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詩也吃上了聰明虧

前幾天聊《掌心》,誇了這劇不是傳統情愛古偶,而重在女頻權謀。
其實也正說明,劉詩詩近幾年接戲越發聰明,放棄和年輕小花爭奪傳統情愛古偶,毅然轉向大女主獨美賽道。
然“獨美”雖好,世上畢竟沒有完美的選擇。
一方面看,劉詩詩走這個路子確實出彩,且幾乎沒有競品;可與此同時,“性冷淡”“無CP感”等市場評價又一次包圍了她,不乏有人說她好似無心人。
劉詩詩的這條“性冷淡”賽道,到底賺了多少紅利,又埋下了什麼坑?聊聊。
先弄清基本邏輯,劉詩詩的冷感賽道不同於這幾年喊口號式的泛女性主題路線,而幾乎是為她量身定製的,更嚴絲合縫契合她個人的,且對於整個內娛市場也更垂直小眾的劇作。有幾個特點:

一,古裝。

眾所周知,劉詩詩古裝比現代裝清麗,代表作多古裝。
僅從視覺上說,《步步驚情》沒《步步驚心》動人,婚後復出的《親愛的自己》也無如今《一念》《掌心》養眼。
和85花橫向對比,她的古裝也算得上脫俗獨特,這無疑是她的優勢。
二,去男化。
從《一念關山》到《掌心》,男主出場的時間越來越遲,戲份越來越少,存在感大幅下降。
女主身份從高階職業殺手到皇帝御賜心理醫生,職業女性屬性拉滿,更注重女主本人的成長線。

獨美到什麼程度呢?

一開始對男主的情感非但沒古偶常見的戀愛腦,甚至全都是利用。
別的古偶都在花樣吻,她頂多摸摸手,撩撩下巴。大部分時間和男主面對面對話都彷彿隔著銀河,有時看一眼男主眼中甚至充滿憎恨。
某種程度上,這也讓對齧齒類男主過敏的觀眾們舒服了不少。
別說男主戲份少,劉詩詩劇中的含男量都在整體下降。
劇中除男女主外的群像,也從對女主服服帖帖的男團變成了全女團。

而去男化,則基於劉詩詩近年來越發顯著的另一個特質:情愛絕緣體。
是的,早年劉詩詩雖然作為清冷掛女星,演技也不算出彩,但不影響有過一些好嗑的熒幕CP塑造。
像《怪俠一枝梅》《女醫明妃傳》和霍建華的CP,《風中奇緣》中和彭于晏的衛月CP,至今都有人嗑。
But劉詩詩這幾年似乎朝更極端的性冷淡風奔去,不僅不容易和男星在劇中產生CP感,就是有意和女星搞姬也並無火花。
《一念關山》藉著女殺手不通男女情愛的角色特質,輕鬆解除劉詩詩表達角色隱蔽愛意的不擅長。

收到男主禮物,她只能透過起伏的呼吸去外化心動,眼中依然空空無情。

作為一個不通愛情的女殺手,透過不斷肢體撩撥男主,展現出技巧性的一面,讓劉詩詩不善表達情愛的演技變得沒有違和感。

甚至,迷離的眼神還能被解讀為城府深沉,搖曳蠱惑。

同樣是男女之情,《怪俠一枝梅》時雖然表情青澀,但情感湧動的微表情還是在的,《一念關山》聽到男主表白,雖滿臉淚痕,卻再不見什麼真情緒了。
和同性也是如此。《流金歲月》和倪妮,《一念關山》和公主,《掌心》對女伴拍屁股牽手撩下巴,互動設計感強烈,卻多了蠻力直給的套路感,少了細膩隱匿的真情實感。

網友詬病劉詩詩演戲時和男主無CP,人機感,盲人感等,歸根究底就是這種情感流露的不足。

所以她早期能塑造成功CP,現在卻“性冷淡”的原因是什麼?

