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閒話少說,閒事少管,閒人少理

文 | 洞讀 · 主播 | 依米

來源 | 洞讀(ID:dongdu2019)

作家史鐵生說過:


“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於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變為窮干涉。”
其實,當一個人做到了閒話少說,閒事少管,閒人少理的時候,他的世界就會清靜,就會從容。
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更加自在,更加鬆弛。
甚至自己對於生活,對於人生會抱著更多的熱情和期待去對待。
那些活得理性的人,越來越有自己風格的人,一定能夠在現實生活當中,變得越來越好。
所以說,在現實裡,做一個清醒的人,做一個隨性的人。
甚至要透過自己個人的努力和成長,靠自己,也能活得更富裕,更幸福。
閒話少說

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就是因為閒話說得太多了,所以導致自己的生活一地雞毛。


你要知道,就算是說話,也要挑重要的說,也要學會剋制。
畢竟,說話也會消耗能量。
如果說了太多無用的話,甚至說了太多的閒話,那無疑就意味著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浪費掉了。
這一種浪費,直接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以及工作的效率。
聰明的人,一定是知道節省自己的精力。
珍惜自己的能量,然後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才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走向正迴圈。
莫言說:
“是非混雜之地,君子謹言慎行,與其一番閒談生煩惱,不如細讀兩行書。”
一個人與其說話太多,遭致禍患,不如剋制自己的表達欲。
謹言慎行,真正靠自己的各種努力和成長,在背後默默地付出和堅持。
如此,多讀書,多思考,多提升自己,反而能夠讓你的每一天變得更充實,精神也抖擻。
甚至可以說,當一個人能夠剋制住自己的表達欲,管得住自己的嘴巴的時候,也就可以管好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實際上,厲害的人,會越來越沉默,或者說會越來越喜歡沉默。
因為在他們看來,當一個人的閒話越來越少,甚至越來越不會說的時候,他就能夠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在更重要的領域上獲得成功。
如此,每一天都會過得更充實,也更有意義,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幫助。
閒事少管

一個人不但要戒掉說閒話的習慣,同時還要戒掉多管閒事的心思。


喜歡多管閒事的人,既管不好自己的生活,也無法改變別人。
歌手大張偉說過這樣一句話:
“空調吹多了得病,閒事管多了要命。”
有智慧的人,向來都會秉持一種君子和而不同的原則,從來不會勉強別人,更不會多管閒事。
多管閒事的人,其實就是閒著沒事做,就是希望讓自己刷一下存在感。
可偏偏這樣的習慣和態度,非但給不了自己任何想要的,反而會讓自己丟掉更多,失去更多。
因為管的閒事多了,也就意味著改變自己的時間少了,導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會走向滑坡。
《菜根譚》也曾有言: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人與人之間,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距離感,也要保留邊界感。
正如喬治·戴德在《自我邊界》裡面寫道:
“所謂邊界,就是讓你的事歸你,我的事歸我。”
的確,當一個人管的閒事越來越少,那麼他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因為自己懂得跟別人保持距離,保留邊界,該自己管的事,好好去對待,不該自己管的事,從不多管。
這樣,拿出最好的禮貌,過好當下的人生。
《春歌》裡有言: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少管閒事,多做實事,這樣的你,才能夠得到屬於自己的人間好時節;
也才能夠擁有自己想要的幸福和美好的明天。
每個人的幸福和快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們要活得清醒一點,剋制一些。
保持自己的清醒,保留自己的通透,不要多管閒事,做好自己就足夠了。
閒人少理

村上春樹說過: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慢慢你就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不是自己所有遇到的人,都是合適的。
很多時候,彼此只是走個場面,走個照面,之後就是陌生人。
所以我們要明白,面對生活當中的小人,爛人,甚至是閒人,我們要學會識別,更要及時遠離。
尤其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總會有太多的閒人。
如果你太過在乎對方如何看你,或者說太過容易被對方影響的話。
那麼你的生活質量一定不高,你的情緒也一定不好。
作家尼爾·唐納德·沃爾什寫道:
“只要你還在擔心別人會怎麼看你,他們就能奴役你。”
人這輩子,要懂得為自己而活,知道只能活一次,就要好好體驗這一生,好好珍惜這一輩子。
甚至要明白,要想活得好的前提,就是懂得如何獨處,同時也要知道跟閒人保持距離。
也就是說,要讓自己懂得跟其他人保持一定的邊界感,分寸感,努力走向人格獨立,精神高尚。
就像楊絳先生曾說得那樣:
“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這樣,我們才能夠一天一天收穫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質量;
也能夠在不理閒人的過程當中,活在自己的世界,或安靜,或淡定,或幸福,或滿足。
點個在看,共勉。

作者:洞讀。來源:洞讀(ID:dongdu2019)。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