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怎麼說,雖然現在部分靈活用工人員對於社保持觀望態度,但未來社保將成為靈活就業人員保障的主流。”
文丨新京報記者 隋坤 實習生 劉香君
編輯 丨胡杰
校對 丨張彥君
外賣騎手等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用工關係交織、意外事故保障體系不完善、社保成本分攤主體不明等複雜情況阻撓著這些人員的權益得到合理保障。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董事長翟美卿也關注到了這個問題。
我國靈活就業人員目前的保障範圍主要集中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上,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的覆蓋範圍仍需擴大。翟美卿說,相比企業職工社保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靈活就業人員的保障負擔相對較重。
截至去年底,國內靈活就業人員已經突破2億人,但據多家媒體報道,該群體參保率一直不高。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釋出的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調查顯示,多數靈活就業人員未參保的原因是“個人繳納費用高”,其次是“難以保證持續繳納,容易斷繳”。有專職外賣員對新京報記者透露,如果繳社保自己需要每月負擔將近兩千元,“我和其他同行都認為這負擔有點大。”
今年以來,京東、美團宣佈給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後,又有多家企業宣佈跟進相似政策。有專家預測“解決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困境已箭在弦上”。
針對此問題,翟美卿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了降低靈活就業人員繳費負擔的建議,探索“按單繳費”“分檔繳費”等靈活參保模式,允許按日、按周或按專案繳納社保,提高該群體的參保意願。
新京報記者對翟美卿進行了採訪。

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董事長翟美卿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現場。受訪者供圖

減輕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負擔勢在必行
新京報:讓靈活就業人員自願選擇參保險種和繳費檔次有何重要意義?
翟美卿:靈活就業人員群體龐大且多樣化,收入水平、工作穩定性、個人需求差異顯著。自願選擇參保險種及繳費檔次,是基於對這一群體實際情況的充分尊重和精準考量。
一方面,這種方式能夠滿足不同靈活就業人員的實際需求,使他們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對未來保障的需求,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社保組合,增強社保制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另一方面,避免“一刀切”的參保要求,有助於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積極性,讓更多人願意主動參與到社會保障體系中來,從而擴大社保覆蓋範圍,更好地保障這一群體的權益。
這種靈活的參保方式不僅是對個體差異的尊重,更是社保制度與時俱進的體現,能夠有效提升社會保障的整體效能。
新京報:對於主動選擇“不繳社保”的靈活就業人員,用工平臺應提供哪些最低保障?
翟美卿:對於主動選擇“不繳社保”的靈活就業人員,企業仍應提供必要的最低保障。首先,企業可以為這部分人員購買商業意外傷害保險,保障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因意外事故導致的人身傷害能夠得到及時救治和經濟補償。同時,針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工作特點,企業應積極參加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為其提供職業傷害保障,確保他們在工作中遭受職業傷害時能夠獲得相應的待遇。
新京報:當前許多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關係複雜,勞動者難以確認服務的主體企業,這對深化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改革有何影響?如何解決?
翟美卿:目前,騎手、快遞員等靈活就業人員大多未與直接用工平臺簽署勞動合同,而是與第三方勞務公司簽署“自由職業者服務協議”,這種合同更像是專案制的承包合同,而非正式勞動合同,導致社保權益難以保障。這是深化改革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面臨的諸多難點之一。複雜的勞動關係會導致社保責任難以清晰界定,從而降低靈活用工人員的參保率。
針對這種用工方式,改革方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明確勞動關係認定標準。相關部門應進一步細化和明確靈活就業人員勞動關係的認定標準,區分不同用工形式和工作性質,合理界定勞動者與用工平臺或第三方勞務公司之間的關係,為社保制度的落實提供清晰的依據。
其次,規範用工合同內容。加強對第三方勞務公司與靈活就業人員簽訂的“自由職業者服務協議”等合同的監管,要求合同中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特別是社保責任的承擔,避免用工單位透過模糊的合同條款逃避社保義務。
再次,探索新型用工模式下的社保制度。針對靈活就業人員的特殊性,探索建立適應新型用工模式的社保制度和靈活參保模式,使社保制度能夠更好地適應靈活就業人員的收入特點和工作方式。
最後,強化平臺責任。用工平臺作為靈活就業人員的主要工作平臺,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透過政策引導和監管約束,促使平臺在保障勞動者權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如參與社保費用的分擔、協助社保政策的宣傳和落實等。

