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爭相挑戰的冷水浴,真的更健康嗎?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袁越

今年已經40歲的著名籃球運動員勒布朗·詹姆斯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競技狀態,他相信這是他常年堅持冷水浴的結果。南澳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的科學家在2025年1月29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認為冷水浴不但能幫助運動員恢復體力,對普通人的健康也有很多益處。
這篇文章的作者彙總了來自11項研究的資料,發現冷水浴不但能夠減少壓力,改善睡眠,還能提高整體生活質量。不過,這些功效都是有一定條件的。比如冷水浴的減壓功效只能維持12個小時,改善睡眠則只對男性受試者有效,而提高整體生活質量(包括減少疾病)的效果只能維持三個月。
《泡澡少女》劇照
除此之外,該研究沒能發現冷水浴在改善情緒和提高免疫力等其他方面具有積極的功效。事實上,冷水浴前期的炎症反應強度反而是會上升的。因此文章作者提醒那些已有基礎病的冷水浴愛好者慎重行事,避免加劇炎症反應。
不過,這篇文章提到的冷水浴指的是全身大部分浸泡在10〜15℃之間的冷水裡至少30秒,冷水淋浴也包括在內。這個標準相當低,很可能無法發揮出冷水浴的全部潛力。來自加拿大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的科學家用一項實驗證明,如果你能每天堅持在冷水裡泡上一個小時,那麼只要堅持七天就能看到非常明顯的健康功效。
研究人員招募了10名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志願者,讓他們每天在14℃的浴缸裡浸泡一個小時,一共堅持七天,並在實驗前、中、後期抽取他們的血液,分析細胞功能的變化。分析結果發表在2024年11月27日出版的《高階生物學》(Advanced Biology)雜誌上。
研究人員重點關注的是細胞自噬(autophagy)功能,這是真核細胞在遇到壓力時的一種相當常見的自救機制,指的是受損細胞器和變性蛋白質被運送至溶酶體進行降解並重複利用的過程。低溫屬於環境壓力中的一種,當環境溫度過低時,人體首先會透過發抖或者血管收縮來防止核心體溫過低,如果這兩招都不管用的話,細胞就會因為細胞器受損或者蛋白質變性而開啟自殺程式,科學術語稱之為細胞凋亡(apoptosis)。

《肖申克的救贖》劇照

研究結果顯示,冷水浴第一天時的細胞自噬功能會受損,伴隨著細胞凋亡的增加和炎症反應的增強。但到了第七天時,細胞的自噬功能會變得比冷水浴開始前更強,其結果就是細胞凋亡的減少和炎症反應強度的降低。這一過程很像登山者為了適應高海拔而預先在中等海拔進行的適應過程(acclimation),冷水浴相當於為未來可能出現的超級低溫做好準備。
事實上,這10名志願者的核心體溫在冷水浴進行到第七天時會比第一天要高,這說明他們的身體已經為低溫環境做好了準備。
因為全球變暖的原因,此前關於溫度的適應性研究大都侷限於高溫環境。這群科學家把關注重點轉到了低溫環境,結果證明人體同樣會對低溫產生適應性,而這種基於細胞自噬的低溫適應性完全可以被用來應對其他環境壓力,比如傳染病和營養不良等,這就是為什麼冷水浴會對普通人的健康有好處。
《洗澡》劇照
在這篇論文的結尾,研究人員特意提醒大家,要想達到增進健康的效果,光是暴露在冷空氣中是不夠的,必須讓大部分身體在冷水中浸泡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