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部9分劇,出現了

假期已過,大家都開工了嗎?
魚叔一陣恍惚,總感覺假期好像還沒好好過,怎麼就結束了。
網上也看到不少人在自嘲:
「返程牛馬大遷徙」
「迴歸牛馬生活」
電影《燎原》因「牛馬」梗爆火。
切換回工作人格後,還出現了「節後綜合症」。
主要表現是:恍惚、空虛、精神萎靡、不想上班……
當然,所謂的「病症」是在打趣表達對休息時間的留戀。
但最近新出的一部劇,竟然拍出了「節後綜合症」的內幕
你的腦子,可能被植入了記憶切割裝置。
導致上班人格與生活人格互斥,轉換時還會出現嚴重不適感。
說白了,一進公司就覺得痛苦到無法呼吸。
第一季,14萬人打出9.1高分,絕對神劇。
三年過去,續集一上線,開分就飆到9.0。
魚叔專門留在節後推薦,再沒有比這更應景了——
《人生切割術》第二季 
Severance Season 2
第一季中,劇裡詳細介紹了「切割術」的用法。
在人腦中植入一個小小的膠囊晶片,就能將大腦中的記憶進行分離。
只要走進公司電梯,晶片便開始生效。
上班時間,員工僅有工作記憶。
下班時間,工作記憶就會被隱藏,重新載入生活記憶。

好處顯而易見:工作與生活完全分離。
一旦下班,腦子裡關於工作的記憶就完全消失。
沒有公司團建應酬,放假期間不用再回任何工作訊息。
像過年,親戚鄰居關於工作的「公司、幹啥、工資」三連問,也是白問。
哪怕你公司和家中各有一個愛人,也是無從發現的。
當然,壞處也逐漸顯現。
比如,工作人格永遠工作,感受不到休息時間。
上班八小時內,想不起任何私人生活細節,哪怕是自己的名字。
腦子完全為公司所用。
瞌睡?跑神?在走廊瞎溜達?
便會被帶去懲罰,連念認錯書千百遍,直到精神崩潰。
而被剝削的上班記憶下班就忘掉,維權辭職難如登天。
而最致命的,是切割術終身不可逆。
私下動手術強行串聯起兩種人格想起所有記憶,後遺症足以致命
頭痛、流鼻血、出現幻覺……直至死去。
開頭提及的「節後綜合徵」,按劇中的邏輯便可以解釋為:
從生活人格向工作人格切換過程中的不適感。
第二季中就隱晦表達了,自由的記憶在公司裡是違禁品。
想象天空、風、陽光的觸感,會讓人變得更加焦灼。
好傢伙,如芒刺背了。
前作中,男主馬克和自己的小組隊員,就是以這樣的代價在一家大廠上班。
但突然消失的同事,竟在生活中找上門,意圖揭露公司的陰謀。
小組成員迪倫,又意外在生活中被喚醒工作人格,履行「加班」任務。
原來,人格的切割可以由公司任意掌控。
從未被告知過的切割術作用,讓人很難不跟著細想:
難道,公司只要願意便可以無限使用員工的上班人格,直至剝削殆盡?
種種意外,讓主角團小組決心反擊。
他們找到切割控制檯,試圖在生活中喚醒工作人格,揭露公司壓榨內幕。
但,事態發展出乎所有人預料。
主角馬克意外發現,自己車禍去世的妻子竟然被公司復活。
甚至被拉進公司上班,就是自己的同事之一。
而女主角海莉,原本辭職慾望最為強烈。
醒來後卻發現自己竟是公司總裁的女兒,為了宣傳切割術才親身試驗。
演講臺上,她還是將切割術奴役人類的真相和盤托出。
可下一秒,眾人行動被公司發現並終止。
小組成員遭到控制,真相再次被隱藏。
很多觀眾將第一季視為打工人的覺醒,情緒激昂,振奮人心。
但現實,卻很難成為爽劇。
打工人反壓迫的案例,結局往往走向不了了之。
去年,網上湧出不少像「霸氣00後在工作群狂懟老闆」「壓榨員工集體離職,結果老闆半夜群裡發瘋」這樣的話題事件。
不僅沒啥後續,也總被質疑是「打工人的幻想」。
打工人覺醒反抗,並不是勝利的終點,而是另一種抗爭的開始。
甚至,連「反抗情緒」都能成為資本奴役員工的新工具。
這不。
第二季開篇,主角馬克回到公司,發現公司的態度令人意外。
沒有對他處罰,反倒升職加薪。
公司高層「明察」,還開除了馬克的上司為打工人出氣。
甚至,「鬧事」的小組四人,還被塑造成切割術改革的帶路人。
意思是,切割術確實有問題,但不必消失,只需改良。
公司樂意聽取員工意見,甚至把他們的事蹟製作進了公司新的宣傳片裡。
一通操作既利用了事件的影響力,又能彰顯公司的開明大度。
還能警醒其他員工,催化切割術改革。
而且,資本最知道如何分裂打工人陣營。
有人堅持反抗,也肯定有人動搖。
策反動搖的人,就能讓反抗者失去威脅。
比如,迪倫想在工作人格時間也能感受到家庭溫暖。
滿足!
公司為迪倫特製虛擬家人體驗室,雖然不是真人,但一樣溫暖。
留在公司,便能得到恩賜。
其次,利用打工人之間的經濟差異。
同是打工人,有的上班擔負著一家生計,但有的或許只是為了找點事兒幹。
就像海莉,真實生活中她是老總女兒。
說到底,她也是資本。
演講事件後,海莉的生活人格立刻錄製道歉影片,背刺工作人格的自己。
知曉生活身份的工作人格回到公司,也不敢向小組成員袒露真實身份。
一來一往,間隙自然產生。
小組聯盟,有了瓦解的風險。
再來,就是花樣畫餅。
比如馬克之所以接受切割術,是因為想要逃避妻子離世的痛苦。
新任上司非常瞭解馬克想在工作中逃避創傷的心理。
一面誇大馬克在工作人格時的快樂狀態,一邊暗示到他離奇出現在公司的妻子。
事實上,馬克小組目前從事的工作與名為「冷港」的建造相關。
離奇復生又消失的妻子,便與此逃不開關係。
人明明已經死去,為何能再度復活?
難道能切割、控制、再造的,遠不止記憶?
對於馬克來說,參與進來,就能與妻子再相見。
公司最終的陰謀,還等待揭開。
看得出來,續集比前作更現實,更黑暗。
而如今,現實情緒也有所變化。
很多觀眾似乎沒有了看第一季的義憤填膺。
只覺得有工作真好,恨不能也入職大廠,被當成牛馬使喚監視,揚鞭抽打完成KPI。
收入穩定不說,壓力單一,再怎麼切割也只是八小時工作制。

