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神作迴歸!不黑牛馬了,搞全員出軌!但看下來,真的細思極恐…

有一家公司,提供記憶切割術,切割上下班人格。
也就是說,員工下班不知道自己上班在幹什麼,下班也不知道自己上班在幹什麼,兩者記憶,並不相通。
有一個女人,參與了記憶切割術。
卻沒想到,一天,下班人格竊取了上班人格的身份,和同事搞上了…
好傢伙,這不就是我綠我自己嗎!
上班人格怒了:憑什麼她可以搞你,我也要搞!
但走出這棟大樓,他們就換人格了…
咋辦?
於是,他們直接在辦公室裡,乾柴烈火…
敢情這是兩個人play的三角戀啊!
而另一個胖子,也接受了記憶切割術。
下班的他,務實,注重現實利益。
而上班的他,卻對虛名,榮譽,特別重視,還有點小浪漫…
當老婆來這棟大樓看望他時,愛上了上班人格…
甚至和上班人格私會,卻隱瞞了下班人格…
一人獨享兩款老公?這算不算偷吃呢?
還有一個老頭,也接受了記憶切割術。
他在辦公室搞基,回家繼續搞基,搞的還是不同的人。
但由於切割了記憶,堪稱是最沒有負罪感的一款出軌…
以上這個片段,你敢相信,來自《人生切割術》第二季。
時隔三年,再度迴歸,開分9.0,一舉打破Apple+TV歷史記錄,成為全球觀看量最大的劇集。
如果說第一季它創死東亞觀眾:看破防了!上下班記憶分離還以為是多痛苦的工作,結果還是8小時工作制,老美果然對剝削缺乏想象。
那麼第二季,它直接開大,創死所有人:連8小時的工都不打了,直接大搞男女關係!
害得咱老中觀眾繼續破防:差評!敢情只有我還想真情實感幹翻公司嗎!
的確,咱們的切割術,只想著下班怎麼不想上班的事。
結果別人的切割術,直接上班來做下班的那事兒,能不破防嗎!
說起來,這劇確實“缺點”不少。
不接東亞地氣,還全員戀愛。
一集50分鐘,前40分鐘裝逼,後10分鐘瘋狂推劇情,在胃口調到最高時,戛然而止,再配上Apple+周更一集的鬼尿性,簡直勸退!
但誰敢信,無數人依然SM上身,罵罵咧咧坐等週五更新,甚至一看完連夜寫千字,就為解這部看似極簡,實則充滿細節的劇…
第二季依然延續了對職場吐槽的犀利,甚至更犀利了。
猶記得第一季的名場面:
做的工作屎上雕花…
上司還會在螢幕的另一端,看你工作表情是否虔誠…
獎勵卻無足輕重,什麼華夫餅,指套玩具,橡皮擦…
團建更是低智,什麼擊鼓傳花,第二季口咬菠蘿比賽,看誰咬得多…
好傢伙,這不得把嘴刺死…
低智團建看似關懷,實則應付和輕蔑,不管打工人死活…

