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增長一邊裁員!微軟大刀揮向Azure雲及混合現實部門,上千人業績好也逃不掉被裁?

整理 | 華衛
繼 2023 年初裁員 1 萬多人、今年 1 月在動視暴雪和 Xbox 部門裁員 1900 人之後,微軟再次在三個部門裁員數百人。
6 月 3 日,據外媒報道,微軟正在削減其 Azure 雲運營部門(Azure for Operators)和任務工程部門(Mission Engineering)的工作崗位,其中雲運營部門的裁員涉及多達 1500 個工作崗位,混合現實部門也是微軟受影響的部門之一。
“組織和勞動力調整是我們業務管理的必要和常規部分。我們將繼續優先考慮並投資於我們未來的戰略增長領域,以保障我們的未來,併為我們的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支援。“微軟發言人 Craig Cincotta 在一份宣告中表示。
整改硬體陣容始於一年前
被裁員的 Azure 雲運營部門和任務工程部門是微軟戰略使命和技術(SMT)組織的一部分,由微軟 Azure 前執行副總裁 Jason Zander 領導。據瞭解,SMT 成立於 2021 年,以量子計算、太空 “登月計劃”和電信等其他尖端技術專案而聞名,如與 SpaceX 等公司合作並在盒子中推出行動式資料中心。
報道稱,負責 Azure Operator Nexus 的團隊員工將加入雲 + 人工智慧組織的 Azure Edge 和 Platform 產品線。
另外,微軟將裁減 HoloLens 2 和混合現實部門的員工。儘管微軟仍在並將繼續銷售 2019 年釋出的 HoloLens 2 裝置,同時為現有 HoloLens 2 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支援,但沒有表示將推出新型號。2022 年有報道稱,該公司已取消 HoloLens 的第三個版本。
“我們宣佈對微軟混合現實部門進行重組,但將繼續全力支援國防部的整合視覺增強系統(IVAS)計劃,並將繼續提供尖端技術,為我們計程車兵提供支援。此外,我們還將繼續投資 Windows 365,以覆蓋更廣泛的混合現實硬體生態系統。” Cincotta 表示。
據悉,自 2015 年推出 HoloLens 以來,微軟並沒有取得巨大成功。之前還有外媒報道,使用 IVAS 裝置計程車兵報告說,他們會出現噁心等症狀。
一年前,這家軟體製造商就曾表示要對其硬體陣容進行調整。當時,微軟達到 10000 人的大規模裁員中,就包括一些混合現實員工。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微軟還停產了幾款鍵盤型號。去年 12 月,Microsoft 進一步減少了對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的投資,棄用了 Windows Mixed Reality 平臺,其中包括用於在頭戴式顯示器中執行應用程式的工具。
今年 2 月,微軟完成了對動視暴雪的收購,在人工智慧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現在,許多熱門遊戲特許經營專案、 Bethesda 和自己的 Xbox 遊戲工作室,都成為微軟工作室組合的一部分。最近,微軟又開始推動“人工智慧電腦”的發展,推出了新一輪由高通晶片驅動的 Surface 裝置。
為了發展人工智慧而裁員
對於此次微軟從其 Azure 雲業務中裁員數百人的事件,Zander 將其歸因於公司正在進行變革,以支援對人工智慧的更多資金投入。據悉,由於微軟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巨資,並透過與 ChatGPT 製造商 OpenAI 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獲得了其技術,微軟的 Azure 雲正急劇的增長。
“作為一家公司,我們明確的重點是定義人工智慧浪潮,並讓我們的所有客戶都能成功採用這一變革性技術。“在此過程中,我們會做出符合長期願景和戰略的決策,同時確保微軟的可持續發展和增長。”Zander 在給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解釋說。
也就是說,微軟最新一輪的裁員,是為了有助於公司能夠更加專注於人工智慧。由於該公司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大量投資以及透過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獲得 ChatGPT 製造商 OpenAI 令人垂涎的技術,Microsoft 的 Azure 雲正在見證急劇增長。
最近,微軟還重組了 AI at work 負責人 Jared Spataro 領導的團隊,將其工作重點轉移到 Copilot AI 產品上,並減少了使用 Teams 聊天應用程式的員工數量。
今年 3 月,微軟組建了全新的 Microsoft AI 部門,旨在統一管理和推進 Copilot 等所有消費者 AI 產品和研究工作,並聘請了 DeepMind 的聯合創始人 Mustafa Suleyman 來領導這個新成立的團隊。此外,微軟還請來了 Inflection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Karén Simonyan 加入 Microsoft AI。不到一年前,這家雲巨頭領投了 Inflection 一輪 13 億美元的融資,資金用於支援 Inflection 自研的首款名為 Pi 的人工智慧助手。
同時,微軟將停止預覽版服務,如 Azure Operator 5G Core (AO5GC) 和 Azure Operator Call Protection。
Zander 表示,“做出這些艱難的決定絕非易事,尤其是當這些決定影響到我們的同事和朋友時。我們致力於以尊重、尊嚴和透明的方式支援受這些變化影響的每個人,全力支援他們完成這次過渡。”
雲廠商向 AI 轉變,
原來人才怎麼辦?
