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在教李嘉誠做人嗎?

《大公報》日前刊發評論,質疑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等資產並非“普通的商業行為”。文章引述網民評論,質疑長和是沒有腰骨的跪低、惟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又指網友這些情緒表達是完全可以理解。
文章指與長和達成原則性協議的財團,由美國貝萊德牽頭,而據一些英美媒體披露,貝萊德行政總裁芬克(Larry Fink)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私交甚篤,收購洽談期間曾到白宮彙報,認為特朗普和美國方面一點都沒有把這個交易視為“普通的商業行為”,毫不掩飾、肆無忌憚地直接插手、操縱,完全將其作為推行全球霸權的手段。
文中指出,美國或將以這個交易為“模板”,透過政治施壓在全球範圍掀起港口併購,控制世界更多關鍵港口,並用“長臂管轄”實施打壓手段,讓中國船舶“無處可靠”。
文章表示,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有關企業當三思,應好好想想有關問題的性質和要害是什麼,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麼立場、站在哪一邊。
光《大公報》刊發這篇評論其實還沒什麼,重點在於負責治港事務的港澳和中聯兩個辦在官網也轉發了這篇評論文章。這兩天,港區和媒體坊間都在熱議此事。原文如下:
銳評/莫天真 勿糊塗
王俊熙
釋出時間:2025-03-13  來源:大公報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美戰略博弈日趨激烈,正可謂風高浪急。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竭力遏制打壓中國發展。
最近有一個動向引起各方強烈反響: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日前公告稱與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擬向該財團出售旗下和記港口集團80%的資產,轉讓其持有和運營的分佈於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及配套物流網路,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口。
有人說,這個交易是普通的商業行為。果真如此嗎?
大家都能看到的是,特朗普今年1月剛就職便指中國在控制巴拿馬運河,高調宣稱美國要“收回”來,必要時不惜動用軍隊。緊接著,美國務卿魯比奧首次外訪即直奔巴拿馬進行施壓。之後,趕在特朗普第一次作國會演講前夕,上述訊息被釋放出來。這一切難道只是時間上的巧合?這到底是什麼性質的交易?
交易非“普通商業行為”
事實上,一些美英媒體已披露其中不少內幕。有媒體報道指,貝萊德CEO芬克與特朗普私交甚篤,在收購洽談期間曾到白宮向特朗普彙報有關情況。無怪乎特朗普在國會發表演講時得意洋洋宣佈做成了這個“大刁”(Big Deal),自吹“沒有把巴拿馬給中國”。很顯然,特朗普和美國方面一點都沒有把這個交易視為“普通的商業行為”,毫不掩飾、肆無忌憚地直接插手、操縱,完全將其作為推行全球霸權的手段。
許多網友指出,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咽喉要道,全球6%的海運貿易經此通行,中國商船貨運量佔比達21%,是中國與拉美、加勒比地區貿易的核心要道。巴拿馬運河被“美國化”“政治化”後,美國一定會將之用於政治目的,推行自己的政治議程,中國在此的航運貿易勢必受制於美。美國一旦實施諸如選擇性限流、加徵“政治附加費”等手段,中國企業的物流成本與供應鏈穩定性將面臨很大風險。還有網友指出,透過這個交易,貝萊德將控制全球約10.4%的集裝箱碼頭吞吐量,躋身全球三大港口運營商,其完全可能配合美國對華打壓政策,提高中國貨運停靠成本,擠壓中國航運企業份額。同時這個交易也使中國企業多年經營的港口網路出現重大缺口,進而使海外發展利益被美國蠶食。更有網友指出,美國或將以這個交易為“範本”,透過政治施壓在全球範圍掀起港口併購,控制世界更多關鍵港口,並用“長臂管轄”實施打壓手段,讓中國船舶“無處可靠”。
這絕非危言聳聽,根據美國政府一項行政命令草案,其已計劃向中國有關船隻收取特別停靠費用,並將敦促盟友也採取類似措施,否則將遭到報復。如果美國的種種算計得逞,必然會對中國的造船、航運、外貿乃至共建“一帶一路”造成衝擊,也勢將直接影響香港鞏固提升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並威脅、破壞全球正常的航運、貿易秩序和安全。
可見,這個交易是美國運用國家力量,透過脅迫、施壓、利誘等卑鄙手段侵吞他國正當權益的霸權行徑,是包裝成“商業行為”的強權政治。美國政客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司馬昭之心,天下誰人不知?據一些美英媒體報道,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就認為這個交易是美國在與中國全球競爭中取得的“重大勝利”,那些反華政客更將其視為“奪回戰略樞紐”的關鍵一步。
大事大義大節前應當三思
正因如此,網友普遍對這個交易和長江和記公司提出強烈質疑和批評,認為這是沒有腰骨的跪低,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網友的這些情緒表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有關企業當三思,應好好想想有關問題的性質和要害是什麼,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麼立場、站在哪一邊。
李嘉誠要賣的港口,我們能收購嗎?