近期,關於她婚變的傳聞滿天飛,很多營銷號拿她凹造型扮冷酷的神態和當年剛離婚的楊冪對比,得出她斷情絕愛的言論。

其實有些牽強。即便是說出感情最後“都那樣”·真離婚了的楊冪,其實偶爾搭檔一些合適的年下,也能迸發一定CP感(此處排除龔俊)。
所以劉詩詩性冷淡感越發濃郁的鍋也並不能這麼算。
曾懷疑過,是清冷系女星的通病麼?也不是。
內娛清冷女星不少。面容多表現為五官小巧間距大,故全臉五官自帶疏離感,同時有了清透的呼吸感,配合膠原蛋白的填充,清新與清冷雙管齊下。
如年輕時的劉詩詩,劉亦菲,陳都靈。
而一旦骨相嶙峋感偏重,那麼冷感便會加重:像萬茜拔高的鼻翼,李沁的腮骨,葉全真的顴骨。
清冷感只是個大類,各女星之間的清冷感其實千差萬別。陳都靈的清冷是那種帶小九九的神秘感,所以她適合演身份高貴的腹黑女;萬茜的清冷更利落,適合演都市白領;李沁的清冷偏苦,命不由己的田小娥就演得不錯;倪妮的清冷帶著慵懶和魅惑,老謀子毒眼下的玉墨至今仍是她的演技巔峰。
最特別的是詠梅。
隨年紀增長沒生出嶙峋的骨相,卻靠逐漸堅定的氣質強化清冷感,是一種既能包容萬物的大地之母,又對外界設立了明確邊界的鎮定、堅決感。
你看清冷不等於單薄。它可以多樣,甚至如詠梅,中年後用閱歷帶來的氣質將會先於五官重塑個人氣場,清冷反向灌注以厚重。所以無論是《地久天長》失孤的母親,《出走的決心》堅毅出走的李紅,她都能準確表達她們的愛恨。
而37歲的劉詩詩逐漸加重的骨相其實讓她有了比年輕時更可塑的外表去填充清冷,閱歷本該加重眼神的故事性,更好地表達人物情感,但她的演技進步不大,從角色情感流動角度,還有退步嫌疑。

《掌心》中悔恨自己被利用曾殘害過多名女性
演員其實像個角色生成器,它必須先把角色理解好消化掉,然後再順利表達出來,一個角色才算較好完成。
其實劉詩詩從出道至今,這條表演鏈路一直都是有瑕疵的。
比如她在消化角色這塊。
她演得好的角色,或角色狀態,都是她能強烈感受到的,認同的。
認同《步步驚心》劇本(莫名有點像變身後的林品如)
比如她最得讚譽的《步步驚心》,是她極度沉浸角色後的成品。殺青幾個月後,她只要一提到戲中悲情的畫面,都會忍不住不分場合突然落淚。

她多次懇求朋友不要叫她若曦,因為她會出不出來。對於這個角色,她多次表示演完她,自己彷彿同樣經歷滄桑,成熟了很多。

可見她早年雖演技青澀,卻能本能式地用肉身靈魂去親歷角色悲喜,只要能感受到,她就能有較好的表現。
而對於離真實情況很遠,她就會表現得不自然。

《女醫明妃傳》時,和霍建華比,她和黃軒的戲份就更直白呆滯。

因為她和霍建華更熟,倆人是互相承認的三搭好友。

花絮互動自然

但和黃軒,是在片場一齣戲就會尷笑的同事。

花絮互動尷尬

又比如她本身確實有豪氣活潑一面,但對於角色中的活潑,她容易表現得不自然,容易給人雷人的感覺。
片場花絮
即便是她的代表作《步步驚心》,表演早期活潑的若曦也有過五官亂飛的時候。
如今《掌心》只不過又複製黏貼了這種活潑卻又亂飛的表情。

再一個,作為一個演員,劉詩詩的情感表達也有一定問題。

劉詩詩是內娛名利場上少見的,真的不太適應聚光燈下生活的人,一到人前就莫名侷促、表達受限。
多年來曝光度一直不高,也不爭搶更多的星光。
個性使然,本來無解。但,整個事業生涯又總有推到面前讓她成名的機遇,屬於真正意義上老天爺的幸運寶貝了。
《步步2》一干人等去《魯豫有約》時,大家都在追憶成名前吃苦和奮鬥的不易時,只有劉詩詩細想了一下,發現自己很平順。
她從不給自己設立目標,也不主動爭取機會,只把塞到自己跟前的事做好就好。
偏偏她本人這種淡然的性格,當然也會影響她呈現角色。
情感表達內斂到啥程度呢?
即便是她自己真實人生的婚禮上,旁邊的吳奇隆和親友全都哭到稀里嘩啦,劉詩詩雖然也很動容,但表情管理非常到位。

