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這個現代人避不開的健康話題。當人們在健身房揮汗如雨、在體重秤前為數字焦慮、在節食與美食間反覆掙扎時,“減肥藥”也成為醫藥產業最賺錢的黃金賽道。
4月17日,總部位於美國的跨國藥企禮來,給全球醫藥產業投下一枚“核爆級”的炸彈。禮來官方稱,其研發的口服小分子GLP-1類藥物orforglipron,在關鍵三期試驗中交出正面答卷:“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療效和安全性,與注射用GLP-1類藥物一致”。
這家藥企還宣佈,將於2025年底前提交“體重管理”適應症申請。無需咬牙堅持的自律,不必承受注射的痛感,僅憑口服即可實現的“輕鬆”減脂,這瞬間點燃資本市場熱情。當天,禮來股價大漲14.3%,總市值衝到7962.73億美元(約5.8萬億元人民幣),位列全球醫藥上市公司首位。
在競爭激烈的製藥行業,有人歡喜便有人愁,資本市場的反應,殘酷而直接。同一日,被稱為“減肥神藥”的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生產商,丹麥藥企諾和諾德股價大跌7.63%。
數千億級市場規模的“減肥神藥”商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貢獻諾和諾德七成營收
GLP-1類藥物最早作為糖尿病激素類藥物研發上市。這類藥物主要透過模擬人體內天然存在的“飽腹感開關”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激素,實現調節血糖、抑制食慾並延緩胃排空的作用,以治療和改善2型糖尿病,其輔助減肥效應成為意外發現的重要臨床價值——此前,安全的減肥藥,曾是藥品研發的世紀難題。
禮來、諾和諾德,是研發和銷售GLP-1類藥物的最具代表性的兩家藥企。雖然2005年首款上市的GLP-1類藥物,是禮來的艾塞那肽(exenatide,商品名Byetta),但其每日兩次注射的用藥頻率,限制了市場滲透率。
當時,一眾藥企都在研發半衰期更長GLP-1類藥物,諾和諾德成為這一輪競爭的贏家。
2012年,諾和諾德研發出了每週注射一次的司美格魯肽。這是一種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其結構與人體天然GLP-1結構類似,生理功能一致。2017年12月,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獲FDA批准用於治療成人2型糖尿病。
隨著“意外”的減肥療效被認知和驗證,網際網路上也開始傳播“不按照說明書”使用司美格魯肽的減肥“秘方”,該藥物銷量開始飆升。最終到2021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司美格魯肽用於肥胖或超重成人的慢性體重管理——雖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消化系統等副作用,也會出現因迅速減重出現皮膚下垂鬆弛的“司美格魯肽臉”,但也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這款藥物的爆火,使“減肥神藥”成為諾和諾德這家百年藥企的業績支柱。
2025年2月公佈的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司美格魯肽總營收達2018.49億丹麥克朗(約310億美元,2267億元人民幣),佔諾和諾德全年總營收的70%。這是個驚人的數字,對比A股明星企業雲南白藥,後者2024年全年的營收不過400億元人民幣。

黃金賽道上的你追我趕
目前,GLP-1類藥物市場,禮來公司是諾和諾德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諾和諾德主打自家的司美格魯肽,擁有多個商品名:包括用於2型糖尿病的注射劑型 Ozempic、口服片劑Rybelsus,以及獲批用於減肥的高劑量注射劑型Wegovy。
2024年4月,美國衛生系統藥劑師協會官方期刊《美國衛生系統藥學雜誌》的研究顯示,司美格魯肽(包括Ozempic、Rybelsus和Wegovy)位居美國各類藥品支出榜的第一名,是當之無愧的“藥王”。
與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競爭的,是禮來的替爾泊肽(tirzepatide)——同樣屬於GLP-1類藥物,不同之處在於其為GLP-1/GIP受體雙重激動劑(同時作用於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受體和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
替爾泊肽目前有兩種注射劑型:用於2型糖尿病的Mounjaro和用於減肥的Zepbound。後者在2023年11月才FDA批准上市,比司美格魯肽晚兩年多。
儘管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具備先發優勢,但禮來透過多種渠道試圖證明其雙重激動劑替爾泊肽效果更優,且實際業績增速也非常迅猛。
禮來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用於2型糖尿病的替爾泊肽注射劑型Mounjaro營收同比增長高達124%。用於減肥的替爾泊肽注射劑型Zepbound由於2023年底才獲批,沒有增幅資料,但單年銷售額就已經達到49.26億美元。
2024年,兩種替爾泊肽劑型合併營收164.66億美元,不僅為禮來貢獻了近37%的營收,亦已經超過同期司美格魯肽營收的一半——這如同懸在諾和諾德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首款口服神藥呼之欲出
2023年9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發文,公開推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
“Mounjaro和Ozempic雖然存在一定副作用,但在減肥效果上確實表現極為出色。”
彼時,禮來用於減肥的替爾泊肽注射劑型Zepbound尚未獲得FDA批准,馬斯克推薦的兩款藥物均為禮來和諾和諾德已獲批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劑型。此前,這位世界首富曾因度假時被拍到身材圓潤遭網友調侃,此後卻突然“暴瘦”。
首富“代言”之後,GLP-1類減肥藥,更是從火遍全網,開始火遍全球。即便費用高昂(每月1000~1300美元),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並不報銷,但需求依然兇猛,無論是司美格魯肽還是替爾泊肽,都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FDA甚至還表示,在美國發現了相關的假藥。在美國,這一問題到2025年年初才有所緩解。
如此一個巨大而利潤豐厚的市場,競爭的轉折點,或許就在這次禮來orforglipron上市之際。作為小分子藥物,它無需注射就可以穿透細胞膜作用於人體,口服正是其最關鍵的商業標籤。
若該藥物獲批,將成為首款GLP-1類口服減肥藥。此前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口服片劑 Rybelsus雖已上市,但僅限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
作為藥物,口服劑型天然具有優勢:無需注射、便捷性高、包裝儲存成本低,當然也吸引眾多藥企佈局,只是多數企業研發與審批進展緩慢。
就連美國跨國巨頭輝瑞也在不久前宣佈放棄GLP-1類口服減肥藥研發,原因是一名受試者出現與肝臟問題相關的嚴重副作用,這已是輝瑞同類藥物中第二款研發失敗的產品。

