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娛樂資訊,盡在多倫多西區那些事兒”

典型的中年危機,不外乎是在工作大半輩子後懷疑自己、質疑過去的選擇,而且可能會以戲劇性的方式發生,像是突然被裁員人生陷入困境、嚴重職業倦怠卻因房貸不得不繼續工作,諸如此類,就是那些在電視上看過的人生轉折。
過去一直以為4、50 歲的人才有可能遇到,才30 歲的我,卻在近期遭遇了「早發性中年危機」。


原以為自己離「中年危機」還很遠
卻在30 歲就已經出現徵兆
原以為才30 歲的我應該離中年危機還有點距離,畢竟我沒有失業,沒有經濟壓力,有穩定的伴侶,還常因為家裡貓眨個眼就覺得很快樂。
乍看風平浪靜,內心卻早已是颳著狂風的滔天巨浪。

我經常在滑著手機準備隔天工作的當下,冒出許多對人生的疑問,我覺得自己被困在手機裡,活得就像遊戲裡的NPC,不需要自己的想法,只要輸入指令,完成指令,就能獲得一筆金錢,成為繼續下一個指令所需的材料,付房租、付帳單、付飯錢。
我的人生正姑且地重複著這個迴圈,偶然的小確幸都只是確保我活著,為這個資本世界貢獻一己之力。我儘量過得看起來還不錯,但要再深究,就是什麼都沒有。


危機不是一定只發生在「中年」
當這些負面的可怕念頭不斷在我心裡環繞,讀到Shruti Mangawa 的《The Truth About Having a Midlife Crisis in Your 30s》,才發現自己應該是遭遇早發性中年危機了。她認為,中年危機的「中年」二字其實並不精準,年齡並不是精神崩潰和迷失自我的關鍵,大多會遭遇這類危機感的人,都是因為陷入人生U 型曲線裡的低谷。


我們都對30 和40 歲的自己
懷抱了過高期待
根據經濟學家Hannes Schwandt 的研究,即使沒發生什麼客觀悲慘的事,大多數人在一定年紀都會感到幸福感低下。
畢竟沒有人會對20 歲的自己有什麼宏遠的期待,能在夜店被請一杯酒、能靠自己多出幾次國、能找到職涯的方向就已經萬幸。於是我們自然把更大的期待寄託在10 年、20 年後的自己,也許隨著時間走,在這個年紀就能過上完美的人生了吧?無奈現實往往不是如此,這便是即使生活無虞也會陷入憂鬱的原因。


丟掉成功的標準
只要往前走一步都算成功
但有早發性中年危機也沒什麼,在睜開眼就是攀比的年代,你並不孤單。
如果發現自己有這個狀況,不用強迫自己樂觀正向,灌太多雞湯只會更難受。坦然接受這一切,但不給自己貼標籤、不對事實有好壞的評價。

不確定的未來就先不要想,沒必要擔心還沒發生的事,從小地方找「還活著」的現象,像是:確實買不起房,但這在高房價時代很正常;薪水不是前10%,但能養活自己還有機會出國。
慢慢來,當你丟掉「成功」的標準,那隻要往前走一步都算成功。









找到我們
FIND US

掃碼關注小紅書

掃碼聯絡客服
多倫多西區那些事兒,每天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