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從樓上跳下去”,安徽9歲男孩深夜求救,給所有家長狠狠提了個醒……

作者:脆皮先生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脆皮先生(ID:cpxs2009)
最近看到一個影片,真的太難受了。
安徽,時間將近深夜11點,萬籟早已俱寂。9歲的男孩,還伏在桌前寫著今天的作業。
上一秒還埋著頭的孩子,下一秒卻突然哭出了聲。
小小的身子,圈在一張小小的凳子上,不停抽動。
只聽抽泣的聲音,都能感受到他那一刻的崩潰。
一個才9歲的孩子,是什麼讓他突然就繃不住了呢?
這一次,沒有校園霸凌。
媽媽在影片裡,給出了原因。
孩子每天下午放學,六點半到家。
然後就是吃飯,寫作業,背書,每天晚上都要熬到11點才能睡覺。
孩子喜歡的籃球,已經沒有時間去打。
他甚至一個星期,都不能下樓去跳繩一次。
終於,在這個安靜的夜晚,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再也抑制不住那些壓在心頭的沉重。
可更讓這位媽媽沒想到的,是孩子後面跟她發出的求救訊號。
他說,自己最近好像出問題了。
他說,我好幾次都想從樓上跳下去……
媽媽瞬間呆楞原地。
或許知道孩子有壓力,但她也從未想過,自己的孩子已經病得那麼深。
她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只能心疼地輕輕抱住孩子,拍拍他安慰他。
這段監控拍下的時間是5月29號。
影片釋出的時間,卻是6月23號。
中間猶豫糾結了很久,最後這個媽媽還是決定發了出來。
因為她真的希望,同為家長父母,可以多留意下孩子的心理狀況。
而不是理所當然地覺得,過分輕巧的以為:
“不就是不想學習嗎?”
“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壓力?”
“這麼大點知道什麼是抑鬱?”
放下固有的思維偏見。
這個內卷越來越嚴重的時代,我們需要好好聽聽他們心裡的吶喊了。
現在的孩子,壓力到底有多大?
我見過小學門口,背上沉重的書包,把一個瘦弱的孩子壓得直不起腰。
我見過教室裡,女孩坐在堆積如山的卷子裡,一邊做題一邊哭。
我見過臥室裡,男孩因為看不懂題目,狠狠扇了自己兩巴掌。
我見過電腦前,男生因為高考落榜,哭的泣不成聲……
總以為這個時代,孩子們都衣食無憂。
我們卻忘了問問他們,過得到底開不開心,快不快樂。
翻開上面那個9歲男孩崩潰影片的評論區,也太多和他一樣,讓人心疼的孩子。
最讓我震驚的,是這個:
小學三年級,每天做作業到晚上11點。
長身體的年紀,天天基本睡眠都保證不了。
一個才9歲的孩子,已經近視了,甚至已經開始掉頭髮長白髮。
“媽媽不要逼我了,我已經很努力了”。
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在向媽媽發出求救。
只是,能聽懂的父母太少了。
5月1號,鄭州某小區。
一個14歲的女孩,爬上高樓,翻過了護欄。
如果不是一對鄰居夫婦正好經過,她可能已經跳了下去。
被緊緊抓住手的時候,女孩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我不能再上學了,我要跟他們一起去幹活”
“我好累呀,他們說我必須要考到年級……我考的太差了”
可那天真正讓她崩潰,引爆埋在心底炸彈的,還有媽媽說出口的那句:
“生你都是多餘的”。
家長可能氣頭上的話,孩子會聽進心裡,甚至纏繞他們一輩子。
對孩子有所期望可以理解。
若把人生所有的期望都寄託於他們身上,就成了一種窒息。
希望孩子認真學習沒有錯。
若把“她成績下滑”和“多餘生你了”劃上等號,是對孩子太大的殘忍。
救下女孩的鄰居,說了一句很對的話:
“你出入到社會,我們不是用考的成績去評判一個人的”。
可究竟從什麼時候起,明明我們都是普通人,卻開始要求孩子是天才呢?
