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梳樓
京東夜襲珍珠港,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對於消費者來說,當然希望三國混戰坐收漁利。
但事實上可能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我擔心京東犯了冒進主義——說了過頭話,辦了過頭事。以鯰魚之勢殺入行業,卻越來越讓人覺得,這是一次聲勢浩大的廣告投放。
京東2月11日宣佈殺進外賣領域,在短短幾天內攻城掠地,而彼時的王興正忙著進京開會。
這給了京東放大招的機會。於是桌子一掀,接連發布兩份“黑板報”,一份說要給全職騎手交五險一金,一份說騎手的個人社保繳費公司也買單。2月28日,28名京東全職騎手首次亮相,參加京東集團的全職騎手簽約儀式。
這不啻於一顆深水炸彈,震動的不僅僅騎手圈,更是整個靈活就業的江湖。
一方面,全國有1000多萬名外賣騎手,如果外賣行業能夠探索出可行的社保方案,那麼對網約車司機、主播等其他行業也有借鑑意義。換句話說,京東或許並沒有那麼多“全職騎手”,但這則“要給騎手上社保”的公告,卻關係到全國2億多靈活就業人群的穩定。
另一方面,京東沒有做過外賣,卻成了“首個給騎手交社保”“首個全包騎手社保”的平臺,但騎手的社保改革牽涉多方主體,美團、餓了麼等平臺都是在人社部的統籌下先試點再落地。京東的搶跑,好比還不會走路的嬰兒,突然間考上了985名校。
並且,第一個喊出口號的往往會被推上神壇。當大強子喊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傷有所賠”時,就意味著京東站上了道德制高點。無論是騎手曬出日入500的賬單,還是身著紅衣的騎手跟京東現場簽約,每一發子彈都正中民意的靶心。
隨後美團、餓了麼被迫接招。
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京東發揮了鯰魚作用,憑一己之力改寫了平臺規則。一時間東哥風頭無兩,名震江湖。我剛開始也這麼認為,但隨著事件繼續發酵,我開始為這位老學長暗自捏汗,甚至有點不相信他說的話了。
我們來看看三家平臺官宣的承諾有什麼差別。先說京東,承諾從3月1日起,逐步為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這裡的重點在五險一金。
再看美團,承諾了要給全職和穩定兼職騎手交社保;職傷險將覆蓋全國所有騎手,目前已覆蓋7個省;去年就在人社部指導下,形成騎手社保方案並搭建相關係統。
餓了麼公告中並沒太多具體的資訊,但我們發現了一個和美團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餓了麼同樣早就在人社部指導下啟動了“職傷險”試點,這也是廣義社保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事實上兩大外賣平臺早就有在研究給騎手上社保,試點方案也迭代了很多版本。但因為是人社部等相關部門主導推動,什麼時候全面推廣也未必由一兩家企業決定。京東可能提前得到了訊息,於是利用資訊差“搶跑”,賺足了眼球。
如果真是如此,京東多少有點不講武德。畢竟你是從零開始輕裝上陣,畫多大的餅都可以。但美團和餓了麼不行。美團差不多有800萬騎手,餓了麼的騎手也超過400萬。這麼大的基數不是一句口號就能解決的。

京東突襲的背後,本質上就是一場搶人大戰。無論是0佣金入駐的誘餌,還是直籤員工+社保的大餅,目的都是為了撕開美團、餓了麼構築多年的防線。但風向好像並沒有一邊倒,甚至有騎手開始背刺。
因為本來就是靈活就業者,幹一天賺一天的錢。原本一個月也就是賺個七八千最多上萬的跑腿費,這就是全家一個月的生活。現在突然要交社保了,從本就緊張的收入再扣去七八百,收支就攤不平了。更重要的是,很多騎手都是過渡性就業,一旦繳納社保就意味著一直要繳下去,否則此前繳的就白交了。
也就是說,只要你選擇在平臺繳納社保,不僅每個月收入會減少,而且還不能斷供。
估計京東也沒想到竟然還有騎手不領情。於是決定好人當到底,再次宣佈:現有騎手和新加入的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個人所需繳納部分,全部由京東承擔。實現外賣騎手和快遞員同工同酬。

如果說為騎手繳納社保的第一波節奏贏得了一片掌聲,這一波節奏反而讓人高興不起來。正如文章開頭我說的,我覺得京東有點冒進了。漂亮話好說,但要把事做得漂亮就不容易了。
我給大家算一筆賬。京東口徑所指的外賣騎手,包含現有騎手和新加入騎手。新加入騎手不談了,因為基數太小,估計只有一兩萬這樣子,但現有騎手就龐大了,京東達達平臺活躍騎手數量差不多有130萬。
130萬是什麼概念?如果這部分騎手五險一金全部由京東在北京繳納,即使是下限基數平均每人每月也近7000元,覆蓋到130萬騎手每年的社保成本就高達500多億。而京東去年的全部利潤才242億!
因為不太符合常識,行業裡普遍更相信另外一種計算方式,以此前媒體報道的“京東將招募全職騎手1-2萬人”為依據——這樣算下來,京東騎手社保的實際支出大概為3-4億元。這大概是京東全年營收的1.2%,是劉強東老鄉新春紅包的20倍。
其實,不管京東是不是在做廣告,只要真的做了一件實事,是不會有人反對的。
壞就壞在,騎手社保這件事真的太複雜了,京東很可能”好心辦壞事”——想讓一部分騎手先”穩定”起來,不曾想過騎手歸根結底是靈活就業,穩定下來就失去了“靈活”的好處。
長期以來,外賣騎手因為靈活就業的職業特徵,在勞動關係認定上一直存在較大空白。
2021年,人社部56號文提出“三分法”,將企業與僱員的關係分為三種:完全勞動關係、不完全勞動關係、個體職業者。

