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櫚說| 俗話說,專業選不好,難以解溫飽。
對於升學家庭來說,最扎心的莫過於好不容易選到了心儀專業,結果發現不僅未來難拿高薪,甚至還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
前兩天棕櫚君釋出了未來10年最賺錢且很難被AI取代的專業榜單,有家長留言諮詢:有沒有哪些專業最不賺錢,需要慎選的?

恰逢全球知名求職網站Indeed平臺結合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釋出了
10個薪資最低的專業榜單
,如果你很看重投資回報率,一定要謹慎考慮!

來源:https://www.indeed.com/career-advice/finding-a-job/lowest-paying-majors
話不多說,一起看看——
10個薪資最低的專業,
聽說讀過的都在流淚!
社會科學
平均年薪:$64,000
如果你在社交平臺提問:社會科學專業怎麼樣?不出意外,評論區必定有人勸你“快逃”!
社會科學作為常被群嘲的“天坑”專業之一,課程注重人與社會的關係、個人的行為與思想以及社會發展執行的規律,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人類學、經濟學、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五大方向。
不同學校細分課程略有不同,比如伯克利就開設了15門社科專業細分課程,包括人類學、民族研究、語言學、社會學、性別與婦女研究等。而這些細分專業,大多常年霸榜“最後悔專業”榜單。
據美國求職網站ZipRecruiter調查資料,
約40%的學生表示後悔學了社科及相關專業
。
究其原因是該專業的知識壁壘低,實用性不足。如果學生想提升就業競爭力,往往需要繼續讀研或讀博,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投資與回報通常不成正比。
正如網友吐槽的那樣,學社會科學雖可能不至於讓人餓肚子,但也很難大富大貴。

歷史
平均年薪:$60,000
在很多“畢業即失業”的榜單盤點中,歷史專業算常客一位。
它作為一門
古老且深邃
的學科,一直扮演者“記憶守護者”和“起源闡釋者”的角色,課程注重研究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起源與變遷。
但在當下飛速發展的科技衝擊下,歷史學因專業靈活性低、存在實用侷限且就業市場趨於飽和,常被人詬病是“冷門的天坑”。
不過,歷史學雖然薪資不高,卻依然存在目前
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
。
一方面,學習歷史能幫助我們汲取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對社會和國家未來規劃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另一方面,學習歷史能深入瞭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價值與特點,增強人文精神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有網友表示:
“歷史是一種思維方式,如果能把學到的東西內化成自身能力,就業其實還是很廣闊的。”

英語
平均年薪:$51,000
英語專業
曾是享盡全球化紅利的“香餑餑”專業
,但隨著國際形勢和大資料的迭代升級,它如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挑戰!
一方面,AI時代,ChatGPT每0.3秒就能生成一篇近萬字的英語文章,DeepL的翻譯精準度突破95%,Deepseek雖在精準度和流暢度略有欠缺,但基本的應用已經不成問題;
另一方面,近些年中美多所高校都官宣將停招或撤銷外語類專業,刺激不少學校紛紛對英語和外語專業的課程進行改革升級,用“英語+”的培養模式來應對就業需求。
以普林斯頓大學為例,該校英語專業就致力於全面且深入的探索全球和各類媒體的語言、文學與文化,無論是書籍、手稿,還是戲劇、電影、廣告、數字媒體等各領域都有涉及。
所以,如果你真的非常喜歡英語或外語專業,可以早早進行職業規劃,在大學期間多選修一些其他課程,未來就業將更有競爭力。

心理學
平均年薪:$50,000
心理學屬於交叉學科,課程涉及生物、化學、法律、醫學、教育、商業、數學等領域,知識非常“繁雜”,學起來難度可不低。
本科階段主要圍繞臨床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和心理統計學5個方向展開。各分支根據不同研究方向,通常會被分類到偏文科/理科下,比如:
臨床心理學更偏向理科,研究心理疾病的形成原因、診斷、治療;社會心理學更偏向文科,研究不同個體受到的社會環境影響等。
可能
有人疑惑,不是說心理學具有
AI不可替代性
,為何還有人唱衰它?
主要原因在於,心理學就業門檻低且屬於“越老越吃香”的行業。雖然據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有經驗的心理學家年薪中位數有85,330美元,但畢業生想早早拿到高薪一要看“出身”,二要看是否有經驗和案例的積累。
因此,建議大家在選擇時可以優先考慮心理學強勢的大學,為未來就業打好基礎!

