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吃了720個雞蛋:有必要關注這件事嗎?

開始看到一些中文自媒體轉發“哈佛醫學生一個月吃720個雞蛋膽固醇還下降”的這個訊息,我還不以為意,心想這種個例沒必要關注。後來發現一些醫學號也寫這件事了,有的寫得還有一點偏差。那我也說兩句吧。
第一,個例不能說明效果。
現代醫學的原則是“遵循證據的醫學”,但醫學證據不是一視同仁的,證據有等級之分。有的證據是很低階的,比如發表的病例報道:
醫學生尼克這樣的個案,如果沒有經過專業評審,沒有在專業期刊上發表,那證據等級比病例報道還要低些呢。
我爸爸小時候喝香灰水治好了肚子疼,同樣也只是一個個例。
人和人之間相差很大,沒有多中心大樣本試驗、沒有統計結果的個案,結論沒啥說服力。
一位朋友總結得好:“個例不具有代表性”。
第二,這個博主不是普通人,他吃雞蛋的結果大家不要帶入。
尼克是個很特別的人,他奉行生酮飲食,因此他的基底膽固醇水平遠遠高於普通人。他在另一個每天吃6000卡的試驗中提到,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是494 mg/dL,遠高於正常值130 mg/dL。所以他的“吃雞蛋降膽固醇”是建立在這樣一個超高的基礎上的。
他一直沒有提他的膽固醇從什麼水平降到了什麼水平。大家注意看他的圖,他只說降了18%,但這個圖沒有標數字,他的膽固醇只是從很高的水平降了一點而已:
第三,他LDL膽固醇下降不是因為吃雞蛋,而是因為改變了飲食。
尼克也說了,雞蛋吃了兩週膽固醇幾乎不變,後來膽固醇降下來是他後兩週改變了飲食,加進了碳水化合物。嚴格生酮飲食的人,加入碳水化合物後,原本飆高的膽固醇會有所下降,這是已知的,也是這麼發生的。尼克說自己如果改吃碳水較多的美國中西部飲食,LDL會降到90 mg/dL。
尼克只試了一個月,每天吃24個蛋的長期效果,比如對身體有什麼不利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會不會增加,也還不知道。
有人驚呼這個試驗“顛覆傳統說法”,其實並沒有。現在的醫學共識是:
1,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稱壞膽固醇,仍然是心臟病和腦梗塞的高風險因素。
2,食物裡的膽固醇和血中膽固醇水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正常人的膽固醇水平受食物中膽固醇影響不大,身體自己調節了。
但如果你血中的壞膽固醇LDL已經高了,那第一步就要調整飲食,吃得更健康一些,看能不能把LDL降下來。不行的話只好吃藥了。
至於每天可以吃幾個雞蛋,2020年一項關於系統性回顧和薈萃分析發現,每天食用一個雞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沒有關聯。關於每天吃更多雞蛋的研究不多。
3,美國農業部的膳食指南(2020-2025年)建議保持整體健康的飲食模式,並儘量減少膳食膽固醇的攝入。所以尼克小哥的這種吃法還是不推薦哈。
現在的飲食建議更傾向於保持健康飲食,而不是隻盯著一個成分。比如應該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減少不健康脂肪,減少糖、鹽和酒精的攝入;同時增加水果、蔬菜、豆類、堅果和全穀物的攝入。
最後,尼克坦誠地說到,就是做吃720個雞蛋這種極端的事,影片看的人才多,博主們因此也被驅使著去做這些博眼球的試驗。
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