“做B超的時候,明明不是許願健康快樂就好嘛?”
究竟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不知不覺,已經活成了自己小時候最害怕的家長模樣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最近這兩年的一些熱門話題——
關於孩子,關於他們的學習,他們的成長,他們的壓力,我們卻不得不探討的話題。
我印象深刻,也是引爆輿論的,有兩個。
第一個,開學一個多月後兒童精神科爆滿。
北京一家醫院,每到開學季,都逃不過一個“魔咒”。
只用等兩週,那裡的兒科專家們,便要忙得不可開交。
家長們紛紛疑惑,“為什麼孩子上不了學”,卻不是一句“開學綜合症”就可以解釋的。
圖源:三聯生活週刊
因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經和他們的身體健康連結了。
因為當家長眼中只有分數時,就會忘記怎麼給孩子關心和愛了。
第二個,消失的課間十分鐘。
你能想象,我們小時候踢毽子跳皮筋,最期待的“課間10分鐘”,如今變成“鴉雀無聲”了嗎?
您能想象,“圈養”這個詞,有一天會成為“課間”的字尾嗎?
課間圈養的怪象之下,7成學生,課間根本不出教室,諾大的校園本該歡聲笑語,只剩空空蕩蕩。
有些學校,課間10分鐘,上廁所不跑都來不及。
甚至,有的孩子拉屎都要憋到放學。
該在藍天下痛快玩耍的年紀,被困在了小小的教室。
該在陽光下與同齡人交心的年紀,被困在了髒亂差的“廁所社交”裡。
該在放學後期待的肆意奔跑,也因為寫不完的課外作業,上不完的補習班,化為泡影。
隨著這些自由和快樂,一起消失的,還會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看過這樣一句話:
“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是關在籠子裡養大的。
幼兒園是籠子,小學初中是籠子,高中更是個籠子。到頭來,父母還責怪他怎麼不會飛。”
孩子努力想衝破這個籠子,找到一個出口。
有些父母,卻在外面使勁兒堵著這個出口。
就像那個曾惹怒許多人的江蘇爸爸。
女兒做好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爸爸配文卻是:
“咋弄哦,語文23,數學36,英語55。就算你把桌子上做滿菜我也吃不下去啊。”
陰陽怪氣,只懂掃興。
她只是榜上無名,不是腳下無路。
成績沒有名列前茅,但她小小年紀就能做得一手好菜,她已懂得感恩父母。
將來或許沒有出人頭地,但她一定能在自己擅長的地方閃閃發光。
不是隻有班級第一,全校第一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
學習差,不代表人品差。
分數低,不代表能力低。
還記得很久之前一個很溫暖很感觸的熱搜:
我只是沒讀好書,走錯了一些路,但我並不是壞孩子。
“我只是成績不好,但我能做超好喝的奶茶啊。”
“我不是學習那塊料,但我烤出了世界上美味的麵包。”
“如果都去考公考研,誰給你們送香噴噴的外賣呀”
這個世界,太多的路可以去走。
這屆年輕人,也早已懂得:
把知足凌駕於自卑之上,幸福就能貫穿人生。
接下來,還需要這一屆父母,繼續修行:
接受父母的平凡。
接受自己的平凡。
接受孩子的平凡。
不要害怕他不能報效國家,不能功成名就。
只要能在愛的滋養里長大,他的未來,怎麼都不會太差。
|本文為脆皮先生原創|
個人簡介:脆皮先生,一枚新晉奶爸,創業公司高管。去過很多城市,也曾在路邊練攤。現在只想和你說最真的話,持續成長,不斷精進。轉載請聯絡原創授權,本文來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圖源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夏日女裝煥新專場】
慕江南、粉慕奢爾爆品!
大牌同源,同面料、同設計、同產線,滿滿高階感、鬆弛感

喜歡本文戳在看】推薦,贊同的人都點了【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