天平往往向顛覆者傾斜
當然,即便在美國,不少本用於2型糖尿病的GLP-1類藥物,無論是注射劑型還是片劑,實際上被用於了減肥。比如,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口服片劑Rybelsus,很多也被私下用於減肥,其相較於禮來剛剛透過三期orforglipron也有明顯的差距:
美國《時代週刊》2025年4月報道顯示,就效果資料來看,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口服片劑Rybelsus平均減重效果,只有禮來新研發的口服小分子GLP-1類藥物orforglipron的一半。禮來自己也高調宣佈,orforglipron“與注射劑療效一致”。
而且,根據說明書,諾和諾德的Rybelsus需要在進食或飲水前半小時服用,而且限制食用油膩、辛辣和高糖的食物——相較而言,《糖尿病治療》期刊2004年4月發表的研究表明,禮來的orforglipron沒有相應的服用要求,也不用忌口。禮來官方稱,“用藥沒有食物和飲水限制(taken without food and water restrictions)”。
此外,2022年5月《糖尿病、肥胖與代謝》期刊的研究指出,停用司美格魯肽後的體重反彈現象普遍存在:“停止每週一次皮下注射2.4毫克司美格魯肽,並停止生活方式干預一年後,受試者體重反彈幅度為減重部分的三分之二。”
這一研究影射到現實場景下,就是一些人為了維持減重效果,選擇長期用藥。如果長期用藥維持體重,口服藥顯然也比注射藥要“簡單”。
正因如此,市場已經將orforglipron稱為“全球製藥行業目前最具商業價值的在研藥品”。而這個藥背後的禮來,被資本無限看好,市值也呈現了斷崖式領先——目前比第二名的強生公司高出4000多億美元。
這是一個非常高估值,因為強生2024年888億美元營收,是禮來450億美元的近一倍。事實上,上市藥企中,如果按照營收排名,市值第一的禮來,僅能位列第9位。

沒有終局的戰爭
而這樣的估值狂飆,也曾發生在諾和諾德身上。
2017年底,就在司美格魯肽獲批上市的時候,諾和諾德的總市值約為1312億美元,隨著後續“減肥神藥”帶來的業績和估值狂潮,到2024年6月,其總市值一度升至4976億美元,位列全球上市藥企第3位。
如今,隨著本輪美股的回撥,疊加禮來口服小分子GLP-1類藥物orforglipron的“彎道超車”,目前諾和諾德的總市值已經回撥到2000億美元左右,較峰值時蒸發了40%,排名也跌到了第8位。
對醫藥企業而言,競爭的炮火時刻轟鳴,基業長青的核心邏輯始終是:透過持續研發突破性新藥,在專利週期內實現收益最大化,並將利潤反哺研發,形成創新閉環。
這一模式在禮來與諾和諾德的競爭中尤為凸顯——儘管禮來的orforglipron剛完成三期試驗尚未獲批,儘管諾和諾德在注射劑與口服糖尿病藥物市場仍具存量優勢,但商業的世界沒有永遠穩固的王座,況且資本市場對“未來預期”的嚴苛審視,正迫使諾和諾德加速尋找新增長點。
時也運也,製藥行業的競爭從來都是時間、積累與運氣的綜合博弈。而人類對“完美”身材的追逐也不會停歇,這次GLP-1類減肥藥賽道的小分子口服革命”,或許只是序章。下一顆顛覆行業的“核彈”,或早已在實驗室悄然醞釀。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不作為任何形式的用藥和健康建議。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王怡潔 審校:姜辰雨製作:曹冰穎(實習)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