這次李嘉誠要賣掉的43個港口以及199個泊位,分別處於全球的23個國家和地區。具體的分佈如下:
亞洲:有10個,分別是泰國1個、緬甸1個、越南1個、馬來西亞1個、韓國2個、巴基斯坦2個、印尼2個。 中東和非洲:有9個,包括伊拉克1個、阿曼1個、阿聯酋2個、沙特2個、埃及3個。 歐洲:有9個,分別是德國1個、比利時1個、波蘭1個、瑞典1個、西班牙1個、荷蘭2個、英國2個。 美洲:有5個,其中墨西哥2個、巴哈馬1個、巴拿馬2個。
這裡面的港口和碼頭雖然很多,但是具有核心戰略意義的港口,主要是荷蘭的鹿特丹港,埃及亞歷山大港,以及巴拿馬的兩個港口。這其中尤其是巴拿馬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戰略意義非比尋常。
這兩個港口位於巴拿馬運河兩端,是巴拿馬運河的兩大核心港口,目前巴拿馬運河承擔全球約6%的海運貿易量,其對於美洲東西海岸之間的貿易往來至關重要。中國大量貨物透過該運河運輸至美國東海岸地區,其戰略地位極其關鍵。
巴拿馬政府在1997年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後,和記黃埔透過與巴拿馬政府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獲得了這兩個港口的經營權,為期25年。在2022年到期之前,和記港口再次獲得這兩個港口25年的運營權,將控制權延長至2047年。
所以首先從法律層面來說,巴拉馬運河上這兩個港口的經營權,確實就是掌握在和記黃埔的子公司和記港口手中。而具體經營巴拿馬運河上港口的子公司又註冊在海外,所以我們可能並不具備實際的管轄權,這對我們來說是很不利的。
那麼我們能不能夠收購這一次李嘉誠要出售的這些港口資產呢?因為從全球貿易的角度來說,掌握這些港口資產,對我們這個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來說,戰略意義非常重大。如果同樣的價格,哪怕更高一些,我們能夠拿下這些資產,那對我們在全球貿易和海運中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來說,都會起到非常關鍵的支撐作用。
但是主要的問題,可能還不是在錢的問題上。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並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的。尤其是在涉及到國家安全上和戰略層面上的意義時,這個事情往往就會變成一項比較複雜的博弈。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其實從最開始公開這個訊息到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這兩天這個事情明顯升溫,很顯然意味著某些努力沒能成功。
當我聽到李嘉誠把巴拿馬運河港口賣給美國時,和很多人一樣,我第一反應也是覺得他沒骨氣不愛國。但當我瞭解了事情的背景之後,我更氣憤美國,而不是李嘉誠。
2025年1月,巴拿馬政府在美國的施壓下,開始對和記港口集團在當地的子公司進行審計,並重新審查該集團於2021年獲得的巴拿馬運河港口運營特許合同。該合同因缺乏透明度,且被指未能為巴拿馬經濟帶來足夠利益,而遭到廣泛批評。到了2025年2月,巴拿馬最高法院更是提起訴訟,要求取消和記港口集團在巴拿馬運河的運營權。
面對美國的強硬施壓,李嘉誠又能如何?
