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

終於可以留言評論啦,歡迎大家向筆者拍磚
誰能想到,幾年之前風光無限,賺錢賺到腿軟,甚至能把雷諾CEO送進監獄的尼桑日產,竟然傳出面臨倒閉的新聞。
就在今年上半年,一票汽車媒體還在吹噓日產的雄風猶在,日產在國內大潰退只不過是個別現象,認為日產要完蛋的言論是“
井底之蛙
”,沒想到這幫人還真是嘴上開了光。

《金融時報》最近就引述一名日產企業高管的談話指出,集團虧損嚴重,現金儲備已經岌岌可危,日產目前只剩下12到14個月的時間,如果還不能扭轉局勢,日本歷史上第一家專門製造汽車的日產公司可能就要面臨破產。

實際上,金融時報的這篇報道並非空穴來風。
日產公佈的今年第二財季(7月至9月)資料顯示,淨虧損達到了93億日元,與去年同期的淨利潤+1907億日元,淨利潤少了整整兩千億日元。
不但利潤轉為虧損,日產還面臨巨大的債務壓力,今年到期債務額達到了2400億日元,而到2025年/2026年,當年到期債務額達到了每年7000億日元。
日產的資金也在快速見底,目前日產能夠動用的資金在1.3萬億日元左右,但僅今年4-9月間日產的現金就消耗掉了4400億日元。按照這個速度,考慮到25年和26年到期的鉅額債務和日產目前嚴重虧損的情況,還真是12-14個月內就將面臨現金耗盡的情況。

CMA資料顯示,針對日產汽車債務違約的保險成本上升了178個基點,禿鷲已經向屍體圍上來了。
為了自救,日產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
一方面,瘋狂裁員關廠,減慢失血速度。日產宣佈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9000人,並削減20%的產能,以減輕經營壓力。日產CEO內田誠表示將帶領日產管理層表示將自願降薪50%,同企業“共克時艱”。
另一方面,開始瘋狂賣賣賣,不但
計劃出售三菱汽車的股份,以籌集資金應對困境。甚至願意低頭做小,給委身給老對頭本田。日產正在尋求本田收購部分日產股權,以犧牲自主性,換取求生急需的資金。

本田倒是得好好考慮一下,1999年雷諾拉了一把當時陷入困境的日產,控股了日產公司,結果日產回覆元氣之後,撕毀雷諾日產聯盟協議,還把雷諾CEO卡洛斯戈恩送進了監獄。

戈恩靠著美國特種兵劫法場營救出來之後,曾經放出狠話,日產三年內必亡,看起來被他說對了。

咬人的蛇,這次再尋農夫,本田願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還真不好說,畢竟未來三年一萬多億日元的到期債務,搞不好這兩年也不寬裕的本田也要被拖下水。
當然日本政府會不會出手援救,或明或暗的摁著本田“拉兄弟一把”,就不好說了。

日產的墮落,日本製造的縮影
日產是怎麼從印鈔機,變成如今的山窮水盡的地步呢?其墮落的軌跡正是日本製造的縮影。
從表面上,日產的危機來自於其依賴的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崩塌。日產管理層在覆盤的時候指出,日產雖然最早進入了新能源市場(leaf聆風),但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日產迂腐的管理層認定燃油車還是比新能源車更有競爭力,結果缺乏後續跟進,導致在中國市場被新能源車企打的丟盔棄甲。而在美國市場,以省油可靠為主要優勢的日產車,面對特斯拉和更廉價的韓國車企,更是丟盔卸甲。

隨著自動駕駛大潮的來到,中美車企各有金剛鑽殺手鐧,但日產如同大多數日本企業一樣,完全沒有軟體和演算法能力,完全被丟在了後頭。
省油帶來的低使用成本不如電車,可靠在不停地日本企業造假事件中消耗殆盡,內鬥又把雷諾趕跑,內部管理混亂,還錯過了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的大潮,不崩才怪。
本質上,這都是紅利吃盡的日本製造的必然。
日本在經濟爆發期的上世紀80年代,積累了巨量的技術和人才,這些人支撐了日產這樣的日本製造橫掃全球。然而90年代以後,日本進入衰退期,整個國民的進取心、創造力在絕望的去泡沫過程中,喪失殆盡。

日本人用盡三代人積蓄+四十年貸款換來的房子,一夜之間腰斬。再積極熱血的青年,也熱血不起來了
這幫80/90年代的昭和老人,工作四十年退休謝幕之後,日本的創新力和技術力就已經枯竭。而新一代日本人沉迷於無用的學科,不願在數理化中內卷,導致全面的人才枯竭。

理工加理學(除去醫學農學)畢業生佔比,中國佔比40%,日本佔比20%,美國佔比22%。而且日本並沒有美國的全世界高階人才磁吸效應補貼,本來年輕人就少的日本,理工學生又如此至少,如何能支工業規模?
日本人經常是戰略糊塗,戰術精明,也就是我們所說“點錯了技能樹”。比如上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如日中天的時候,日本人自誇自己造的晶片,可以25年不壞。可是摩爾定律之下,晶片速度每一年半提升一倍,25年前的老晶片哪怕不壞,有任何意義嗎?把精力和成本浪費在這種無用的地方,也就是所謂“工匠精神”
日本人強於戰術,弱於戰略,是從民族性就帶著的,侵華戰爭就是這個樣子。教員在論持久戰中就評價日軍說:“敵人的戰略戰役指揮許多不行,但其戰鬥指揮,即部隊戰術和小兵團戰術,卻頗有高明之處,這一點我們應該向他學習”論持久戰
日本60年代崛起的時候,的確有足夠的人去維持工匠精神。讓日本工業在“點錯技能樹”的情況下,靠著勤奮和人海戰術,尚能維持工業優勢。如今人海戰術被少子化和更少的理科生給抹掉了,勤奮也被“食草族”和“御宅族”侵蝕一空,日本的工業化已經是外強中乾,無以為繼了。
最近幾次車展,豐田本田的訪客們,那都是“蹲匠精神”十足,趴在地上,瘋狂測量。



甚至變身皮尺泰,前後左右量了個遍,還做成表格即時記下來……

要是中國車企這麼量日本車,估計輿論早就炸了。但是鬼子這麼玩皮尺,似乎輿論非常寬容?
沒有新鮮血液頂上去怎麼辦?那就只能造假維持了。造假造的多了,自然抓包就多,變成躬匠,後來躬匠都懶的彎腰,變成甩鍋的鍋匠,日本的去工業化已經病入膏肓。

沒有資源的日本,如果製造業崩盤,靠動漫和大久保公園的少女服務業,能支撐起這個強國的架子嗎?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
風大浪高,有些不方便說的,可以點選下邊卡片移步可以留言的小號聊一聊,也可關注筆者微博賬號 @躺平學副教授
筆者的新書上市啦,錯愛筆者閒扯的讀者,可以點選下邊的 閱讀原文 購買~~已購買的讀者,記得後臺聯絡筆者,加入VIP讀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