今年,不少技術供應商都在進行雲相關領域的裁員。因為越來越多科技公司將人工智慧視為未來潛在的收入驅動力,同時還要應對美國的高通脹。除微軟以外,最近進行雲業務部門裁員的技術供應商還有谷歌。
6 月 1 日,有外媒報道稱,谷歌已經著手在其雲計算部門進行新一輪裁員,預計將裁減至少 100 名員工,涉及銷售、運營、工程、諮詢及市場戰略等部門。自今年年初起,谷歌已經進行了多輪裁員,包括 5 月初裁掉至少 200 名“核心”團隊員工。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曾透露,裁員將持續到今年年底,儘管裁員規模不會很大。
現在,雲服務領域似乎正在經歷向 AI 增強的重大轉變,包括雲提供商開發定製硬體,旨在有效處理 Al 應用程式的計算需求。這一發展正在減少能源使用、碳足跡和運營成本,同時使 AI 服務更易於訪問且價格更實惠。
去年 11 月,麥肯錫一項針對雲價值的研究報告指出,老牌公司在尋求利用雲時面臨著一個困境:儘管好處可能很有吸引力,但採用雲平臺所需的變革規模和投資使得產生有吸引力的投資回報 (ROI) 成為一項挑戰。而生成式人工智慧可能會顯著改變這一價值方程式。許多人認為,生成式 AI 可能是一個顛覆者,可以改變雲專案的 ROI 動態並加速雲採用。
而生成式 AI 可以透過三個關鍵優勢為雲專案增加 75 到 110 個百分點的增量投資回報率:解鎖新的業務用例;減少應用程式修復和遷移的時間和成本(早期結果表明,時間和成本降低了 40%);提高雲上應用程式開發和基礎架構團隊的工作效率。並且,未來公司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將生成式 AI 構建到其雲計劃中。
“雲提供商正在利用自己在人工智慧方面的進步,來推動從供應鏈可預測性和程式碼生成到網路威脅檢測和響應以及業務職能生產力的方方面面。”商業諮詢公司普華永道(PwC)的合夥人兼美國 Microsoft 業務負責人 Matt Hobbs 曾在去年 10 月指出。同時,他也表示,人工智慧的需求正在給整個雲基礎設施帶來壓力,另外的擔憂是人工智慧的幻覺和偏見,這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
當時,商業諮詢公司 West Monroe 負責 IT 諮詢和轉型業務的高階合夥人 Andy Sealock 也警告說,將人工智慧應用於雲計算可能將敏感或專有資訊暴露給未經授權的個人或組織。他不會將人工智慧和雲計算之間的關係描述為變革性,而是將兩種技術描述為協同作用,同時在增長和採用以及進化、成熟和完善方面加速發展。
“總的來說,將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結合起來的好處將超過任何壞處。”德勤諮詢公司負責人 Tim Potter 這樣預測。
但這樣直接裁掉雲計算人才,是否會對本就因 AI 而要求更高的基礎設施產生影響?也是雲廠商在裁撤雲計算人才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參考連結: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microsoft-lay-off-hundreds-azure-cloud-unit-business-insider-reports-2024-06-03/
https://www.theverge.com/2024/6/3/24170902/microsoft-hololens-2-mixed-reality-azure-layoffs
https://www.cnbc.com/2024/06/03/microsoft-confirms-mixed-reality-layoffs-will-keep-selling-hololens-2.html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icrosoft-exec-blames-azure-layoffs-on-ai-wave-leaked-memo-2024-6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in-search-of-cloud-value-can-generative-ai-transform-cloud-roi
https://www.informationweek.com/it-infrastructure/how-ai-is-transforming-cloud-computing#close-modal
內容推薦
大型語言模型(LLM)在多個領域的應用實踐日益廣泛,繼而面臨著更大的技術挑戰。我們蒐集了來自業界頭部公司的技術專家結合企業實際業務需求探索出的實踐方案,他們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思路和建議。「AI前線」整理了AICon 北京 2024上大模型推理、基礎設施及RAG實踐相關PPT以及資料。關注「AI前線」,回覆關鍵詞「LLM實踐」即可免費獲取。
活動推薦
本屆 ArchSummit 會議上,重點聚焦 AI 大模型技術在各行業的落地實踐, 順豐集團、眾安銀行、天弘基金、鴻海科技集團、寧德核電、廣發證券、微眾銀行介紹大模型技術的應用效果 。會議上還設定了大模型應用、架構升級、智算平臺、AI 程式設計、成本最佳化等專題和話題內容。如您感興趣,可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詳情。購買票數越多,享受的優惠也就越豐厚,可以聯絡票務經理 17310043226 , 鎖定最新優惠。
你也「在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