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如何理解和評估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計劃

當地時間2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對所有國家徵收“對等關稅”,其確定稅率時將增值稅、行業補貼等非關稅政策納入考量,尤其重視增值稅,認為其比關稅更具懲罰性。
本文認為,增值稅本質上是消費稅,進口徵收增值稅與出口全額退還增值稅是國際通行且公平的做法。美國無增值稅制度,在貿易中因稅制差異似乎處於競爭劣勢,但美國不應將正常國際稅收規則誤解為不公平貿易行為。若美國全面實施“對等關稅”政策,本文判斷:
❶ 各國關稅水平未必一定上升,關稅升降受各國談判和利益權衡影響,充滿不確定性;❷ 增值稅在全球多數國家實施且是部分國家財政支柱,特朗普如對增值稅對等徵收關稅,則基本意味著全面對主要貿易伙伴加徵關稅; 中國因增值稅稅率較低,理論上關稅增幅小,受衝擊可能最小,出口競爭力甚至可能因此而相對提升。
掃描文末二維碼可閱讀全文。
* 本文版權歸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所有,未經書面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複製或引用。
如何理解和評估特朗普
的“對等關稅”計劃
文 | 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

當地時間2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份總統備忘錄,正式提出“公平互惠計劃”(Fair and Reciprocal Plan),要求美國相關部門全面梳理與各貿易伙伴之間的關稅關係,精準確定所謂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以此來打擊其認定的非對等貿易行為。2月17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X發文,宣佈已決定徵收對等關稅,即無論各國向美國徵收多少關稅,美國都將向對方徵收相同的稅率。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如何確定對等關稅的具體稅率,特朗普政府不止侷限於傳統意義上的關稅稅率,還把增值稅、行業補貼、准入門檻等一系列非關稅政策納入考量範圍。其中,增值稅被其視為更需優先解決的關鍵稅種,特朗普在X明確指出,美國“將那些使用增值稅制度的國家視為與使用關稅的類似,增值稅比關稅更具懲罰性”。
基於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計劃中對增值稅的獨特考量,綜合國際稅收制度的差異,我們有以下分析:
第一,增值稅本質上是一種消費稅,對進口產品徵收增值稅和出口環節全額退稅是通行且公平的做法。增值稅無論徵收環節,本質上是一種消費稅。對進口產品徵收增值稅和出口環節全額退稅,可以保證任何一個市場內無論本地生產還是進口的商品,都會面對相同的增值稅率,是一種公平且國際通行的做法。
例如,A國的增值稅率是10%,B國的增值稅率是20%,A國出口B國的產品將在A國獲得10%的出口退稅,同時面臨B國20%的增值稅,這樣A國出口到B 國的產品和B國自己生產的產品都會面臨相同的20%的稅率,在B國的市場內屬於公平競爭。
反之,A國從B國進口的產品,B國將返還20%的增值稅,而A國將徵收10%的增值稅,那麼在A國的市場,兩國的商品面對同樣的10%稅率,也是公平競爭。從這個例子還可以看出,對進口產品徵收增值稅和出口環節全額退稅可以保證,高增值稅的國家在貿易上不處於劣勢,低增值稅的國家也並不處於優勢。因此這種安排是一個國際上通行且公平的做法。
第二,美國沒有增值稅制度。美國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聯邦層面沒有增值稅的國家。大多數州和地方政府主要徵收銷售稅,一般只在商品最終銷售給消費者的環節一次性徵收。聯邦政府則主要依賴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這些稅種在跨國交易中不會像增值稅那樣進行邊界調整。
第三,稅制差異看似引發了美國的競爭劣勢。美國前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其著作《沒有自由貿易那回事》中,深入剖析了這種稅制差異給美國帶來的競爭劣勢。他指出,其他國家在對進口商品徵收增值稅的同時,對出口商品實施增值稅退稅政策,憑藉這一稅收機制優勢,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了更有利的位置。相比之下,美國由於未實施增值稅制度,在與這些國家開展貿易往來時,美國企業常常陷入不對稱的競爭環境之中,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
以歐洲和中國為例,根據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的資料,歐洲的平均增值稅率高達21.8%,而中國適用於大多數進口商品的增值稅率為13%,都高於美國平均銷售稅率最高的路易斯安那州的10.12%。在實際貿易過程中,美國出口到中歐的商品,需按照規定繳納增值稅;然而,中歐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不僅可以獲得本國的增值稅退稅,還只需支付相對較低的美國銷售稅。
這一稅收差異引發美國國內諸多批評聲音,批評者們認為,增值稅憑藉高額稅率以及獨特的徵收和退稅方式,嚴重削弱了美國出口商的市場競爭力,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
但如前所述,大多數國家的出口退稅和增值稅徵收做法完全合理,這只是兩種不同稅制體系碰撞產生的矛盾,且美國是稅制例外的一方。美國因自身稅制的特殊性,錯誤地將這種正常的國際稅收規則視為“不公平”、“歧視性”的貿易行為,並提出將增值稅視為關稅,這種做法忽略了國際貿易中稅收規則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以及增值稅在全球多數國家作為基礎稅種的重要性和穩定性。
基於上述分析,倘若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得以全面施行,我們有如下判斷:
第一,“對等關稅”對各國關稅升降的影響不確定。對等關稅並非一定會引發各國關稅的全面上升,其對關稅走向的影響充滿了不確定性。特朗普17日在X上還明確表態:“任何國家若認為美國徵收的關稅過高,完全可以選擇減少或取消對美國產品的關稅。”
這意味著,在對等關稅的壓力之下,部分國家可能會權衡利弊,主動降低對美國產品的關稅,以此來避免美國對其實施報復性加稅,或者試圖換取美國減少對本國的關稅。目前,歐盟和印度已經在關稅問題上與美國展開了積極溝通。
由此可見,未來的關稅水平並非完全預定為上漲態勢,反而有可能透過各國之間的談判以及對等回應機制而有所降低,其最終走向將取決於各國的經濟利益權衡以及貿易需求差異。
第二,全球普遍調整增值稅可能性較低,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可能演變為普遍加徵關稅。美國的對等關稅策略明確要求,將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徵收的增值稅也納入關稅範疇進行考量。然而,作為一種在全球範圍內廣泛使用的稅收機制,增值稅在實施方式以及技術細節上極為複雜多樣;對於部分國家而言,增值稅更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支柱稅種。鑑於此,全球範圍內普遍調整增值稅的可能性較低,更不可能為了關稅調整而廢除增值稅。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如果真的實施,基本等同於對主要貿易伙伴都會加徵關稅。
第三,中國受到的衝擊可能最小。
……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檢視全文
“CF40研究”小程式
我們的原創研究產品序列“CF40研究"已在微信小程式端正式上線。訂閱“CF40研究”,您將暢享全年無間斷原創報告、視聽服務、精品圖書贈閱、會員專享主題活動等線上線下超值權益組合。加入我們,開啟這場新知之旅吧!

版面編輯:潘潘|責任編輯:潘潘
視覺:李盼 東子
監製:李俊虎 潘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