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母毒死,再被厚葬,他人生的荒誕悲歌醞釀於怎樣的家族?

全文共4609字 | 閱讀需10分鐘

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館藏“瑤池春熟”銘金鍊琥珀掛件,狀如血滴,令人一見難忘。
明 “瑤池春熟”銘金鍊琥珀掛件 南京市博物館藏
南京中華門外將軍山沐啟元墓出土
琥珀質地純淨通透,絕非凡品。鮮紅的琥珀內部有兩個天然形成的飽滿氣泡,工匠巧妙地在琥珀表面依照氣泡的形狀陰刻兩顆仙桃,並描畫枝葉;而在琥珀的另一面,則以行書陰刻“瑤池春熟”四字,筆觸纖細飄逸。
《西遊記》中土地向孫悟空介紹蟠桃園中的仙果,說道,“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瑤池果熟三千歲,瑤池春熟,喻示著機緣成熟、狀態美好。
這塊帶有美好字樣的琥珀出土於南京中華門外將軍山沐啟元墓,不難想象,當年隨墓主入葬時,沾染了幾多悲慟,幾多祈願,幾多眷戀不捨。
同墓出土的,還有嵌滿華美寶石的鑲金玉帶、方形金盒、雲龍紋金飾件,以及知名文物漁翁戲荷琥珀杯、姿態靈動而質地剔透的鸚鵡形水晶環等等,這些隨葬品的成色與皇室相比亦不遜色。憑藉這些貴重的明器,我們無疑可以判斷:第一,墓主身份顯貴,家族實力不凡;第二,對於墓主身後事的處置,明確流露出其家人“事死如生”的心態。
明 漁翁戲荷琥珀杯 南京市博物館藏
南京中華門外將軍山沐啟元墓出土
的確,墓主沐啟元所屬的明代黔國沐氏一族素來講究厚葬。雖然沐氏一族世代“生鎮雲南”,卻有“死歸南京”的傳統,這一方面是出於沐家人落葉歸根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引當年朱元璋賜先祖黔寧王沐英歸葬漢地舊例以為開端,順勢配合皇室控扼邊地局勢的隱秘需求。
沐氏殯儀隆重,隨葬品也盛極公侯,以雲南沐府的權勢地位,這麼做倒並不顯得狂悖突兀。按常理來說,族人照例以極高規格為承襲了黔國公之位的沐啟元配置隨葬品,原本也只是尋常,不值得專門討論,然而,使沐啟元的身後事顯得尤為撲朔的,正是他的死因。
依照通行的說法,沐啟元是被自己的親生母親毒死的。
極奇異的死因,極隆重的葬儀,駭人聽聞的人倫悲劇背後,必然有著迂迴曲折的原委,而這還得從雲南沐氏的發家史說起。
 始鎮雲南:沐府初建
雲南沐府傳到沐啟元手上,輾轉已逾十世。
《鹿鼎記》中出身高貴的小郡主沐劍屏,也來自雲南沐府。按照金庸的設定,沐劍屏的父親是沐天波,也就是說,沐啟元是她的祖父。那麼,他們共同的“原生家庭”的尊榮是由何而來呢?
開創沐氏家族世代榮耀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沐英。
明 唐六如《明開國十二功臣冊》之沐英 上海蘇寧藝術館收藏
出於各種複雜的因素,朱元璋一生收養過許多兒子,而沐英則是第一個被收養的,鑑於二人父子關係建立之早,若不憑藉血緣評判,沐英實際上就是朱元璋的“長子”。
據《明史》及《明太祖實錄》載,沐英是安徽定遠人,元末戰爭頻仍,年幼的沐英跟隨母親一路逃亡避禍,後又不幸遭受兵厄喪母,與朱元璋和妻子馬氏(即後來的孝慈高皇后)在濠州相遇。彼時頗為年輕的朱元璋夫婦憐惜他,將其收養為義子,恩養甚厚,疼愛有加,並對他冠以朱姓,儼然骨肉至親。
那一年,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剛剛投身他的軍旅生涯,而沐英不過八歲稚齡,相逢的時機足夠好,流離悽慘的身世又足夠相似,這為沐英得到旁人無法企及的信任奠定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沐英自身也足夠爭氣。史載沐英“年少明敏,剖決無滯”,全不辜負養父栽培,十八歲就被委任軍職,戍守鎮江。此後,守廣信、徵福建,輾轉征戰。洪武十年(1377),任徵西副將軍,跟隨衛國公鄧愈出征吐蕃、川、藏,始獲“西平侯”封誥;洪武十一年(1378),拜徵西將軍,討伐西番,拓地數千裡,俘虜男女二萬、雜畜二十餘萬,班師回朝;洪武十三年(1380),總率陝西兵出塞,渡黃河、登賀蘭山、涉流沙,大破元軍餘部。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
清 張廷玉 撰 嚴福 考證
四庫全書本
元末明初,軍中常以蓄養義子的方式控制軍隊、培植勢力,朱元璋創業艱難,多收義子也頗有這方面的考慮。那麼,沐英這個養子的“投資回報率”可謂高得驚人——沐英一生忠心不二,又身負軍事才幹,為朱元璋征討不休、戰功赫赫,從來不辭勞苦,是明朝重要的開國功臣,對此,想必朱元璋是欣慰的。
