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只是藉口!

按:後天繼續輕鬆聊天讀懂米塞斯《人的行動》,歡迎預約
文丨古原
有很多人,對政治一無所知。
他們以為川普嘴裡說的對等關稅,就真的是因為對方國家向美國徵收了同等關稅,如此輕信政治人物的宣傳口號,真的是很幼稚。
美國這次加關稅的方法,美國貿易代表已經公佈。
根據美國總統週三晚間提出的計劃,美國將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外所有國家的所有進口產品徵收 10% 的基準關稅,而對美國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將受到更高的關稅。美國貿易代表公佈的計算關稅的公式是,將美國與每個國家的商品貿易逆差作為所謂不公平做法的代表,然後將其除以美國從該國進口的商品數量。最終的關稅相當於兩者比例的一半,導致越南和柬埔寨等向美國出口大量製成品但僅從美國進口少量產品的國家分別被徵收 46% 和 49% 的懲罰性關稅。
相比之下,去年美國與英國的商品貿易呈現順差,而英國將僅受到適用於除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外所有國家的10%基準關稅的打擊。
川普的關稅戰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貿易平衡。
儘管這一目標川普反覆在提,但在中文媒體圈,無數人就是視而不見,他們宣稱川普的關稅戰就是為了要降低各國的關稅。
所以簡中輿論圈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這些人根據自己心裡設定的一個川普形象在理解川普,而不是根據川普說過什麼,做過什麼。
至今,他們還在說,這不過是要求對等。
他們以為自己比資本市場的人要更聰明,甚至對美國股市暴跌都認為是資本市場錯了,按他們的想法,川普這一招必將讓美國企業更牛逼呀,你們怎麼暴跌了呢?
顯然,資本市場的反應是正確的,而這幫簡中圈的人如果讓他們去投資,他們要虧得褲子都要當光。
中國對美產品的關稅,也僅有少數農產品和大排量汽車等有高關稅,絕大部分的產品關稅在貿易戰之前,幾乎為零。比如美國對中國出口最多的產品,原油、晶片等,關稅為零,要麼極低。
絕大多數出口中國的農產品,也在低關稅的配額中。
中國一年進口總產品金額為18.39萬億,2024年一年徵收的關稅是2443億,平均關稅率為1.3%。
中國對外汽車整車關稅是15%,零部件關稅是6%。而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徵稅是100%,對中國所有的產品徵稅(燃油車、汽車零件)是54%以上,這叫對等關稅?
你徵我10%,我就徵你100%?
 以美國大使館公佈的資訊,這也不叫對等關稅啊。
美國是全球簡單平均最惠國關稅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稅率水平僅為 3.3%。而我們的許多主要貿易伙伴,如巴西(11.2%)、中國(7.5%)、歐盟(5%)、印度(17%)和越南(9.4%)的簡單平均最惠國關稅稅率比我們要高得多。
而這一資料,早就自川普第一屆上任後改變了。川普第一任就將中國對美國的平均關稅上升到了12%,其中很多產品到了25%。而現在最高的對中國產品的關稅超過了70%,普遍超過了60%。
中國平均7.5%,你平均搞了近十倍,這叫對等?
