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貨原是電商平臺賣家在日常運營中不可避免的問題,而退貨運費也是賣家們一項躲不開的支出。
近日,有一位亞馬遜賣家在論壇裡分享了自己的離譜經歷:一個僅包含一件商品的訂單在退貨時,亞馬遜竟然收取了180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28萬元)的“天價”退貨運費。
重要的是,該客戶在退貨時使用的是商品的原包裝,而其最初的發貨費用僅需50美元(約合人民幣355元)。
這一下,運費直接暴漲40倍。

賣家在收到賬單時,發現上面亞馬遜包裹尺寸與實際寄出的尺寸相差好幾倍。所以賣家第一時間就進行了申訴,然而並未獲得任何有意義的回應。
賣家反映:“我給客服發了郵件,收到的回覆都是千篇一律的模板回答;即便是撥打了客服中心,也未能得到進一步的答覆。”

無獨有偶,其他在論壇評論的賣家也表示,自己也同樣遇到了上千美元的退貨運費:在處理一筆訂單退貨時,他被亞馬遜告知需要支付1759.04美元的退貨費用,而該訂單的原始運費僅透過聯邦快遞向客戶收取了16.52美元。
目前這位賣家也正在尋求亞馬遜客戶服務部門的幫助。

對於造成這一“天價”退貨費的情況,有賣家猜測,可能是另一種產品的標籤貼到了他們的箱子上,但具體情況還要待核查。
也有經驗的賣家分析造成“天價”退貨費另一種情況, 國外使用雷射掃描測量包裹尺寸時,如果打包帶脫落並粘在紙箱上,掃描可能會將其誤認為包裹的一部分,導致尺寸測量錯誤。
例如,如果打包帶多出1米,這1米可能被計入包裹尺寸,若超過快遞公司的最大運輸尺寸限制,就會引發高額罰款,通常超過1000美元。
如今來看,亞馬遜的退貨費用計算方式確實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且申訴渠道不暢,導致他們在面臨“天價”退貨費用時往往一籌莫展。
且不說這莫名其妙的“天價”退貨費用,就拿今年來說,眾多跨境平臺接二連三的推出“僅退款”政策以及更新退貨退款政策,使得賣家們在本不可避免的支出中再次承受了 “0 元購” 風險和利潤的縮減。
據客戶退貨平臺Return Prime的研究顯示,在印度電商市場,到2025年,退貨率可能高達 40%,品牌最終可能因退貨而損失高達200-300 億美元的收入。
其中,時裝和鞋類等品類中,退貨率可能高達 30-35%;電子商務訂單的退貨率為17.6%。研究表明,超過40%的商品因尺寸問題而被退回——無論是服裝還是鞋類。

而在美國市場,根據售後體驗最佳化平臺Narvar的調查報告,39%的受訪者表示每月至少退貨一次。2023年,美國退貨商品價值更是高達7440億美元(約合5.3萬億人民幣)。
如此高退貨率,長此以往,最後的結果導向就是賣家的利潤空間將被嚴重侵蝕,或許還會可能面臨生存危機。
因此,賣家必須採取措施,有效管理退貨,以保護自己的業務不受損害。尤其是在下半年旺季來臨之際,用這類事件提醒賣家,多留心……。
留意最新變化!

Ps: 本文內容由外貿跨境研究中心、外跨境綜合整理自三頭六臂跨境電商聯盟 等,轉載請標明出處。


關鍵詞
平臺
商品
亞馬遜
退貨運費
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