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無非是愛自己和方圓兩三米內的人| 第4366期

Rosanna Tasker 作品
▾ 點選收聽 ▾

坐井
朝沒有蓋子的井下扔石子
石子越小回聲越清淨
直到你扔完了身邊的所有
才想起天上還有
月亮,和星星
你活在夠不著
天空與井底的地方
上升的梯子
下放的繩索
你夠不著我。那時候
我多麼清冽
時常在井沿旁探頭探腦
下面的天空等於上面的天空
我活在其間
看浮雲來去匆匆
來來去去都與我毫無瓜葛
選自張執浩個人公眾平臺“撞身取暖”
– 關於作者 –
張執浩,1965年生於湖北荊門。現為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業作家,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漢詩》主編。主要作品有詩集《苦於讚美》《撞身取暖》《寬闊》《高原上的野花》等,另著有長、中、短篇小說作品多部。曾獲人民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詩人獎、《詩刊》年度陳子昂詩歌獎、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等。

﹀
﹀
﹀
人生看似是在應對萬千世事,實則是一場與自我對話的漫長旅程。學者許倬雲先生在被問及人生歸宿時,曾睿智作答:“我傷殘之人,要能自己不敗不餒,唯有向內走,安頓自己。”
只有先安頓好自己的內心,才能在世事浮沉中保持從容。
就像這首詩所寫,兒時蹲在井邊,看水中倒影的自己,清澈見底,帶著未經世事的純粹。那時總覺得,所有回聲都該有答案,所有流雲都該有歸宿……
成年後才慢慢懂得,正是那些未完成的追問,讓我們在搖晃的日子裡,擁有了能站穩的力氣。

生活就像一口口沒有蓋子的井,那些解不開的心結、填不滿的虛空,都是我們避不開的“井口”。我們習慣性地往裡投擲“石子”:一句抱怨、一點火氣、一次試探,想聽聽回聲,看看能不能摸到底。
有趣的是,越是輕小的石子,反而越能讓內心獲得片刻的安寧,彷彿那微弱的漣漪,就能暫時填補內心的某個缺口。
苦夏難耐,卻也耐熬。當我們仰望天幕時,月亮時常被飄來的雲遮擋片刻,又慢慢移開。那一抹清輝落下來,心頭霎時就清涼了。而井水裡晃悠的月影,或許沒有高空皎潔,卻在窄小的天地裡自成一番沉靜的景緻。


撰文 | 福氣 審校 | 西格瑪
配樂 | 象牙海岸《青春》
▎詩意的人

宋祖兒
青年演員。影視代表作:《喬家的兒女》《九州縹緲錄》《寶蓮燈前傳》《無憂渡》《折腰》《淬火年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