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讓退那不讓退,中國消費者還是太卑微了?

大家好,跟大家說個生氣的事兒。
前兩天,我在某旗艦店買了一臺遊戲機(Steam Deck),結果玩了一個月就黑屏了,自己上阿B查攻略修好了,不到一個月又黑屏了😅
我瘋特了,問賣家能不能修,他墨跡了幾天,一點忙幫不上,全是車軲轆話來回說。

我:重啟能解決,我就不問你了啊啊啊啊啊啊
最後賣家給我推薦了一個修理的地方。
但是!
離譜的來了,他首先不保證能修好,其次修好要花多少錢不知道,修多久也不知道,關鍵是還不能問,問了會惹惱大師

我嘞個龜龜,修個遊戲機比算命講究都多,這TM誰敢送修啊?
最後賣家說了一句讓我很無語的話:你看,你既然選擇買海外的東西,就不應該有售後這種幼稚的想法。
求助下,最後這賣家說的是中文嗎?我怎麼看不懂?
如果東西沒問題,我為什麼要聯絡你們?
聯絡你們,不就是因為東西有問題?咋還成了我的不是了?
然後就在隔天早上,我和斯斯吃飯的時候,發現她的新衣服好像買大了,一坐下來,側面都能漏過去一輛卡車。
我尋思這衣服是今天上午才拆封的,還能換吧?就說:姐這衣服大了呀,咱讓賣家換個小一碼的吧。
斯斯說:哪能呢?吊牌都剪了,怎麼換啊?
我:。。。。。。(聽不懂但大為震撼)這裙子多少錢?
斯斯:2800多?
我:??????2800買個裙子,只穿了一次,沒髒又沒洗,就是因為吊牌卡了一刀,也沒扔,就不能換碼了?
斯斯說,對呀,吊牌剪下來就不能換了。
雖然斯斯沒有任何異議,但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回來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哪怕吊牌只是剪了一刀,商家也會拒絕退換貨。

我又不懂了:
吊牌就跟包裝袋一樣,是商品包裝的一部分,本身沒有任何實際功能,為什麼繩子卡了一刀,就不讓退換?
我也查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發現國家工商總局法規司副司長朱劍橋強調:消費者準備退貨的商品本身沒有毀損,就可以退換

而且現在很多衣服鞋,那個吊牌做的又大又粗,甚至有的是塑膠的,試穿時卡著生疼,比個防盜扣還防著我,還寫著:只要剪了就不能退換了。
我有時候都懷疑這是賣家故意設的陷阱,逼我在不舒服的試衣和殘缺的售後之間二選一。

我真是煩透了賣家在售後時搬出的各種規則。
比如剪了吊牌不能換,美妝拆封不能退,食品拆開不能退,電子產品拆了封條不能退,海外代購沒有售後。。。
這不能退,那不能換,所有的售後都有一萬種例外,反正就消費者的時間不是時間,錢不是錢。
每當這種時候,我就十分想念拼多多的“僅退款”功能,不廢話直接給我退。

我就想到,這套“不退不換”,是🇨🇳特色,還是全世界通用的呢?
我到TikTok上搜了一下Return Policy,看看歪國消費者是不是也這麼憋屈?
結果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很多🇺🇸人,分享自己在Costco上退貨的經歷。
比如說這個大姐,鍋都用了一年了,都給劃拉的不成樣子了,結果來Costco退款了。

