-1關注度和銷售額的雙重遞增,藥明康德亦在該領域有所佈局、收穫。
2024年,藥明康德平臺上的GLP-1管線從13個增加到20個,增加了54%,超過行業平均增速,並支援了47個多肽藥物全球臨床階段專案中的9個。目前,藥明康德可以用於支援GLP-1熱點領域的固相多肽產能已達4.1萬升,未來仍將持續加大產能投入。

藥明康德將繼續提升運營效率、加速全球產能建設,預計2025年D&M資本支出將翻倍。

2024年,藥明生物新增151個綜合專案,超過一半來自美國市場。臨床Ⅲ期專案和非新冠商業化專案分別增長至66個和21個。另據統計,2024年在使用CDMO的中國創新藥出海專案中,藥明生物市場份額達70%。

目前,藥明生物R、D、M三大業務板塊並駕齊驅。其中,研究(R)技術平臺在2024年賦能了7個分子發現服務的全球專案,有權獲得總額約為1.4億美元的近期付款,潛在總交易金額超過23億美元。
在ADC領域,藥明生物已先後與Aadi Bioscience、映恩生物等公司達成合作;而在雙抗領域,依託於WuXiBody™平臺,藥明生物目前有44個專案處於發現階段,5個專案處於CMC和臨床前開發階段,4個專案處於臨床Ⅰ期試驗階段,並在T細胞銜接子(TCE)領域與GSK、同潤生物和Medigene等達成合作。
在開發服務(D)領域,2024年,藥明生物新籤148個專案,CMC客戶群日益多元化,歐洲客戶相比去年增長120%。

而在商業化生產(M)業務板塊,藥明生物2024年完成16個PPQ專案,2025年預計將有24個PPQ專案。預計其愛爾蘭基地在2025年實現盈利;而美國伍斯特基地(MFG11)將應用全自動化技術,安裝6個6000升一次性生物反應器和一條下游產線。該基地建成後將與克蘭伯裡基地(MFG18)形成聯動效應,在美國建立從開發、臨床生產到商業化生產的端到端服務能力。

2024年上半年,科倫博泰收入1.948億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收入(2.17億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現金及金融資產儲備達4.04億美元。
科倫博泰目前共有30多款在研管線,涵蓋腫瘤、免疫等疾病領域。其中超10款產品處於臨床研究階段,針對4款產品的6項適應症已遞交NDA,2款產品已成功實現商業化。
在ADC領域,依託於其“創新引擎”一體化ADC研發平臺OptiDC™,科倫博泰打造了11款ADC產品。其中,靶向TROP2的蘆康沙妥珠單抗(Sac-TMT)已獲批上市,A166針對HER2陽性的2線以上及3線以上晚期乳腺癌的兩項NDA均已被受理。其他產品正在臨床開發當中。

首個國產TROP2 ADC蘆康沙妥珠單抗是科倫博泰首個實現商業化的ADC產品。該藥物的臨床潛力正在被進一步開發中。在中國,有8項相關注冊性臨床研究正在開展,適應症主要集中於肺癌、乳腺癌領域;在海外,蘆康沙妥珠單抗的註冊性III期臨床研究就多達10項,適應症除肺癌和乳腺癌外,還拓展至胃癌、婦科腫瘤等領域。

此外,科倫博泰還在開發以新型非細胞毒素作為Payload的ADC,以探索期在自免等非腫瘤疾病治療中的潛力。
科倫博泰亦佈局有多項非ADC資產。例如,PD-L1單抗塔戈利單抗(A167)已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2線及以上化療失敗的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患者;EGFR單抗A140的NDA已被NMPA受理;RET抑制劑A400和TSLP單抗SKB378均與海外公司建立了合作,前期正在開展註冊臨床研究。

— 結語—
上述企業之外,恆瑞醫藥、康方生物、百利天恆、三生製藥、中國生物製藥等多家公司也亮相2025年的JPM大會。
所有生物醫藥公司的高管們在尋求合作的同時,也切實感受著來自這場將為2025年生物醫藥行業奠定基調的盛會的水溫。
併購與BD仍是主旋律。例如,強生宣佈以146億美元收購專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的Intra-Cellular Therapeutics;禮來以最高25億美元的現金收購Scorpion Therapeutics的一款試驗性癌症療法;GSK則將以高達11.5億美元收購生物技術公司IDRx;吉利德以17億美元的總交易額引進LEO Pharma的一款臨床前STAT6抑制劑;艾伯維則為先聲再明的GPRC5D/BCMA/CD33三抗SIM0500出手10.55億美元。
巨頭們披露戰略規劃、大方為好標的出手的同時,關於2025年的生物醫藥故事,也已埋好伏筆。一件幾乎沒有什麼懸念的事情是:中國創新藥企的創新能力仍在逐漸收穫國際層面的認可,今年還將達成更多海外合作。
據外媒報道,吉利德首席財務官Andy Dickinson日前表示:“在過去五年中,從中國流出的資產在廣度、深度和質量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而根本的變化,因為一些在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接受過培訓的管理團隊回到了中國。十年前,我們看到的來自中國的藥物更多是跟隨型藥物,差異化較小。今天我們看到的情況完全不同——是first-in-class,best-in-class。”
我們期待未來國際市場上出現更多中國創新藥企的聲音,也希望今年的“水”,能更暖一些。
https://mp.weixin.qq.com/s/IC8yIAJP7ysp3RhFeZOXdg
innovent-2025-jpm-healthcare-for-website-final.pdf
https://mp.weixin.qq.com/s/oX8uQjmSfIVsiocBAnM24A
https://mp.weixin.qq.com/s/pgnbx1ImSutjHnhOYAX_jw
https://mp.weixin.qq.com/s/EElukqUJqTLqvw8oGag9NQ
https://mp.weixin.qq.com/s/mfaDnqrJPyTIGo-xwMmo1w
https://mp.weixin.qq.com/s/dFjF2MornJlAY0_7Hp5PyA
https://mp.weixin.qq.com/s/qkIBP8W6RUEu1N5sB_uc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