而第二季新加入的角色,高管黃女士,更是把輕蔑發揮到了極致。
這是一個年僅8歲的小孩姐。
是的,面對抹去記憶,抹去個人經驗的純牛馬,8歲小孩也可以管。
至於之前最被人詬病到棄劇的8小時工作制,其實第一季就有交代:
由於內外人格無法交流,有人完全被公司控制。
也就是說,TA成為了全天候在公司的行屍走肉,細思極恐…
而到第二季,噁心更升級。
第一季的結尾,打工人好不容易反抗了,而且反抗得特別激烈。
陰差陽錯在下班擁有上班人格的他們,大爆猛料,外面的人第一次知道,盧蒙原來是一家吃人的公司…
那第二季,怎麼收尾?
誰能想到,每個人反抗的名言都被盧蒙玩成了梗,甚至被盧蒙做成鬼畜影片大肆傳播,以顯示我們盧蒙是一個大氣的,敢於自黑的公司…
你以為偉大的反抗,對於資本來說,不過又是作秀的資本…
這味兒,太噁心又太地道了!
三年過去,《人生切割術》在班味這件事情上,玩得荒誕離奇了。
但更讓人破防的是,劇外比劇內更荒誕。
有人說,看這劇心境不同了,三年前還在思考什麼工作對人的異化,8小時工作制,現在:已老實,有活兒就幹唄。
如果說三年前,我們還調侃外國人對東亞剝削缺乏想象。
那現在,後疫情時代經濟如何恢復?AI對人的剝奪到何種地步?可以說全世界都缺乏想象…
那連上班都可以被替代,什麼是不能被替代的呢?
如果說職場是明線,職場外就是暗線,你會發現,馬克職場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喝酒,蹦迪…
是的,如果連生產都可以被替代,那只有消費,不能被替代。
但沒有生產帶來的金錢,何來消費?
人生切割術的寓言,竟然已經發生在身邊…
以至於人生切割術網站那一句:There is more to work than life.(我直譯為:工比命長),竟然是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祝福…
感謝熱心網友提供的班味懵逼照片
更扎心的是,在消費中,人類進一步切碎自我。
多少次下班開啟手機一刷,時間就過去了,完全記不得刷過什麼,時間好像被偷走了一樣…
我們在消費與娛樂中,正在主動碎片化…
在生產中難以找到立足之地,在娛樂中肢解自我,人類前所唯有地失去支撐,無依之地…
關於自身存在的焦慮,必然是當下這個AI時代的人們,無法不思考的…
所以你以為《人生切割術》只是一部,關於工作與生活記憶分割的腦洞劇?
不,它的野心,更大。
從第一季你就能感受到這家公司的與眾不同。
創始人自我造神,到處都有他巨大的雕像,把員工稱為“孩子們”…
在盧蒙,書籍是違禁品,你唯一能看的,是員工手冊。
懲罰員工的方法之一,是念幾百次懺悔詞,全是洗腦金句。
他們還被洗腦,這份工作神秘又重要,我們要像家人們一樣團結。
但部門與部門之間,被分割,被搞對立…
每次開會,高層命令全靠一個類似收音機的東西,透過意識流傳播,你永遠無法真正知道,它說了什麼,上意不可測…
這些細節,我們可以聯想到很多,關於自我犧牲與崇拜,關於《1984》的寓言…
在這樣極端的壓迫下,你以為你失去的只是記憶?
不,你在公司內結成的盟友,在公司外根本不認識,你甚至講不出工作內容是什麼,裡面的人根本無法利用現實的力量,打倒公司…
失憶之下,你失去的,是自由意志…
這是在講一個龐大的系統,對個體的控制與壓迫的故事。
它始終思考的一個根本命題是,個體是否能以犧牲自我記憶的方式,向一個龐大的系統,換取生存的籌碼?
如何逃出壓迫?
答案恰恰在於這一季,不少觀眾都詬病的,情感線太多。
要說情感線,必須要說主人公馬克。
當初加入盧蒙,就是因為妻子去世。
他第一次知道,原來人死後,床單還會有她的味道,好幾周不散。
原來一天可以這麼長,每天很早開車到公司,在車裡痛哭,哭完再去上班。
只有盧蒙,可以讓他至少在8小時內,完全忘記妻子,忘記悲傷,甚至忘記臉上未乾的淚痕所欲為何。
看起來很誘人吧。
但似乎哪裡不太對勁…
直到有一天,下班路上,他路過了妻子車禍的那棵樹,悲從中來。
斯人已逝,樹已亭亭如蓋,冰天雪地中,熱淚盈眶。
但第二天,回到辦公室,他無意識用黏土捏出了一棵樹的形狀,卻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他不僅要忘記亡妻的存在,甚至要忘記遺忘本身。
那是一種,最徹底的遺忘…
在那些刻意被剝離的記憶裡,也許藏著那一點點方向盤偏離的角度,那一句還沒來得及說出口的道別…
如果說妻子的死亡讓他痛苦,那他一次次對死亡的刻意遺忘,更讓他痛苦…
我竟然,想忘了我愛的那個人…
但他能忘記嗎?
當他小心翼翼拼起亡妻的照片,喃喃自語:
我的妻子很了不起,她總有一套plan B…
我的妻子對肉豆蔻過敏,她打噴嚏總會兩個一起打…
我的妻子喜歡別人家的狗,她認為毛衣開衫看起來很可笑…
怪癖就像是胎記,只有最親密的人知道它在哪裡…
如果說遺忘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死去,記憶裡的妻子,是那麼鮮活…
以至於去盧蒙的路,是那麼漫長,他上的哪裡是班,他上的是墳啊…
你以為記憶切割術可以讓某一個人格好過一點?
不,他那麼希望忘記妻子,卻在每一次上班前,無法不想起來這裡的原因…
你以為他者是地獄?
不,在這場遊戲規則裡,自我即地獄…
記憶切割術讓每一個破碎的自我,互為囚徒,終生監禁…
以至於到後來,聽說有人可以把他的記憶融合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在內外人格混亂劇烈頭痛的瞬間,他竟恍恍惚惚,聽見妻子的聲音:
你在外面的自己,可以20秒完成側方停車…
你在外面的自己,溜滑輪技術很棒…
你刮鬍須時要聽音樂,洗澡時不用…
當盧蒙公司只想要偷去他的記憶,只想讓他當小白鼠,當克隆羊,只有妻子一句句話像一次次溫柔的撫摸,告訴他他是怎麼樣的,他最重要,他的怪癖,她都緊緊握在手裡,不曾冷去…
馬克相逢猶恐在夢中,淚如雨下…
所以記憶到底意味著什麼?
它是那麼鮮活而私人,私人到如此脆弱,有些回憶,只有你知他知。
我們那麼害怕失去一個人,因為失去意味著,再也沒有人那麼瞭解你,懂得你…
我們不是在一瞬間去世的,是當每一個親密的人離開時,我們的一部分也隨之而去了…
所以為什麼盧蒙哪怕所有人都炒掉了也要用馬克,因為馬克對亡妻有特別執著的情感,他強烈的情感牽動著亡妻,正可以幫助不見其身也不聞其聲,也許只保留了意識但肉身已死的盧蒙高層,探索意識讓肉體重生的辦法…
面對這個龐大的嗜血的吃人的系統,怎麼辦?
記憶是如此脆弱,可以被一聲令下,輕易抹去,遺忘,消失…
但,記憶又是如此頑強,它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它像一個豐碑,沉默而有力,不可為外力篡改,偷取,收歸和挪用。
面對一個龐大的嗜血系統,“不忘記”,也許是每一個脆弱的個體,最為鋒利的武器…
這也正是我為什麼覺得,全員戀愛不是爛尾的開始,恰恰是這一季的高光。
因為唯有情感,可以讓一個人“像個人”,唯有感情生長出來的回憶,無可抵擋,堅韌不拔地刺穿一切…
更因為,你總會因為愛,長出一種叫自尊,不忍心,同情的東西…
這些東西看起來如此脆弱,累贅,但又如此堅強,帶著一種令人敬畏的天真。
而最終,這種天真,會擊碎觀念的鐵壁銅牆,掙扎著生長出,系統無法吞沒的,AI無法折損的,人類最熠熠生輝的本質…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我
點亮

人類的愛永遠不會被替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