這種說法也不奇怪。
當下嚴峻的就業趨勢,加速了人的異化。
越來越多人甘願為了「生計」放棄「生活」,形成弔詭的怪圈。
第二季裡讓魚叔印象深刻的一幕,便是當公司意欲辭退小組眾人。
生活裡的他們第一反應,是寧願道歉認罰也不願失去工作。
切割代價與生存困境一比,竟然顯得微不足道。
但悲哀的是,越是退讓,越是失去生存空間。
劇中,迪倫有三個孩子需要撫養。
被公司辭退後,他嘗試重新求職。
原本,迪倫的風趣與踏實贏得了老闆的認可。
可老闆一得知他曾做過大腦切割術就警鈴大作,就改變了錄取意願。
一方面,未知的工作人格,意味著未知的風險。
另一方面,甘願成為工具自我出賣的人,被視為人格、道德、工作視野與能力等因素都值得商榷的員工。
打工人徹底淪為資本競爭的犧牲品,每一次妥協都是一次降價鋼印。

起先,迪倫為了能見到孩子選擇反抗。
如今,又為了孩子回到原公司。
誰的勝利,不言而喻。
但資本逐利,無休無止。
待「冷港」完成,別說打工人,人還有沒有得做都成了問號。
畢竟,切割術計劃已經涉及未成年人,顯然早就突破底線。
說到底,人非鋼鐵而是肉身,當絞肉機轟隆轉動。
最該做的是粉碎機器,而不是自己。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白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