只是,朱元璋家真的有皇位要繼承,他不得不為江山的傳承考慮。
如果說,從前採取“義子掌軍”的模式,是出於現實的需要,那麼漸次命令義子們複姓,同樣是出於正君臣之名的現實考慮,建國之初,朱元璋曾多次表達過對於確立禮法綱紀的重視,霸業既成,從前模糊的“父子名分”無法明確“君臣之分”,隨著他自身成為君主,這樣的局面顯然是無法被默許的。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詔令沐英由朱姓複姓,說“不可使其本宗乏嗣也”。由此,流傳到沐啟元的,始為沐姓。

《明實錄》卷之二百六十八
明 胡廣 張居正 溫體仁 撰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朱元璋對於沐英最終的頂層設計,是留鎮雲南。歷史再一次驗證了這位開國帝王的英明,以至於朱元璋後來可以說出“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
自洪武十四年(1381)起,沐英的重心已轉向雲南。當沐英以徵南右副將軍的身份與永昌侯藍玉一起隨同將軍傅友德直取雲南時,他與雲南半生的緣分從此就開始了。這一系列的戰役中,沐英屢出奇計,數敗敵軍,依舊是所向披靡。
這一次成功收復雲南的軍事行動收尾後,朱元璋命令傅友德、藍玉班師回朝,卻獨獨把沐英留下,鎮守滇中,這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義子掌軍”模式的變相延續,也直白地傳達出朱元璋個人對於沐英的信任——或許是基於深厚的私人情感,一向不憚於清算功臣的朱元璋,非但沒有對沐英下手,反而委以重任。可以說,沐府屹立雲南數百年不倒,與這一良好的開端不無關係。
而沐英作為雲南沐府開山之人,亦未分毫辜負朱元璋的器重。洪武十七年(1384)、洪武二十年(1387)、洪武二十二年(1389),沐英屢次平亂。同時,沐英經營雲南殫精竭慮,興修水利,開墾農桑,推廣教育,功勳卓然,收穫了雲南百姓由衷的擁護。
明 嵌寶石方形金盒 南京市博物總藏
南京市江寧將軍山沐啟元墓出土 
圖源:動脈影
沐府的百年基業,自此而始;然而,花開的時候就已醞釀著凋零,墓主人沐啟元的人生悲劇,竟然也自這個時候就已能窺見前因。
世守雲南:從西平侯到黔國公
朱元璋最初讓沐英鎮守雲南,以今人的視角來看,還是以“流官”的性質絕對居多的——沐英由中央直接派遣,忠實地接受中央的管控,然而在沐府世代傳承的過程中,事態就不可避免地朝“藩鎮”的方向演化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沐英聽說皇太子朱標逝世的訊息。先前,馬皇后去世的訊息已對他造成重創,此次聽到自幼親厚的手足兄弟去世,沐英直接悲痛而死,雲南軍民為此沿途哭泣。訊息傳回京中,朱元璋不免悲慟淚下,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諡號昭靖。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 沐英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館藏
沐英死後,朱元璋並未將其後代召回,反而讓沐英之子沐春承襲西平侯爵位,繼續鎮守雲南。從這個時候起,事情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沐府“世守雲南”的苗頭已經展露。
沐春同樣是出色、忠誠、仁厚的,可惜十分短命,三十六歲即已去世。他沒有後嗣,建文帝朱允炆令其弟沐晟繼承爵位,這一舉動無疑有安撫、拉攏沐氏的意味,也鞏固了沐府在雲南的根基。
在沐晟主持沐府期間,皇權發生異動,燕王朱棣起兵篡位,改年號為“永樂”。沐晟因為削藩等事宜數次開罪岷王,岷王憤而向朱棣告狀,朱棣只是以沐英的功勞為由,輕輕揭過,後又論功行賞,將沐晟加封為黔國公,並賜世券。
至此,沐府世代承襲的爵位,更進一等。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沐晟墓出土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
雖然朱棣給出的禮遇多半是出自政權穩固的考量,但我們仍舊可以認為,到沐晟為止,皇室對沐氏還留存有一定的信任基礎和情誼,而沐氏,也還能夠堅守初心。