不一定是缺點。

做得好甚至更有細膩精準的高階感。比如她沉浸式演出若曦時,她內斂的表演方式非但沒有拉胯,反而顯得隱忍深沉,多年後僅看片段都會想跟著落淚。
這種內斂的表演反而和劇作後期整體沉重的悲劇感呼應,形成一種哀莫大於心死的整體角色氛圍。
不過,大多數時候,可能她內心100%的情感,真實表現出來就只有60%,另外的40%就要靠演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成為她表達角色的障礙。
所以,劉詩詩不可能總能遇到100%認同的角色。
當劉詩詩前期消化角色和後期表達角色同時出現問題時,她的表演呈現出的性冷淡風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加上隨年紀漸長,人不可能還像年輕時一樣敏感易碎,本能式地會對外界反應脫敏以自保健康,俗稱麻了。但這對感受式體驗角色的劉詩詩來講,無疑又會削弱她的情感濃度。
她深度理解若曦時,她採訪時會很積極地和記者探討角色心境,但《一念關山》採訪被問及演繹女主難點時,她第一反應的回答只停留在形體這種表層理解,而不再是角色內裡這些核心問題。

此核心非彼核心了

又比如生活中的劉詩詩其實蠻重情重義的,她搭檔過的女星,基本都和她成了密友。《步步》《明妃傳》中劉心悠、葉青、郭曉婷、莎莎,都是她婚禮伴娘。

但《一年關山》和葉青二搭演閨蜜,她的情感表現並沒有比倆人初識時的《步步》強。

多年好友尚且如此,劇組臨時姐妹她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感情,搞姬搞出一片天呢?難。

最近隨著《掌心》熱播,很多人嘲劉詩詩。飄寫這篇並不是為了黑她,相反,像我開篇說的,劉詩詩是聰明而幸運的。
她聰明在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掐準了自己的定位。
早年還在學舞蹈時,她就沒那個心氣去做舞蹈演員,因為她知道自己天賦不足,很客觀很平和地給自己設定一個更可行的目標:舞蹈老師。自己做不到沒關係,可以培養學生做到。
她說,自己有“自知之明”。
現階段的劉詩詩也是一樣,所以她能掐準自己的市場定位,即便不算實力派,依然能有不錯的反饋。
誠然,戰略上的成功是聰明的,她也在進步努力,比如《一念關山》時,她第一次上綜藝劇宣;《掌心》時,她又開始嘗試原聲配音。但這些努力和同齡85花比,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楊冪這幾年為了轉型肉眼可見地拼了老命,唐嫣之前的劇幾乎部部被嘲,狠心下大賭注,用3年時間拍《繁花》才終於有出頭天。
此前她們即便懷孕,都還在片場繼續上班只求持續有曝光。
劉詩詩呢,30歲未到便結婚生子,那幾年拍戲當真不積極,幾乎有種退休感。後再復出,評價不一,但從《流金歲月》起,她的抗劇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甚至輕巧地贏過了不少更拼命的同期女星。
更別提前面說過的,剛出道時,有那麼多契合她的資源蜂擁而至,她根本就不必有什麼內卷的心。
但目前這種幸運的情景還能持續多久呢?
《一念關山》復刻了《怪俠一枝梅》的俠義群像,舞蹈出身的劉詩詩當年颯爽的打戲如今也一樣利落;

《怪俠一枝梅》VS《一念關山》
《一念關山》開頭的獻舞場景就復刻《步步驚心》的經典梅花舞,如前言,還找了葉青再續姐妹情緣……
《步步驚心》VS《一念關山
但吃自己從前成功劇作的紅利,選更符合自己特質,並能自然地掩蓋自身表演缺點的劇本,每一步在當下看來都是聰明的,但路也在越走越窄,時間久了,觀眾也會膩的。

性情淡薄的人往往更清醒,因為對世界看得透徹,所以更具警惕性,輕易不肯流露真面目,唯恐招來不必要的危險。

可演員這個行當,本職就是要把自己剖開來容納角色,再毫無保留地對觀眾呈現,若帶了這點警惕,不免就會阻礙發揮。

想到劉詩詩最有cp感的時刻:詩冪合體。

每逢這個時刻,我們看到的便不是那個清冷的女明星,而是一個可愛、親切的姐姐。

而真實、鬆弛、自然揮發,恰恰就是情感表達最正確的方式。

這麼美好的樣子,為什麼不努力多讓大眾看看呢?

與其執意於尋找這個世界上更貼合我的,可管一時,不如趁早擁抱世界,即便陣痛,卻能管一世。
大白話就是,專注於當內娛獨一份的性冷淡女演員,短擇對,長擇險,未來的路,劉詩詩可要看準了。

若喜歡本文,還請三連支援!
↓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