沒想到,Costco還真給她退了,她立刻拿這錢買了一套新的鍋。

這大哥更離譜,他在Costco買了張床墊,睡兩年搬家了,床變大了,就來Costco把床墊退了。

人家連收據都沒要,直接現金退給他。
拿到Costco的退款,他現場就買了新的床墊,拉回家了。
不愧是阿美莉卡。
你可能會好奇,這麼退退退,Costco不會被薅倒閉嗎?
好像真不會,因為可以放心退,才能放心買,前面倆人都是退了立刻又在Costco買了新的,左手進右手出,相當於以舊換新。
Costco的理念是:你信任消費者,消費者就會回饋你。
長期來看,Costco的股價,十年漲了20倍,現在50多倍PE,估值比英偉達還高。
這就是消費者信任的回報。
會不會是因為Costco服務特別好,所以它才這麼幹呢?
我在X上搜Amazon Refund,有帖子分享,有中國人到了🇺🇸之後,用了亞馬遜才發現,居然還能不退貨退款的?這就是美式生活嗎?
我又拿Returnless Refund搜,發現從2019年就有人曬出,亞馬遜在購買之後的售後環節中,有一個按鈕叫:“Returnless Refund”(不退貨退款),後面還註明,秒到賬。
原來“僅退款”不是咱這邊的創舉,而是國外常見的售後方案。
除了Costco和Amazon,其它店又是怎麼售後的呢?
查了一圈下來發現,只有更誇張,沒有更誇張。
在耐克,買過的鞋,兩年以內都可以換新的。
在絲芙蘭,別說是開封了,哪怕是用了一半的香水,40天以內也是可以退的
在LuLulemon,哪怕是穿了一年的瑜伽褲,你也可以透過他的“Quality Promise Return(質量保證計劃)”,把舊的瑜伽褲換成等值的購物卡。
在宜家,傢俱享受365天內無理由退換貨,導致宜家的退貨區常年人滿為患😅
更別說Patagonia,終生免費換新,甚至買的二手衣服都能拿去換新
相信看到這裡你一定提問了:
比啊比,別跟我擱著胡比比了,這些店我都去過,為什麼我從來沒聽說過這些好事呢?
答案是:這都是他們在北美的退換貨政策,而他們在中國大陸的退換貨政策,要比北美嚴苛的多。
比如絲芙蘭在北美是,40天內,哪怕已經開封,用了一半了,不喜歡也隨時可退。
但放在中國大陸,就變成了:只是把包裝外面的塑封撕掉也不給退😅
我也納悶,是因為,咱老中消費者確實素質有待提升,配不上這麼好的售後服務嗎?
我看美國消費者素質也沒高到哪去啊,還有人在第二年春天把聖誕樹退回Costco呢,理由是樹死了😅
根據美國國家零售協會NRF統計資料顯示:
2023年,美國商品零售總額5.13萬億美元,退貨的商品價值7430億美元、退貨率14.5%;
其中薅羊毛的,在商品零售總額中佔比不到2%。
為此,我求證了身邊那些,售後政策比較寬鬆的消費品老闆,比如一百天免費試用的。結論是,哪怕算上薅羊毛的,也就佔到總成本的3%左右,同時還間接省下了很多客服成本。
我想起來一個真實的事兒,前兩天發生的。
去年我不是直播賣過一款人體工學椅嘛?當時給大家承諾是,100天無條件退換,我在直播時也說,不放心的可以回去試坐三個月,不滿意隨時退換。
碰巧前兩天那個老闆來北京,跟我們約飯,在擼到第10串京蔥雞腿時,他跟我提到,上次下單的比比粉絲,有人卡第99天,把這個椅子退了。
我當時立刻激動了,拍案而起!
這是一個絕佳的宣傳機會啊!你有沒有留他當時找你的聊天記錄?退回來那個椅子是啥樣子?你有沒有上門去收?收的時候有沒有錄影片?。。。
老闆:。。。沒有,東西直接寄到廠裡了,都找不見了。
哎呀,給我氣的直拍大腿,這麼好的素材給你浪費了!天天整那些花裡胡哨的科普影片,拍十條不如這一條,上門給試用了99天的使用者退全款,更讓消費者對你們的售後政策有信心啊。。。
正好反襯那些售後扭扭捏捏的商家,這次把消費者擋在了門外,但下次人家買東西,就要掂量掂量了。
畢竟,只有放心退,才有放心買

作者:梓泉

助手:菁菁
審閱:小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