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又做LP了

市場化LP。
作者 I 嶽笑笑
報道 I 投資界-解碼LP
投資界-解碼LP獲悉,日前張雪峰名下蘇州峰學蔚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入股蘇州永鑫開拓二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目前持股比例約5.88%,出資1000萬元。
這是繼去年後張雪峰第二次以LP身份現身創投圈,且投向同一家投資機構。眼下人民幣募資艱難,每一筆市場化資金都顯得彌足珍貴。
張雪峰又出錢了
企查查顯示,蘇州永鑫開拓二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永鑫開拓)成立於2024年11月,執行事務合夥人為蘇州永鑫開元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經營範圍為股權投資、創業投資。
近日,永鑫開拓發生工商變更:田澤宇退出合夥人行列,新增蘇州峰學蔚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前程木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為合夥人。
梳理新增LP中,蘇州峰學蔚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由張子彪(張雪峰)、康立、蘇州研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樂學創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張雪峰股權佔比為75%,此前曾依託公司進行諸多商業活動,是公司的實控人。
股權結構顯示,變更結束後,峰學蔚來持有永鑫開拓5.8824%的股份,為其第三大股東。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去年7月,張雪峰也曾透過峰學蔚來入股永鑫融耀基金,出資1600萬元,首次以LP身份在創投圈登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支基金基金管理人均為永鑫方舟資本。官方介紹,永鑫方舟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投資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雙碳、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及相關產業鏈等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優質硬科技專案。
張雪峰為何兩度出資永鑫方舟?原因或許就藏在後者的投資軌跡中——截至去年,永鑫方舟資本已發行14支私募基金,累計管理規模25億元人民幣,已投資科技型企業70餘家,其中近40個專案都位於積體電路產業鏈上,不乏龍頭企業,包括中際旭創、昀冢科技、羅博特科、東微半導、納芯微、知行汽車科技、貝克微等。
實際上,早在2023年蘇州一場科創企業沙龍活動中,永鑫方舟管理合夥人韋勇就與老朋友張雪峰共同探討。韋勇曾透露,張雪峰團隊非常認可永鑫方舟資本的價值觀,雙方的合作將不僅僅聚焦資本端,而將更多深入在企業人才的輸送端,以期望在被投企業科技型人才的招引賦能端實現共創。
此次出資永鑫開拓的股東中,還包括被投企業知行汽車科技——後者曾在2021年收穫由永鑫方舟參與的C輪融資。至此,又一個上市公司反哺投資機構的案例誕生。
呼喚市場化LP
張雪峰這樣的出資人正是市場化LP。眼下,一級市場瀰漫著一個問題:市場化資金究竟在哪?
回首2024年,創投圈募資境況有目共睹——清科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VC/PE募資新募集基金數量和規模分別為3981只,1.44萬億元,同比下滑43.0%、20.8%,且募資規模相較於2021年創投行業募資規模2.2萬億元的巔峰足足下降了約35%。
從全員背上募資KPI,到投資停擺,VC/PE拿錢艱難。
而募資難,募市場化資金更難。縱觀眼下募資鏈條,大多基金國資出資佔比達到40%乃至80%,面對巨大返投壓力,市場化LP難以匹配,因此出資意願較小。另一面,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主的國資LP通常不願意成為資金大頭,且出資節點普遍設定在社會資本到位之後,市場化資金堪稱撬動國資的槓桿。
壓力之下,不要求返投、只追求財務回報市場化LP,成為一級市場最稀缺的資源。一位北京IR表示,對市場化資金的爭奪已經成為生存競賽,去年他接觸到近百家機構,但能掏出真金白銀的市場化LP不超過5家,幾十家GP搶一家市場化LP的情況比比皆是。
募資整體收縮時,逆勢者的動作更具意義——上個月,元禾璞華宣佈完成首關規模超12億元的產業併購基金募集,身後是華大九天、晶豐明源、安凱微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聯合注資。正如此前一位VC大佬所說,"真正穿越週期的機構都帶著市場化基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