這種三分法打破傳統勞動二分法桎梏,將未參保騎手納入制度視野,透過“不完全勞動關係”分類,使得新就業群體有了法律身份認定的可能。
但從京東的騎手社保方案來看,多年的靈活就業社保制度改革,似乎又有點倒回去了。
2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釋出的報告指出,京東的“五險一金”且疊加個人部分由企業繳納的方案沿用傳統“勞動二分法”,相對激進而複雜。

期待京東明確披露外賣全職騎手的總量及構成,包括計劃招募全職騎手數量、達達外包騎手轉化全職騎手數量、快遞員轉化騎手數量等。如不盡快披露,將無法評估該方案對行業的實際影響。
簡單點說,京東的動作快,是因為京東實際上是傳統的“勞動二分法”,即直接全職簽約,不用考慮覆蓋群體數量和動態變化等因素。這個方案,實際上讓騎手職業失去了靈活性,靈活對騎手有多重要不再贅述。
結合各方訊息來看,平臺勞動保障的推進,也是從2021年三分法出臺後正式展開的,比如2022年,美團開始在人社部的指導下,開始試點繳納職業傷害險,以及養老保障方案。
以往平臺勞動保障進展緩慢,主要是因為靈活就業群體覆蓋的範圍和動態變化太大了。一是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負擔得起百萬級群體的社保。二是靈活就業實際上每天有幾十萬在同時離職又換平臺入職,動態變化很大,一旦規則不完善,將引發海量的勞動糾紛。

具體來說,給騎手交社保,政策落地上存在很多難點,包括但不限於:外賣騎手的勞動主體關係如何確定?該採取何種形式參保?是依照現有職工社保、城鄉居民社保體系,還是針對新就業形態人員創新參保方案?參保的繳費基數和分攤比例又該如何確定?
實際上,美團、餓了麼在內的外賣平臺,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先行先試不斷積累經驗,確保新社保方案能滿足騎手的基本需求,提高靈活就業群體參保的積極性。
那麼現在有關部門對騎手交社保,到底是什麼態度?
前些天人社部副部長李忠的一個講話,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他表示,目前一部分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由於勞動關係不明確、工作方式靈活、收入不穩定等原因,難以直接參加傳統的以單位為依託的社會保險制度,“漏網”“脫網”“斷網”問題比較突出,參不起、不願參、不便捷並存,成為權益保障的重點,需要積極研究完善降低門檻,給予參保補貼等相關政策措施,儘可能地把他們納入社會保險覆蓋範圍。
騎手“難以直接參加傳統的以單位為依託的社會保險制度”,但京東就是按照“勞動二分法”來給全職騎手交社保。政策鼓勵以降低門檻、參保補貼的形式,讓儘可能多的騎手享受社保,京東恰恰是大包大攬,給少數騎手買單。
京東社保公告之所以引起這麼大反響,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強調“五險一金”,這是現行最高標準的社會保障,很多在企業工作的白領都享受不到。
但仔細想想,騎手真的需要這些嗎?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關係系主任孟泉分析認為,年輕騎手最需要的是工傷和醫療保險,大齡騎手則看重養老保險,加上目前工傷保險已經有職業傷害保險替代,有關部門和平臺可以探索更加人性化的參保方案。
從這個角度來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中,對靈活就業群體最所急需的其實是工傷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但因為過往這部分保險主要依託單位展開,所以較難在靈活就業群體中展開。
我不是說“五險一金”不好,如果所有騎手都能享受最好的社會保障,那必定是功德無量。問題是,如果這個高標準只針對少數“全職騎手”,更多兼職騎手只有乾瞪眼的份,那不如把這部分高標準的錢省下來,為更多兄弟們謀福利。
給騎手交社保,如果就是上嘴皮碰下嘴皮的事情,人社部就不會從2022年開始調研推進,直到現在才跟外賣平臺一起形成相對初步方案。
還是那句話,東哥低估了這件事的難度,所以看起來非常像打嘴炮。
作為市場攪局者允許有試錯成本,大不了拍拍屁股撤出來,但對現有靈活就業市場傷害就太大了。
表面上美團餓了麼陷入被動,實則是把人社部推上了風口浪尖。這是我為京東擔心的另一個原因。
社保是很嚴肅的話題,關乎社會穩定,不能當商業噱頭來炒作,更不能當成營銷成本來核算。
京東作為新入局者,搶人搶市場無可厚非,但關係到2億靈活就業者,怎能兒戲?

– End –
位卑未敢忘憂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