川普所列的清單讓很多不懂經濟的人以為,中國對外國企業平均收到了60%的關稅,這完全是被騙了。
美國現在對華關稅,是一種普遍性的關稅,是對所有的產品,而不是針對某一項產品,普遍性的關稅達到了54%,另一說是73%。到底是多少,由於美國政府不停地加關稅,估計他們的海關人員都要確認清楚,要等於行政命令執行具體清關後才知道到底是多少。
而歐洲、日本、中國、加拿大隻有少量產品對美國加徵了高關稅。但美國從來沒有缺席過高關稅,每一年都透過反傾銷法案對少量他國產品徵收高達100%以上的懲罰性關稅。
這一點上,各國政府沒有哪家是清白的,是搞過什麼自由貿易的。
川普團隊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進口增值稅也是一種關稅。
中國、歐洲、日本等國家,都在收到增值稅,每一個產品進口時都需要繳納進口增值稅,中國是13%的稅率,歐洲是25%的稅率,日本是10%的稅率(消費稅),加拿大也是13%。
但增值稅與關稅的區別是,增值稅是面向國內外所有企業徵收的,而關稅是僅僅面向國外企業徵收的,也就是說增值稅高當然不對,但他不是一種歧視外國企業的稅收模式,因為所有企業都要繳。
但關稅是一個本國企業不用繳,外國企業要繳的稅制。其服務於保護本國產業。
開徵了增值稅後,想不向外國企業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這將把本國企業和外國企業置於不同的稅制之下。
也就是你在本國生產,要交增值稅,在國外生產反而不要交。
因此,同等徵收不能說構成了貿易保護。
美國也有增值稅,但稅權不在聯邦手裡,在各州手裡,普遍的銷售稅是7-8%左右,也就是說,中國產品到了美國各州,也一樣要繳納這個銷售稅。
增值稅領域,中國對待美國產品比美國可能要平均高個五個點左右的稅收。
即使增值稅也被認定是中國和歐洲更高,你徵收50%以上的普遍性的關稅,是所謂的對等嗎?當然也不是。
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川普反覆講過的,我們買他們這麼多,他們買我們這麼少,要貿易平衡。
當然無數人從來不把川普講的話當一回事,哪怕他從八年前講到現在。這些人只認為川普就是要追求“公平貿易”“關稅平等”,殊不知,川普的公平貿易指的是要買賣一樣多。
所以,這是川普此次關稅戰的核心目標,也是核心手段,誰對美國貿易逆差大,誰的關稅就要更高,目的是要減少對你國產品的進口,要增加本國產品的出口。
先說這種目標的荒謬性。
且不說美國是一個有貨幣特權的國家,先從一個普通國家說起,任何一個普通國家,從長久來說必然是國際貿易平衡的,他一定要出口才能進口,他也一定要進口,才能出口,國際貿易與個人之間的貿易沒有區別,本質上是以物易物。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長期逆差。就是我明明不賣給你東西,但我卻向你買很多東西,這是做不到的。
同時,對每一個國家全部貿易平衡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你可能長期對小賣部老闆都是逆差,因為你只會對他買,但你長期對你的老闆都是順差,因為你總是賣給他勞動力。
你的總支出會是平衡的,但具體到每一個交易者,是不可能做到平衡的。
因此,川普即使目標是貿易平衡,用這種方法也是無比搞笑的,說明川普班子,真的就是一個草臺班子,一個根本無法達成的目標,追求有何意義?你怎麼可能做到對全球每一個國家都貿易平衡?
當然更重要的是,美國為什麼有逆差?
美國自七十年代末以來,一直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貿易都是逆差,總的國際收支也是逆差。至今天已經快五十年了,這是美國獨特之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象它這樣。
這等於是說,一個人可以坐在家裡不生產,不賣給別人東西,但卻可以不停地買。
實際原因是,美國出口的最大商品是美元。
因為要出口美元,所以製造業外流才能構成這種逆差。如果如川普目標所言,美國對外貿易全部是貿易平衡,那麼,美元就不能輸出全球。
如果美國超發美元時,美國也是貿易平衡的,這時,超發的美元就只能在美國國內流通,這時,以美聯儲發行美元的量,那美國國內將爆發惡性通貨膨脹。
只有將美元輸出美國,美國所有企業和個人,都將處於坎蒂隆效應的上游,雖然第一波受到通脹影響,但也是第一波拿到新錢的人,他們可以透過購買外國商品,將外國人的財產剝奪至本國人民和企業身上。
美國自七十年代到現在,玩這一套已經上癮了。
也即,美國人可以不用提高生產力,不用努力工作,卻可以保持超過其他國家民眾的生活水平。
對比一下特斯拉上海工人的生產效率,平均每一個上海特斯拉員工生產的汽車產量,是加州工人的兩倍,但其貨幣收入卻低於加州工人。