文科
平均年薪:$50,000
近些年,“文科倒閉潮”的風很大,幾乎吹遍全球各大高校。
2024年10月,據哈佛大學校報《哈佛深紅報》報道,哈佛本科學院已取消超20個院系和專案的30多門秋季課程,其中被裁撤的重災區基本都在人文學科。
更早之前,阿拉斯加大學曾一次性暫停了39個人文社科的本碩博學位專案;塔夫茨大學從2012年到2020年有近50%人文專業被取消;波士頓大學近42%人文專業被取消……
不可否認,在AI面前,
傳統文科的劣勢非常明顯
,不僅就業面逐漸縮減,還遭受著理工科的跨界衝擊。
但不必過分焦慮,因為文科也隨著時代不斷改進,誕生了很多“新文科”專業及就業崗位。比如哈佛、MIT、斯坦福等都開設了與AI倫理學相關的課程。
此外,文科所培養的
情感共鳴、倫理判斷、複雜決策、文化洞察
等能力,仍是目前AI所不可替代的。

圖書館學
平均年薪:$50,000
圖書館學是一門主要研究圖書管理、文獻學、目錄學、資訊學、傳播學、管理學、經濟學等方面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科,相對比較冷門。
該專業看似屬於文科,其實
文理兼修
。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資訊管理、圖書館基礎等理論知識,還要掌握資料網路、文獻計量、軟體程式設計等實操技能。
先說優勢,圖書館學在就業上的應用性和方向性比較明確。在各城市高校的圖書館招聘中,基本都會優先考慮本專業學生,相對其他低薪專業來說,就業壓力較小、失業率較低。
再說弊端,該專業對口崗位幾乎都遵循“學歷至上”,非常看重學生的畢業學校和是否讀研或讀博,本科生就業情況並不理想。
此外,圖書館學課程接觸面雖廣,但本科階段所學知識卻不夠精深,如果想深入學習更核心的前沿技術,還需要繼續讀研甚至讀博才行。

教育學
平均年薪:$48,000
美國是教育大國,以其獨特的教育系統享譽世界。
其教育學專業除了傳統的教師教育,還涵蓋
教育政策與研究、教育心理與諮詢、教育領導與管理、教育技術、特殊教育、國際教育與跨文化教育
等領域,非常多樣且全面。
該專業
課程內容也比較綜合
,以全美教育學Top 1的範德堡大學為例,其中課程就包含教學理論與方法、閱讀與語言藝術實踐、教學思維、藝術教育、科學教育、社會研究等各個領域。
但說到就業,教育學專業就比較侷限,不僅人才供大於求,普遍工資不高,還就業壁壘低,經常有其他專業的學生來“搶飯吃”。
再加上近些年
出生人口持續下降
,已經對學前教育和幼兒教育行業產生了巨大沖擊,未來部分教師崗位很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

社會學
平均年薪:$47,000
社會學是一門主要研究社會理論、人類社會行為、社會流動情況的學科,課程涵蓋人類學、經濟學、歷史學、人文地理學、政治學、心理學、公共衛生等領域。
學生除了要學習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外,還要具有調查探究、明辨、批判思考等能力,並掌握採訪、實驗、資料解讀與分析技巧等,學習難度並不低。
但它屬於“奉獻類”專業,雖然學科涉獵領域廣,但並沒有特殊的專業應用技能,就業競爭力就總覺得“差一口氣”,畢業生普遍收入較低。
據薪酬網站Payscale資料,哪怕是社會學本科畢業生年薪中位數全美第1的哈佛大學,也僅53,800美元。
也怪不得學生吐槽:憑熱愛選了社會學,但畢業後發現只憑熱愛是吃不上飯的……

美術與表演藝術
平均年薪:$42,000
美術與表演藝術主要有美術、表演藝術兩個大方向。區別在於:
美術更注重視覺表達與創造力的培養,課程涵蓋繪畫、雕塑、攝影、數字藝術、藝術史、藝術理論等領域。
表演藝術更注重肢體語言、情感表達和現場表現力的培養,課程涵蓋戲劇表演、舞蹈、音樂劇、導演、舞臺設計等領域。
雖然現在很多學校的藝術類專業也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但整體而言,該專業在就業時更依賴個人能力、作品質量和人脈資源。
對於剛剛畢業的學生而言,往往前3到5年都處於積累經驗的階段,不僅工作內容枯燥無趣,薪資水平也不算高,沒點吃苦的能耐可能還真熬不下來!

神學與宗教學
平均年薪:$40,000
神學與宗教學作為“冷門中的冷門”,對很多沒有宗教信仰的學生而言確實是一個小眾又尷尬的選擇。不少學生和家長對它都存在誤解:
“是不是隻有教徒才能選擇該專業?”
“學這類專業會不會被強迫信教?”
“專業裡的老師或同學會不會神神叨叨的?”
……
其實,該專業大多
並不強制要求學生的宗教背景
,任何對某一宗教文化或歷史感興趣的學生都可以申請。
該專業注重以
客觀、學術的視角研究宗教現象
,課程涉及宗教歷史、宗教教義、宗教社會學、宗教與政治、神學思想、經典文字、倫理道德等領域。
但不可否認,該專業就業方向相對較為侷限,比如宗教研究所、博物館、文化機構、宗教機構、文化初版、跨文化交流、文化保護等領域。


很多人在回答裡
抵制“販賣焦慮”
,有一位網友非常走心的回答更是贏得了近2000人的贊同:
“很多人一直都沒意識到,能毀掉你一生的,從來都不是當年你‘選錯專業’的那個決定,而是你從沒采取過任何有意義的行動去提升自己,只是一邊得過且過,一邊日復一日的拖延。
大學四年有大把的時間讓你去探索和改變,如果就讀發現不喜歡可以選擇轉專業,如果非常喜歡又想兼顧就業可以多刷刷實習經歷、多接觸些跨學科學習,也一樣有很棒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