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作者:布穀媽媽
來源:布穀媽媽(ID:yugu005)

前兩天,朋友跟我講了一件心塞的事,乃至別人一提,她就愁眉苦臉。
女兒讀小學三年級,這次期中考試,其實考得還不錯,但女兒得知成績後,躲在被窩裡哭了一天。
女兒語文90,數學94,英語95。這成績,實在可以了吧?不得偷著樂呢?
樂啥啊?朋友敲桌子的手指頭都泛白了:“她在班上,倒數,倒數啊!”
這也太打擊人了!
朋友還沒說啥呢,女兒先崩潰了。看著女兒的樣子,朋友和老公也是束手無策,只得一遍遍安慰:“考不好沒關係,不要緊的,咱們不用太在意。”
沒想到,這安慰不但沒起作用,女兒哭得更厲害了。
“如今的孩子,真不是我們小時候。你說,這種情況,我該說什麼好?”朋友問我。
說“考不好沒關係”,當然不管用。因為孩子受挫的心,並沒有真正被安慰到,她還可能對學習感到迷茫,覺得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從而失去學習動力。
那我們要怎麼說?
01
不恰當的3種回應
孩子受挫時,正是從挫折中成長的好時機。但往往,我們錯誤的溝通方式,讓孩子產生逆反,甚至還可能失去信心。
當孩子說“我沒考好”時,以下3種回應方式,我們千萬不要說。
回應一:“沒關係,不要緊的。”
像我朋友這樣的回應方式,其實屬於情緒逃避型。
這是在暗示孩子,你自己都覺得傷心了,那沒關係的,別哭了,媽媽給你做好吃。
這種暗示,是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逃避孩子的挫敗感。這可能會產生兩種後果:
第一種,既然爸媽都不怪我,那就不是我的錯了,那考得差也心安理得;第二種,爸媽一點都不理解我,考成這樣,我真差勁啊。
雖然我們也想安慰孩子,但“沒關係”還是別輕易說了。
回應二:“現在傷心有什麼用?我早告訴過你,上課要認真聽,作業要好好做,平時那態度都不端正,考不好怪誰?”
這種回應,屬於情緒懲罰型——看吧,結果這麼差,都是你的錯。
這種回應造成的後果就是,孩子越來越逆反,變得油鹽不進,想要我好好學習?就不學!
回應三:“沒考好就沒考好唄,下次記得要認真聽課,別人考得好肯定是人家比你努力啊,你得自己上進,你不上心我們也沒辦法啊。”
這種滔滔不絕講道理,屬於情緒壓制型。
等哪天孩子受不住了,就會不管不顧朝你大吼大叫,然後還可能擺爛,愛咋地咋地。
以上3種回應方式,都不恰當。想要走進孩子內心,讓孩子“知恥後勇”,激發他學習的鬥志,我們還需要找到合適的溝通方法。
02
聰明父母這樣回應
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當然是掌握知識、鞏固基礎、培養學習的能力。這幾點做好了,分數自然不會差。
但如果,我們和孩子只看到那個分數,因分數的起伏而對自己的評判忽高忽低,那就本末倒置了。
所以我們要抓的,是分數背後的東西——孩子的學習力,以及他一顆越挫越勇的心。
如何做呢?聰明父母說這3句話。
第一句:“你覺得哪個地方做得比較好?”
這一句,是為孩子賦能,增加抵禦挫折的勇氣。
你考得再差,也有你會的地方吧?有你做得好的地方吧?有你擅長的科目吧?
當孩子找到自己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比如作文寫得好,數學運算好,英語口語好等等,他就會發現:“原來我也有不少優點呀。”
然後再接著問:“這塊這麼厲害,你是怎麼做到的?”
哦,原來我做得好不是因為僥倖,而是我平時花功夫了,因為我問老師問得多,因為我筆記做得好,因為晨讀的時候讀了……
這麼一回想,孩子就會發現:原來是我的學習方法不錯,是我正好看到相關講解不錯的資料。
那這種導致成功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用到別的科目或板塊呢?
你看,孩子的注意力,就不再糾結自己是不是差勁、是不是笨了,而是集中在了“我怎樣做得更好”上。
第二句:“哪一塊是你的弱勢?”
孩子找回自信後,接著就是揚長避短了。
雖說分數不是唯一。但分數確實能讓我們看到,孩子在哪裡丟了分,為什麼會丟分?然後找到薄弱之處,並調整學習策略。
英語是語法弱還是閱讀弱?數學哪個知識點總是出錯?平時學習方法還有哪些地方要改進?如何改進?做的努力和計劃是什麼?
找方法、找資源,然後趁著假期刻意改進。這樣的學習方式,幾乎是無敵的。
我們要達到的目的,不是下次考多少分,而是這次失分的地方,下次不再丟分。
第三句:“擁有平常心,別患得患失。”
最後,就是告訴孩子,擁有一顆平常心就好。
很多孩子,平時考試成績不錯,但一到了關鍵的大考,就發揮不穩定,錯失好機遇。
這是因為,平時太在意那個分數和結果了。導致一到考試,自己就給自己施壓,害怕考不好,害怕考得差。
結果,壓力一大,就考得真不盡如人意。
所以,我們平時做家長的,也不要太在意那個分數是高是低。而把注意力放在分數背後的學習力上。
只有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動力,他才能穩打穩紮,即便到了關鍵考試,也能穩定發揮。
孩子考得差時,你是如何回應的呢?
-END-
來源:布穀媽媽(ID:yugu005),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交流育兒經驗,分享心理知識,喜歡就關注吧~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標題,檢視近期課程安: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歡喜

關鍵詞
父母
成績
2024年
女兒
布穀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