你也可以對比一個絕大部分領域,不管是藍領工人還是白領工人,中國人的生產效率和實際產出(實際生產的產品),都超過了美國人,但是收入不如美國人多。
原因都是因為美國享有世界貨幣的地位所致。
但這一套玩法必然導致美國產業空心化,產業只有移出美國,美國才能用美元購買產品,如果產業在美國,那美國人就不能玩這一套貨幣遊戲。
川普看到了美國產業空心化的趨勢,但是他並不想改革美元體制。
有人說,美元不是別人逼著你用的,是你自己要用的。你錯了。
金磚國家的核心議題就是去美元化,現在搞的本國貨幣互換、包括黃金貨幣的提議,都是直接針對美元這一世界貨幣的地位的。
美國政府對此反應很大,川普直接威脅道,如果金磚國家繼續推行這種威脅美元國際地位的行動,他就要對每一個國家加徵100%的關稅,並不排除其他經濟制裁手段,以消滅金磚國家的這種行動。
動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這是要了美國的命根子,加關稅、經濟制裁、政治威脅、發動戰爭來阻止,都不奇怪。
但問題在於,美國只要渴望用上美元特權地位,就需要逆差這一工具,而只要不斷逆差,美國產業就必然外逃。
馬斯克在最近一次的公開演講中說,他支援廢除美聯儲,但是美聯儲關聯了多少美國全球財團以及美國普通人的利益?廢除何其艱難。
川普當然不想廢除,他要的是把美聯儲抓到自己手上。
川普是既要又要,他既想繼續利用美元國際地位,又想把製造業產業逼回美國 ,這怎麼可能?這是做不到的,這是必然失敗的。
我們只需要看看美國現在出口些什麼就知道了。
2024年,美國十大出口商品(品類)排名如下:第一名:成品油(1336億美元)第二名:原油(1150億美元)第三名:天然氣(950億美元)第四名:汽車整車(570億美元)第五名:積體電路/晶片(508億美元)第六名:血液及抗血清(425億美元)第七名:汽車零配件(401億美元)第八名:黃金及貴金屬(364億美元)第九名:藥品(341億美元)第十名:大豆(338億美元)
美國出口的前十大產品中,資源類的產品(包括血液),佔了六個。而美國汽車產業的出口,也不叫現代科技業了,因為美國汽車不僅早被德國、日本車超越,甚至在新的智慧汽車領域,僅有特斯拉一家能打的。而半導體出口在國際上算是少的,僅日本一年就出口320億美元,而中國一年出口積體電路1500億美元。美國真正有優勢的一些產品,生產幾乎都在國外。比如英偉達的晶片,也是臺積電代工的,並且美國還限制他們出口。
你再觀察一下你的生活,你生活中有多少產品是從美國進口來的?在普通工業製成品這一領域,美國的企業已經失去了市場地位,即使是高階製成品,比如波音飛機,也進入了瓶頸期,問題不斷。
在遠洋輪船這種高價值工業品裡,美國企業佔比不到世界市場份額的1%。
既然你追求進出口平衡,那麼,總是要有可以賣出去的東西。
你沒有優勢的產品,又要追求貿易平衡,其結果只有一個,賣得少,也買得少,就是進出口全面萎縮嘛。
沒有錯,美國政治精英們想要改變產業空心化的目標是正確的,但手段卻是錯誤的。
我們需要回到經濟發展的基本原理,那就是,一個地區如何才能生產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出來?
那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自由市場改革。
自由市場改革意味著一切生產要素的管制要取消掉,工會特權要消滅,環保管制要消滅,勞動力自由流動要允許 ,各種美國國內的管制要取消。
而不是搞關稅戰。
美國是沒有資格搞什麼關稅戰的,外國處方藥可以進入美國賣嗎?不是關稅的問題,不能賣,禁止。外國醫院可以進入美國開醫院嗎?不允許。外國醫生可以去美國行醫嗎?不允許!全部被醫療壟斷巨頭透過各種手段把持,限制供給量。
沒有美國這種對外的嚴格限制,美國醫療怎麼可能這麼貴?
在這樣的環境下,不管你搞多少關稅戰,最終不過是讓美國醫療行業的災難在美國其他行業重演一遍。
如果川普的改革能讓全世界人衝到美國去治病,這就叫改革成功,這代表著美國的醫療行業的效率達到全球第一。
你透過阻止外來競爭的手段,試圖培育本國產業的競爭力,這是不可能成功的。
關稅戰,害人害已。但這次關稅戰,損失最大的不是別人,而是美國企業和美國人。
各國的反制必然會開始,除了天然氣有較明顯的價格優勢 外,美國沒有生產什麼不可替代、價格遠低於其他國家的產品,石油等產品不可替代嗎?大豆不可替代嗎?甚至很多產品,本來就是在美國強勢下與他國達成的非自由市場下的交易。
比如巴西的大豆就比美國大豆要便宜,但為了政治考慮,各國還是考慮在採購儘可能多的美國大豆。
美豬美牛都有瘦肉精,如果不是政治考慮,以當下的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懼,東亞國家的民眾很多人都不會接受美國的豬牛肉。