只是,這份情誼隨著代際傳承日益削弱,到了沐昂,沐氏後人行止逐漸開始出現偏差;此外,朝廷開始擔憂沐氏成為事實上的“雲南王”,擁兵自重,第一次派丁璿出任雲南巡撫,意在對沐府進行監管。
再到隆慶年間,襲爵的沐朝弼苛待母親、嫂子,奪兄田宅,藏匿罪犯,惹怒朝廷,被削爵囚禁,改由其子沐昌祚接任黔國公。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清 張廷玉等 著 百衲本
沐氏家族沒有逃脫“熵增”定律,早已不復祖先沐英的清醒和謙卑,在滇日久,沐氏後人“威權日盛,尊重擬親王”,沐昌祚行事和父親如出一轍的驕矜荒誕,“貪淫不法”,甚至因為同僚未在他外出時避道,鞭笞其輿人,可想而知,沐府此時的所作所為在朝野和民間,無疑達到令人齒冷的程度,沐府的家風早不復往昔矣。
行差踏錯:死於生母之手
沐啟元出生時,雲南沐府的隆運已經逼近尾聲。
有沐昌祚這樣的祖父、沐叡這樣因罪下獄的父親,且沐府已出現父子相鬥、祖孫相鬥的跡象,沐啟元受到的言傳身教不容樂觀。按理說,沐啟元應當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祖宗和皇室的情分差不多被消費精光、沐府世鎮雲南根深葉茂飽受猜忌、一連幾代行事乖張受到處罰,非常有必要謹言慎行、勤勉謙遜,再適時地向朝廷表表忠心。
可他偏不。
《明實錄》卷之五百三十六
明 胡廣 張居正 溫體仁 撰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也許正是因為先祖沐英留下的政治遺產太過豐厚、在雲南樹立起的沐府形象太過正面,沐啟元才誤以為自己仍舊可以肆意揮霍、為所欲為。他被數次彈劾,“啟元乳臭,必貽滇患”、“性習乖傲”、“比其父罪惡不啻什伯”、“狂悖不法,不堪援黔之寄”……無不用詞激烈。
如果是尋常的橫行鄉里恐還罷了,沐啟元的性情橫暴,竟令其挑釁朝廷權威。
徐霞客滇遊時以遊記形式詳細記錄下沐啟元自取滅亡的禍端:沐府家奴行兇,被朝廷欽差緝拿,沐啟元意圖包庇,竟然調集兵馬,祭祀軍旗,包圍巡按公署,甚至炮轟恐嚇,言行“猖狂不可制”,直指謀反。
《雲南府志》卷之第五 清 謝儼 纂 張毓碧 修
康熙三十五年刻民國間重印本
母親宋夫人害怕兒子給家族帶來滅門禍端,斬斷世代傳承的爵祿,哭泣三日,親手毒殺沐啟元,事態才得以緩解。其後,宋氏向朝廷報告,稱沐啟元“病故”,而《崇禎長編》則以春秋筆法,說沐啟元乃“暴卒”。
一個家族富貴顯赫到一定程度,血脈親情就會不同程度地被名利異化,不再能以常情常理視之,這一點自古驗證不爽。為了整個家族的安危,宋夫人發出“吾家累世忠貞,原無失德,豈因此子敗祖宗臣節乎”的喟嘆,不得不親自鴆殺兒子。即便從理智上,世人會肯定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依舊很難想象,宋夫人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將毒藥送到沐啟元面前,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將刻寫著“瑤池春熟”這樣美好祈願的琥珀放入沐啟元的眾多隨葬品中。
或許,她只希望,在生者無法抵達的世界裡,沐啟元不再因自身言行遭受詰難,能有一個好的歸宿。
尤為諷刺的是,沐啟元的隨葬品中有一塊“黔寧王遺記金牌”,呈圓形,純金材質,直徑達13釐米,上端為蕉葉紋,造型精美。金牌正面右側刻“此牌須用”,左側刻“印綬帶之”,中刻“黔寧王遺記”,背面則刻寫“凡我子孫,務要忠心報國,事上必勤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喻。慎之,戒之”
明 黔寧王遺記金牌 南京市博物館藏
這塊金牌,可能未必真是沐英留下的遺訓,也有可能是特為沐啟元一事所制,但無論如何,精準地揭示了雲南沐府崛起,和沐啟元喪命的根本原因。
只是,沐啟元不再有機會了,而伴隨著明王朝的衰朽,雲南沐府也不再有機會了。
參考文獻:
1、《明史》
2、《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3、《徐霞客遊記》
4、秦博:《明代勳臣制度研究》,中華書局,2023年10月版。
5、呂成震:《從“父子”到“君臣”:明太祖義子現象與明初政治秩序的構建》,《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
6、龔巨平:《一生真偽究可知 沐啟元之死與黔寧王遺記金牌》,《大眾考古》,2017年第7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