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裡的黑色勺子不能用?!研究發現……

圖片: 黃仔 | 撰稿: 葡萄 | 責編: 木頭羊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Hello大家好,我是葡萄!
不知道前段時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個新聞:#外賣裡的黑色勺子不要用#。
▲圖片來源:某書
這個新聞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畢竟現在的人們或多或少都會點外賣、用塑膠餐具,尤其是打工人!即使知道常吃外賣不健康,卻也沒有時間做。
外賣的黑色塑膠勺子、餐盒能用嗎?會危害人體健康嗎?看完這個新聞,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惑?接下來,和葡萄一探究竟!
黑色的餐具不能用?
其實,黑色塑膠餐具確實存在新增色素等成分導致安全性降低的可能,但塑膠餐具的安全性與顏色關係沒那麼大,而是與具體材質、使用方法相關
▲圖片來源:Giphy
一般來說,只要是合格、標準的塑膠容器底部都會有一個三角形標識,中間有數字,編號從1到7,就是它們的「身份證明」。
很多人以為數字是幾,就代表可以迴圈利用幾次,但並不是,事實上,不同的數字代表著不同的材質
編號
材質
常見用途
注意事項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
飲料瓶、礦泉水瓶、日化用品
加熱至70度時易變形,只適合裝冷飲,不要裝油、酒
高密度聚乙烯(HDPE)
食品及藥品包裝和清潔、沐浴產品,如口香糖瓶、牛奶瓶、沐浴露瓶
有效清潔後可重複使用,建議別帶瓶加熱
聚氯乙烯(PVC)
多用於管道等建築材料
在高溫時會產生有害物質
低密度聚乙烯(LDPE)
多用作保鮮膜、地膜
蒸煮時,最好掀開保鮮膜一角或者戳幾個小洞便於水蒸氣散出,避免長時間加熱多油的食物
聚丙烯(PP)
保鮮盒、塑膠快餐盒、吸管、玩具、臉盆等
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但最好不要長時間、反覆加熱
聚苯乙烯(PS)
一次性泡沫塑膠餐具
避免高溫
其他
水杯、飲水桶
避免高溫,不要在太陽下直曬
所以,用塑膠餐具、容器前可以先看一下有沒有這樣的標識,如果沒有或者不符合標準的話就不要用了。
不過,幾乎所有的塑膠材質都建議避免高溫和加熱,但除了外賣,現在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場景會用到塑膠製品,甚至是用塑膠容器加熱,那會有什麼影響呢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研究。
微塑膠對人體的影響
這項名為《Assessing the Release of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from Plastic Containers and Reusable Food Pouches: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的研究發表在雜誌《環境科學與技術》上,研究調查了在不同使用情況下塑膠容器和可重複使用的食品袋釋放微塑膠和奈米塑膠的情況。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微塑膠就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奈米塑膠則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膠,尺寸在1微米以下,體積小到可以穿過細胞膜。
研究人員採用由聚丙烯製成的嬰兒食品容器和可重複使用的食品袋,用去離子水和3%乙酸來模擬食物,分析了不同場景下塑膠容器和食品袋中微塑膠和奈米塑膠的釋放情況,完成了實驗。
研究發現:在不同的場景中微塑膠釋放程度不同。與冷藏、室溫、高溫儲存相比,微波加熱3分鐘釋放的微塑膠最多有些容器可能會釋放出422萬個微塑膠顆粒21.1億個奈米塑膠顆粒
▲圖片來源:Giphy
這是因為微波的電磁波可穿透塑膠,直接加熱容器內部,而食物的高溫會進一步增加塑膠容器內微塑膠和奈米塑膠的釋放。
另外,研究還顯示:
  • 聚乙烯材質的塑膠容器比聚丙烯材質釋放的塑膠顆粒更多;
  • 塑膠容器用於液體(水、牛奶等)的加熱時,產生的塑膠顆粒數量最多。
而這些塑膠顆粒可能會影響人體。一項評估細胞活力的研究表明,從塑膠容器中釋放的微塑膠和奈米塑膠在1000μg/mL濃度下可導致76.70%和77.18%的人胚胎腎細胞死亡。
除此之外,微塑膠還存在於胎盤、母乳、嬰兒的大便甚至是人類血液中。去年就有研究者在人類血液中發現了微塑膠的存在,這項研究名為《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學者從22名健康成年志願者的靜脈血中檢測到了5種最常見的塑膠成分。
在嚴格控制可能存在的塑膠汙染後,研究者在近8成志願者的血液裡檢測到了微塑膠的存在(77%,17/22),平均下來,每個志願者每毫升血樣裡有1.6ug的微塑膠。
血液中的微塑膠會伴隨著血液循環遊走全身,它可能會隨著代謝被排出體外,也可能會沉積在重要器官之中,雖然對各器官的影響目前還未清晰呈現,但在之前的野生動物和實驗動物中,科學家已經發現微塑膠暴露與不孕症、炎症和癌症有關
微塑膠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呢?
▲圖片來源:Giphy
如何儘量避免?
就目前來看,塑膠製品深入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其實很難真正避免微塑膠,它是生活環境和食物鏈中普遍存在的汙染物,瓶裝水、牙膏、洗面奶、一次性紙杯、一次性餐盒、普通化學品或包裝、食物、飲用水和空氣中,都有微塑膠的存在。但也不是讓大家破罐破摔,還是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儘量避免的:
  • 儘量不要用塑膠容器儲存、加熱食物(尤其是液體);
  • 不可避免用到塑膠容器時,儘量選擇相對安全的;
  • 可以把平時的塑膠水杯、餐具換成玻璃、陶瓷、不鏽鋼等材質的;
  • 少點外賣,減少一次性餐具、外賣盒、吸管等塑膠製品的使用;
  • 灰塵中可能含有微塑膠顆粒,定期清潔房間、開窗通風以免灰塵積聚;
  • 做好垃圾分類,促進塑膠回收。
▲圖片來源:Giphy
你還有什麼方法,歡迎到評論區留言~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如果覺得科普內容還不錯或者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朋友圈,或者點個 在看!感謝大家的鼓勵!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方偉,熊言林.塑膠杯底部的數字有什麼含義[J].中學生數理化(七年級數學)(配合人教社教材),2015(Z2):84-85.
[2] Hussain K A, Romanova S, Okur I, et al. Assessing the Release of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from Plastic Containers and Reusable Food Pouche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3] Leslie H A, Van Velzen M J, Brandsma S H, et al. 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2, 163: 107199.
[4] 好好生活事務所.天天點外賣,加熱的塑膠盒會有毒嗎[EB/OL].[2023-09-25].https://mp.weixin.qq.com/s/2vNrPL2j96PE9AVBi7HOl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