提高企業投保意願,降低企業社保成本也很重要
新京報:從企業角度出發,深化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改革的好處是什麼?
翟美卿:深化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制度改革,對企業而言利大於弊。
首先,這能夠顯著降低用工風險。透過完善社保制度,企業能夠更好地履行對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責任,減少因勞動關係不明確、社保缺失等可能引發的勞動糾紛,降低企業的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
其次,這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積極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社保保障,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和品牌價值,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此外,合理的社保方案能夠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更穩定的保障,使其對工作更有安全感,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忠誠度,減少人員流動,為企業穩定運營提供支援。
最後,隨著社保政策的不斷完善和監管力度的加強,最佳化社保方案有助於企業更好地適應政策變化,避免因違規而面臨處罰,確保企業的合規經營。
新京報:深化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改革後,企業的社保成本是否會傳遞到消費者身上?
翟美卿: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社會保障,是社會公平正義、企業社會責任、政府公共服務職責的應有之義。最佳化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方案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用工成本,但這並不必然導致企業服務成本的大幅上升和服務價格的上漲。企業可以透過最佳化內部管理,提高運營效率、最佳化業務流程等方式,降低內部管理成本,從而抵消部分社保成本的增加。
同時,企業可以與勞動者、政府等多方共同協商,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避免將全部增加的成本轉嫁給企業自身或某一特定方。即使在某些情況下企業服務成本有所上升,也不一定意味著服務價格必然上漲。市場競爭機制會促使企業謹慎對待價格調整,避免因價格上漲而失去市場份額。
新京報:合理的社保成本分擔機制該如何建立?
翟美卿:首先,政府可以透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對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繳費給予一定比例的支援,特別是對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體,減輕他們的繳費負擔。同時,政府還可以透過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社保制度的落實,為企業分擔部分成本。
其次,用工平臺或第三方勞務公司應承擔相應的社保責任,根據用工形式和勞動者的收入情況,合理分擔社保費用。企業可以透過最佳化內部管理、提高運營效率等方式,消化部分增加的成本,同時也可以將部分成本合理地分攤到業務成本中。
再次,靈活就業人員作為社保制度的受益者,應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選擇的參保險種及繳費檔次,承擔相應的社保繳費責任。透過合理的繳費檔次設定和靈活的參保模式,使勞動者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承擔適度的社保成本。
最後,可以透過社會公益基金、慈善捐贈等方式,為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制度提供一定的補充支援,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分擔的良好氛圍。

深化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改革要迎難而上
新京報:近幾年深化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改革的難點是什麼?
翟美卿:可以總結為企業意願低,個人有顧慮。從企業角度來說,最佳化社保方案可能會增加企業的用工成本,而目前缺乏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導致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從個人角度來說,高額的參保費用對於大部分靈活就業人員來說形成了不小壓力,且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政策執行和銜接難度大。因為不同地區社保政策存在差異,跨地區流動頻繁的靈活就業人員社保關係轉移接續困難。還有部分靈活就業人員對社保政策瞭解不足,參保意識淡薄,影響了參保率。
新京報:如何解決這些改革中的痛點?
翟美卿: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勞動者和社會共同協商,建立多元化的成本分擔機制,透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手段,減輕企業和個人參保負擔,提高各方參與的積極性。還要加強政策的統一性和協調性,簡化社保轉移接續流程,推動醫保異地結算和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落地,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最後,需要加強政策宣傳和服務,利用數字化平臺和資訊科技,提高社保政策的知曉度和參保便利性,增強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意願。