甚至會在川普的“努力”下,徹底暴露出美國生產力不足,沒有足夠產品與他國民眾交換的真相。
甚至在科技業領域,服務貿易領域,美國領先的優勢也正在縮小。就拿大模型來說,使用美國模型的成本,要遠高於使用國內模型的成本。
除了英偉達晶片、少數服務於大企業的如SAP、IBM的服務外,美國產業全面領先全球的現狀早已改變。
國際貿易的本質,也是人與人之間的貿易,你必須要有更優勢的產品,才能達成交換。而美國的石油天然氣要透過政治手段賣給歐洲,而不是他有價格優勢 ,美國的農產品每一年要補貼幾百億美元去賣到全球。美國的汽車產業得在面向全球25%關稅的保護下生存。
美國的人工智慧產業要在限制晶片賣給中國企業的情況下生存下去。美國的網際網路產業,要在打壓TIKTOK的情況下發展。
這些行動,都說明了一點,美國產業依靠自身的創新、努力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做不到活下去了。
問題出在哪了?出在了社民主義。
美國的社會主義化,大量的各種環保管制、福利制度、外來移民福利、企業內種族平權管制、工會體系,都在侵蝕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川普不把屠刀伸向這些領域,卻要用關稅來逼全球企業去美國生產,這可能嗎?全球企業去美國生產有用嗎?正如臺積電張忠謀所說: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podcast訪談中表示,美國提高國內晶片產量是昂貴、浪費、徒勞無功之舉,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比臺灣貴50%。
成本高50%,也就只能在美國賣,並且必須透過關稅保護不讓外國企業過來賣,否則只會虧本。
肯定會有不少企業,在這種關稅戰下,跑到美國本土生產,但這解決問題了嗎?沒有。因為美國的營商環境不改變,美國的製造業成本依然很高,那麼,在美國生產的產品,依然沒有全球競爭力。
沒有競爭力,你怎麼出口全球?怎麼達成貿易平衡?做不到嘛。
第一任時,川普的不少主張是正確的。他曾經拿著不少聯邦法律說,我要廢除大量的法律管制,讓美國企業生產更為自由。
但他沒有做到。第二任時,他已經放棄這一主張了。轉而開始全球關稅戰,試圖用這一方法達成製造業迴流的目標。
川普是必然會失敗的。
美國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美國有的是足夠多的土地,並且有大量的平原,也有低價的能源,還有不錯的基礎設施,鐵路高速空運港口都有,只需要做到一點,全球製造業就峰擁而至了。
那就是開放勞動力自由遷徙,允許全球第三世界國家的民眾以工籤(沒福利、沒有政治權利、沒永久居留權)的方式前往美國打工,這正是十八世紀美國工業發展的原因,那個時候,買張船票就可以去美國了。
這個世界多少發展中國家的民眾想求得一份製造業崗位而不得啊。不少人認為中國企業是血汗工廠,但你不知道的是,在印度、在印尼、在非洲、在南美,無數人想求得一份這樣的工作而不得。
全球還有至少十幾億人在從事著低效的農業,賺的錢僅夠甚至不夠吃飽飯。
美國自由女神上的詩,告訴全球人,美國敞開懷抱歡迎世界窮人來美國尋夢,但川普正好是要驅趕美國外來工人的政治領袖。
美國農場現在都找不到足夠的工人來收割了。在這樣的環境下,美國的製造業怎麼可能有發展,這是在做白日夢啊。
加利福尼亞州農民Joe DelBosque經營農場40年,種植有機甜瓜、番茄、杏仁和櫻桃等,是Whole Foods最大的甜瓜種植商之一。DelBosque表示,他的產品在6月至10月間成熟,這段時間非常關鍵,需要150名季節性員工幫助採摘水果。然而,近年來,由於水資源問題和從傳統農業向有機農業的轉變,種植面積減少,他僱用的人數僅為八年前的一半。此外,由於邊境控制嚴格,許多墨西哥季節性勞工無法再來,導致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
川普如果堅持這樣的政策,堅持四年,我們會看到一個MAGA黨都瘋狂反水的美國社會。
當然,我們看不到這個結局。因為等不到四年,最晚明年,川普就要放棄這些政策或極大地限縮收回。中期選舉的大敗,會讓川普收斂。
而且我現在就可以下結論,明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必然慘敗。
川普這種作為,最多也就是搞一年多,甚至幾個月就搞不下去了。
不管在其他領域取得了什麼成就,每一個美國人生活變得更差的痛苦,會讓共和黨失去選票。
不回到自由市場的基本精神,不解放套在各種生產要素上的枷鎖,美國經濟不可能向好。要麼在吸美元鴉片製造虛假繁榮最終走向崩潰,要麼在貿易保護主義下走向貧困。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