這種情況下,他即便想抗爭,也恐怕難有迴旋餘地。真正該受指責的,難道不是美國政府,甚至是特朗普的霸權行徑嗎?
另外,我搜集了李嘉誠過往對社會做出過的貢獻:
一、教育領域:
1. 汕頭大學(核心專案)- 捐資總額:截至2023年,累計捐贈超120億港元,培養超15萬名畢業生,在醫學、商科等領域具有影響力。
2.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捐資:1998年捐贈1000萬美元啟動,教育部聯合推動; – 目標:吸引海外頂尖學者回國任教,提升高校科研水平; – 影響:累計支援數千名學者,推動中國高校國際化。3. 其他教育專案- 西部教育醫療計劃:2001年捐資3億港元,支援西部中小學和高校建設; –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2013年捐資1.3億美元,推動中外合作辦學。
二、醫療領域:
1. 寧養醫療服務- 捐資:1998年啟動,累計投入超20億港元; – 服務物件: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免費鎮痛治療和心理關懷; – 覆蓋範圍:全國32家寧養院,服務患者超30萬人。
2. “人間有情”醫療扶貧行動 – 捐資:2000年啟動,投入超5億港元; – 內容:為貧困地區提供白內障手術、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救治等; – 案例:在新疆、青海等地完成超10萬例免費手術。
3. 支援重大疾病研究 – 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2億港元,用於癌症和傳染病研究; – 資助北京協和醫院建立“李嘉誠醫學研究中心”。
三、救災與扶貧:
1. 汶川地震(2008年) – 捐資:1.3億港元,用於學校重建和災民安置;(據說個人捐款金額最大的) – 後續行動:基金會持續跟進災區心理輔導專案。
2. 新冠疫情(2020年) – 捐資:1億港元支援武漢抗疫,用於採購醫療物資; – 全球行動:向海外捐贈防護裝備,推動國際協作。
3. 扶貧專案 – “展璞計劃”:2010年捐資5000萬港元,支援農村女性創業; – “集思公益計劃”:資助超400個基層社群服務專案。
四、商業投資領域:
1. 深圳特區建設 – 1980年代投資鹽田港,助力深圳成為全球物流樞紐; – 參與開發深圳CBD核心商業區。
2. 科技與創新 – 旗下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支援中國初創企業,如Zoom、Facebook(早期)、AI製藥公司Insilico Medicine等。
3. 可持續能源 – 投資長江三峽工程、風電專案,推動綠色能源發展。
我並不是崇拜李嘉誠,李嘉誠也並非神話。
然而,在全國範圍內,能像他這樣為國家為社會做了這麼多事情的人,恐怕也不多。尤其作為一名地產開發商,他在內地投資了眾多房地產專案,卻從未傳出過重大質量問題或爛尾工程,這在行業內已經算很不錯了。
2025年3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
路透社記者有如下發問——
貝萊德所持有的一個投資集團有可能會收購香港的一個企業,來控制香港在巴拿馬運河的相關企業股權。進行收購的企業是一個美國的財團,原因也是來自白宮的壓力,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回應是——
我們對有關的商業交易不作評論。
不作評論,也就是沒有強烈譴責,沒有強烈抗議。
這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作為一筆買賣,在法律層面它沒有問題,香港特區政府並未對此立案調查。
國家層面都沒有意見的事情,罵李嘉誠的人或者機構,你們的大局觀在哪裡?

來源:鏘鏘如故 作者:圈兒

· END ·
感謝你還在
如果喜歡那就分享朋友圈啦
(小號,關注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