調查:靈活就業人員對社保態度不一
今年以來,京東、美團相繼宣佈要給部分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訊息備受關注,許多網友對此持正面評價。尤其是後續許多企業跟進後,更有專家表示“鯰魚效應正在形成”。但是,在一線外賣員等靈活就業人員群體當中,對該政策態度不一。
外賣員王偉(化名)是某平臺的專職騎手,他是在短影片平臺上得知公司可能要給他們繳社保。此前,他們的保障主要由“職業傷害險”和“僱主責任險”組成,主要保障工作中發生意外事故的賠償,兩個均為保險性質,需自費承擔。
他對交社保一事的立場鮮明:我不需要繳社保,繳社保如果是我承擔一半公司承擔一半,公司把我那一半社保費用給我就行,不用給我繳。如果繳納社保,王偉的自擔部分每月大概1000元,這讓他直呼“扛不住”。他說,不知道要跑多少單才能掙夠1000元,這筆費用更希望自由支配。
有靈活就業人員對於社保的態度與王偉相同,他們普遍表示當下靈活用工狀態只是暫時過渡,感覺繳納社保價效比低。
但也有靈活就業人員對於社保的態度與王偉態度相反。
重慶外賣員鄒蓉告訴記者,她舉雙手支援給靈活就業人員繳社保。2021年,她在送外賣途中經歷了車禍,因為沒有社保不能算工傷,她只能走保險理賠。最終與用工平臺和第三方勞務公司“扯皮”3年後,她才拿到了保險理賠款16萬。但當時她的總治療費用已經超過20萬,且喪失了勞動能力。她說,如果當時有社保,醫保覆蓋和工傷賠償的費用將數倍於騎手的保險理賠,這筆錢不僅能覆蓋治療費用,還能給現在的生活提供一筆保障金。
“許多靈活就業人員沒接觸過社保,不知道社保具體有什麼用。但一到關鍵時候,有和沒有的差別太大了,大到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鄒蓉說,靈活就業人員必須要有社保,即便是最低檔次的社保。

專家說法:解決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問題的時機或已到來
隨著社會發展和勞動關係不斷變化,靈活就業人員或新業態從業人員於近些年走入大眾視野。他們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用工靈活性,但對於這批新形態的勞動者,保障問題一直難以落實。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關係系主任孟泉告訴新京報記者,近幾年,隨著就業市場發生變化,解決靈活用工人員社保問題的土壤或已出現。
“許多平臺過去不愁用工,騎手、快遞等靈活用工行業常年湧入大量年輕勞動力。但隨著人口結構變化,一些公司對於未來用工市場的預期發生了變化。”孟泉說,有企業已經開始感受到招工壓力,順勢用社保政策來吸引更多勞動力。
其次,其他新興產業的崛起也讓傳統的靈活就業用人平臺感受到了壓力。比如電動汽車製造業、新興能源產業都是靈活用工的大戶,他們在勞動市場正在與外賣、快遞等行業進行搶人大戰。
“這些壓力匯聚在一起,促成了今年多家外賣平臺相繼宣佈給騎手繳社保的結果。”
孟泉解釋,“社保相比保險,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更加穩固和順暢,不管是工傷理賠還是醫保,都能給靈活就業人員的生活帶來更大保障。”
但是現階段靈活用工人員社保普及背後要解決的困難也很多。“靈活用工人員的分類太細碎,比如光一個外賣平臺就分全職和眾包,如何按這些分類制定社保標準將是一項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其次,許多靈活就業人員屬於‘打零工’性質,人口流動性極大,有可能今年在南方,明年在北方,後年又去了大西北。在這種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轉移問題需要全國各地達到相當高的通暢度和配合度。”
“但是不管怎麼說,雖然現在部分靈活用工人員對於社保持觀望態度,但未來社保將成為靈活就業人員保障的主流。”
最近微信改版
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送
星標🌟“剝洋蔥people”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
洋蔥話題
▼
你對此事怎麼看?
後臺回覆關鍵詞“洋蔥君” ,加入讀者群
推薦閱讀

有你“在看”,我們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