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收到一位讀者媽媽的私信,她字裡行間滿是焦慮:“孩子進入青春期了,身體開始有變化,可我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口聊,也不確定這些變化是不是正常……”
這段話瞬間把我拉回憨憨的青春期,我也曾寫文章聊過他的青春期迷茫。

兒子青春期出現了三個很明顯地變化:
生理變化首當其衝,最明顯的是他臉上冒出的青春痘,讓他一度自卑,整天戴著口罩上學,生怕被人看見。
心理上也變得敏感脆弱,就拿遊戲來說,明明知道沉迷遊戲不好,卻怎麼也戒不掉,我們說了很多次也沒用。
成長方面,社交和學業都有不少變化,比如開始有同學談戀愛、討論家庭條件,還有沉迷上網、刷短影片等。
那些深夜裡的無奈和無力,讓我第一次深刻意識到:青春期不是叛逆,而是孩子在用尖銳的方式宣告“我長大了”。
再過幾年,憨妹也即將踏入青春期,作為父母,我們對女孩的青春期溝通同樣充滿擔憂——如何既保護她的敏感,又幫她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
剛好,出版社朋友推薦一套叫《新手少年成長計劃》的書,讓我和憨媽眼前一亮。
專為10後設計,分男孩版、女孩版,兩本書從上到下,由內而外一站式解決男孩女孩們青春期遇到的困惑,用手賬漫畫的形式拆解青春期80個真實痛點。

女孩版聚焦10歲+女孩的生理期的相關的一切問題,比如:月經初潮、乳房發育、情緒敏感、社交中的“小心思”等專屬問題,用溫柔的方式化解身體焦慮;

男孩版則直擊10歲+男孩的變聲尷尬、體毛生長、競爭壓力、如何表達男子氣概等成長困惑,用遊戲化思維引導理性社交。

當然最讓我們放心的是,這套書由兒童心理專家陳默老師全程把關,從身體發育的密碼到內心世界的獨白,都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一一拆解。
02
對於青春期男孩女孩來說,最直觀的差異,就藏在看得見的“第二性徵”裡。
男孩版裡,孩子會讀到這些真實困惑:
我開始長鬍子了,卻覺得很不好意思……

我的聲音變成了公鴨嗓,以後不會都是這種聲音了吧?

最近發現自己長了好多“毛毛”,我不會要退化成原始人了吧?

醜死了!臉上長滿了青春痘,跟月球表面一樣……

甚至連公共場合的“身體失控時刻”、包皮手術的忐忑等難以啟齒的問題,都以科學溫和的方式解答,讓孩子知道:這些變化不是怪病,而是成長的勳章!

相對應的,在女孩版中也是直面敏感話題:
例如這種“朋友都開始穿少女內衣了,而我還是個‘小學生身材’”關於女孩子的胸部發育,書中都用“花朵綻放”等可愛的比喻化解尷尬,搭配步驟圖解教孩子從容應對:

內褲上出現黏糊糊的東西,怕不是生病了吧?

月經初潮,好慌亂……來個人教教我怎麼選衛生巾呀!

女孩子生理期面對的困惑和煩惱,毫無違和感的,細膩的溫柔的表述出來,並給與相應的解決方案。

孩子面臨的身高問題,“在班級裡,還是一個小個子,怎麼辦?”

有一些跟爸爸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生理期卻不知如何表達…….

這套書分性別設計的巧思,讓男孩女孩都能在專屬讀本中找到“另一個自己”,避免通用讀本的隔靴搔癢。
03
當身體經歷“大升級”,心理的“蝴蝶效應”才是成長的硬仗。
曾經大大咧咧的孩子會突然變得敏感自卑,或是一點就炸:

為什麼別人總是閃閃發光,而我渾身都是缺點?

長輩總說‘要有女孩樣’,到底什麼樣的我才算是“對的”?

我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甚至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正常嗎?

爸媽總說我長大了,但好像還是有一根隱形的線拽著我,非常不自由!

這些在我們眼中的“胡思亂想”,正是孩子青春期大腦神經元重塑的真實印記。
書中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像大閨蜜一般共情:耐心的教孩子識別憤怒、焦慮、孤獨等複雜感受,引導他們記錄內心波動,甚至提供“與父母溝通的話術模板”
比如當建議孩子用“我感覺+我希望”這種具體的句式和家長溝通,讓孩子學會與自己和解,也讓家長看懂孩子“叛逆”背後的成長訴求。

04

社 交

青春期收穫的友情,是彼此扶持的真閨蜜、鐵哥們兒,還是浮於表面的塑膠情誼、消耗能量的毒友誼?
我們無法教會每個孩子精準辨別他人,但可以引導他們在社交中認識真實的自己,跟隨內心的聲音!
比如,讓孩子勇敢表達“拒絕”
面對“同學讓我請他喝奶茶,不答應就說我‘小氣’”,若內心不情願,也能堅定而溫和地說“不”,不必勉強自己:

當“好朋友的迷之操作,讓人摸不著頭腦”時,主動溝通是維繫真誠關係的橋樑:

班級裡,總有同學互相攀比,我們需要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孩子擁有自由的靈魂,避免自卑心理作祟:

青春期孩子交友,總會以自我為中心,敏感中夾帶著猜疑 ,本書以“大閨蜜”的形式存在細膩的為孩子做引導:

青春期的孩子進入網路世界,引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每天蹲守直播間刷禮物,就能收穫友誼嗎?”,書中會引導他們建立健康的社交認知,避免陷入誤區:


學業與家庭

除了人際交往,書中還深入探討學業壓力、家庭關係等青春期核心議題,不為孩子空泛說教,而是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拒絕學習,遇到成績下降,該如何與孩子正向溝通?

遇到校園霸凌該怎麼做?

打破“女生學理科吃力,男生輕鬆學好”的陳舊偏見——數理化生從無性別標籤,每個孩子都能在科學世界中綻放光芒!

化解對媽媽嘮叨的牴觸——試著讓孩子從那些重複的叮囑裡,讀懂藏在背後的牽掛與關愛。

驅散“成績倒數等於人生失敗”的焦慮——讓孩子正視對成績的追求,但更要他們明白,學習的意義遠不止於分數!

解決“渴望私人空間卻被媽媽頻繁打擾”的矛盾——透過控制情緒、理性思考、主動溝通三步法,讓父母看見自己的成長與擔當。

05
作為過來人,我特別理解家長們的焦慮:一邊怕保護不夠,讓孩子踩坑;一邊怕介入太深,引發逆反。這套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陪孩子看見問題”。
它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
– 孩子突然關門,不是拒絕愛,而是在練習“自我邊界”;
– 沉迷遊戲背後,可能是現實社交中的挫敗感在作祟;
– 對身體變化的羞恥,源於我們從未認真教過他們“如何愛自己”。

與其在衝突中撕扯,不如遞給孩子這樣一套書——讓專業的人講專業的事,讓同齡的“成長故事”代替父母的說教。當孩子在書裡找到“原來我的煩惱大家都有”的共鳴,親子間的隔閡,就會悄悄變成“並肩作戰”的默契!
✅《新手少年成長計劃》團購價:29.9/本,59.8/套


👉 點選下方購買!
發貨地:河北保定
預設快遞:圓通快遞
運費情況:非偏遠地區包郵(青海,海南,運費+7元,新疆,西藏+20快遞按件算,超重的發貨時會分單發出;港澳臺及海外不發貨。)
發貨時效:工作日:48小時內發貨;非工作日:72小時(國定節假日提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