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打敗25年工齡,微軟裁了6000人,程式設計師飯碗還保得住嗎?

點選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使用者請用電腦端開啟小程式)
本期要點:連大神都被裁了?那該怎麼辦?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最近,微軟開啟了一輪大規模裁員,涉及約6000名員工,佔微軟全球員工的3%左右。根據微軟的宣告,此次裁員旨在精簡管理層級、提升效率。

但在這次裁員中,軟體工程師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
據報道,在華盛頓州被裁的2000人中,約41%為軟體工程職位,其次是專案和產品的中臺人員(約34%),實際被裁的管理人員僅為17%。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資深工程師也未能倖免於裁員——如TypeScript編譯器核心開發者、曾在微軟工作了18年的Ron Buckton,Azure SDK團隊的老員工、曾在微軟工作了19年的Matt Podwysock。
一位在微軟工作了25年的老員工的妻子,也在社交平臺上透露,丈夫在即將過48歲生日時被“演算法選中”並裁掉。她說道,自己的丈夫從不請假,節假日還加班,卻在拿到25週年紀念獎章後不久收到解僱通知。該帖子迅速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和不滿,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與裁員的“冰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微軟在AI領域進行著“火熱”的投入。
在前兩天的Build 2025開發者大會上,微軟釋出了多項關於AI平臺的新戰略,包括宣告下一代網際網路將由AI Agent協作完成任務,GitHub Copilot可以排程多個AI Agents並行工作,實現運維與安全問題的自動化處理等等。
此外,微軟還推出了一系列工具和服務來支援AI應用的開發和部署。
我們認為,微軟的裁員與AI戰略並不是巧合,而是科技巨頭重塑業務與人才格局的縮影。這也表明,大公司不再是員工的“安全港”,在AI衝擊下,無論過去的功績多麼卓著,經驗多麼豐富,仍然可能被時代拋棄。
新陳代謝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裁員並不是微軟衰退的訊號。
許多人看到大規模裁員,第一反應就是微軟不行了,行業不景氣了,AI泡沫要破了,要靠裁員來把財報做好看一些。
然而,微軟財報顯示,他們和AI相關的業務增長強勁。所以,確實如他們的高管所說,裁員更多是為了最佳化人員結構,與AI領域的激進擴張是同一策略的兩方面。
此輪裁員與微軟的AI程式設計效率提升不無關係。
5月初,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就透露,微軟有多達30%的程式碼由AI生成,而微軟的CTO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更是預測,到2030年,95%以上的程式碼將由AI編寫。
據業內人士反映,AI程式設計的出現,讓幾十個人就能完成以往數百人才能完成的任務,能力提升了十倍以上。這不僅加快了產品的迭代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於程式設計師的需求。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微軟在AI領域進行了更高的投入,並積極招聘新型AI人才。
他們計劃在2025年,投入約800億美元用於AI基礎設施建設和AI模型開發。同時,也在擴大Copilot、AI Agent以及AI基礎設施和雲端部署等方面的工程師招聘,並加強和AI社群以及AI生態的合作。
微軟Build 2025大會也表明,他們將在AI Agent領域進行全面戰略升級,並致力於構建一個強大的AI生態系統,這些都需要大量新型AI人才的支援。
所以,很明顯,微軟是在主動的“新陳代謝”,淘汰無法適應新戰略的“舊細胞”,吸納能驅動AI戰略的“新血液”。
在大潮中,該怎麼辦?
不過,我想強調的是,微軟的轉型,也給大家提了個醒,AI時代,人才需求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在傳統的工業時代和過去的網際網路時代,員工的經驗對於公司非常關鍵,因此反過來,公司也願意為長期服務的員工提供更強的保障。
但如今,技術的更新速度遠超個人經驗的積累速度。企業如果不追求效率和創新能力,就會被其他企業取代。為了生存,公司也不得不放下對員工的情感,積極謀求戰略調整。
這意味著,在快速變革的AI時代,沒有人敢自稱是安全的。
大公司將不再是鐵飯碗,“忠誠度”與“工齡”也不再重要,一個人很難在一個崗位甚至一個公司安穩地幹到退休。
25年工齡的48歲老員工被裁掉,這件事情雖然很冷血,卻也很現實,值得我們每個人都冷靜下來,認真思考背後的大趨勢,並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
此外還要注意,AI時代也讓公司變得更加扁平,內部轉崗機制也變得難以執行,管理崗位也會成為危險區域。
微軟長期以來有將優秀工程師晉升至管理崗、並鼓勵經理內部轉崗的機制,也有相關的培訓支援。
但在大規模戰略轉型的面前,這些機制很難滿足實際人才需求,公司就會更傾向於引入外部人才來搭建符合新戰略的團隊。
那對於個人而言,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很明顯,每個人都必須積極擁抱AI工具。
我常說,AI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而人類要成為調動“韓信”等一大群風格各異的將軍的“劉邦”。所以,理解業務需求,並將其轉化為結合AI的解決方案將非常重要。
例如,未來的開發者必須要能利用AI完成基礎程式碼、測試和運維,而自己則專注於架構設計、複雜問題解決和業務創新,形成人機協作的工作機制。
同時,我覺得,保障職業安全的方式,應當從“依賴組織”轉向“擁抱社群”。
過去,個人的職業身份與所屬組織高度繫結。但在AI時代,任何組織都不再可靠。一個人在前沿專業社群中積累的成果、聲譽和影響力,才是自己最重要的資本。
要知道,Google、微軟等巨頭在招聘時,就常會關注候選人在開源社群的專案經歷。
而且,社群中的開放協作環境,以及各大公司搭建的開發平臺,也為“超級個體”——即那些能夠熟練運用AI工具並創造真正商業價值的人,提供了成就自己事業的土壤和成長空間。
最後,也向你推薦前哨AI小課,我們同樣立足於社群化的學習方式,注重拓寬學員的視野和思路。未來,我們還計劃推出更多的服務和活動,相信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幫助,快快掃碼報名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推薦閱讀: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連結!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谷歌2025 I/0大會 模型&開發者工具總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