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麥的解藥,不在李行亮身上

今天想跟大家深度聊聊《再見愛人4》裡麥麥這種情緒黑洞型的人。

為什麼麥麥是整個綜藝節目裡話題討論度最高的人物?比她過分惡劣的有揚子,手哥,但為什麼麥面成為全網討伐的物件?
因為楊子、手哥這類人在我們生活中可能很少見,但看見麥麥,大家會聯想到身邊的朋友親戚,甚至自己的母親。
這說明這種型別的人存在的普遍性。
所以今天想要從情緒黑洞型人格的表現、執行機制、底層原因、破局方法幾個部分來聊聊。
🎥表現
麥麥這種“情緒黑洞型”的人,往往有以下幾種表現:
時刻向外界索要情緒價值,她們會透過各種言語行為來去證明自己的重要性
在聊天聚會中總是在關注自己,談論自己,剝奪壓縮他人的表達空間
活得非常擰巴,在交往中很少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喜歡讓別人猜猜猜
有一副逞強的外殼,用強勢、咄咄逼人來掩蓋自己的脆弱
犧牲感強,動不動就道德綁架他人,喜歡指責他人自私自利
高度自戀,眼裡沒有他人,看不見他人的情緒感受
如果你身邊有這些表現的人,那很有可能說明對方就是個情緒黑洞。

🎥執行機制

情緒黑洞的本質是價值黑洞。
她們內在認為自己不重要、沒有價值。
而在這種底層信念的運作之下,情緒黑洞型人就會呈現出以下的執行機制:
✏️聽不見別人的認可、讚賞,對他人的負面評價尤為關注

因為她們內在有一個叫做“我不重要”、“我沒有價值”的篩子,在這個篩子的過濾下,所有別人的認可、稱讚都會被自動忽略,只留下別人嘲笑、貶低、負面評價的話語。
就像《再見愛人4》裡,畫師作畫的環節,李行亮誇讚麥麥,說她笑起來像張曼玉,但這些稱讚並沒有被麥麥聽進去,麥麥唯獨聽進去了手哥的玩笑話“像個男人”。
所以她們內在有一個收音機,只會收錄那些和她們內在信念匹配的話語,這些負面的話語不斷積攢,越積越厚,不斷強化她內在關於“我不重要”、“我沒有價值”的信念。
✏️抓取重,容易讓身邊的人心累
情緒黑洞型的人由於缺乏自我價值感,所以她需要不斷從外界、他人那裡抓取認同。
她的所有價值來源都來自於外界,所以他人的評價也就格外重要。
因此情緒黑洞型的人在和人相處中會極度敏感,和情緒黑洞型人相處時,你必須非常小心翼翼,因為她們身上有很多雷區是不能碰的,稍一不注意,她就會不開心,就會有情緒。
✏️沒有看見他人的能力
情緒黑洞型的人由於所有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所以她們眼中是看不見別人的。
就像《再見愛人4》裡,有一次張泉靈來做客的那一期,葛夕提到黃聖依都哭了,麥麥聽了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很快把話題轉移到自己身上。
包括她口口聲聲說自己愛李行亮,把李行亮站在更大的舞臺上當做自己最大的願望,但實際上,她根本不願意看見李行亮,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她想要和李行亮有更多的交流,但當張泉靈提出她可以主動了解李行亮在做的事情在聽的音樂,她立馬錶示不願意。
她不願意走進李行亮的內心世界,不願意滿足李行亮的內心需求,她想要的是,李行亮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滿足她的需求。
一個不願凝視自己的人,也無法凝視他人。
一個看不見自己的人,也缺乏看見他人的能力。
我之前也接觸過一個和麥麥非常像的朋友,她會因為我和她對話無法長時間專注而生氣,我告訴她我有點累了,作為一個朋友,按理說應該是那我們歇一會兒,你養會兒神,但她的反應是質問我,你怎麼會累呢?為什麼跟我聊天會累?
所以和情緒黑洞型的人交往,你會發現自己的感受需求是被無視的,而你需要不斷對她的話語給予積極的反饋和回應。
✏️吃好人
情緒黑洞型的人非常擅長在人群中找到那群善良、可以被拿捏的人作為她們的“血包”。
在節目裡,黃執中提到麥麥這種委屈怪,往往喜歡“吃好人”,因為她的這些招數只對好人、善良的人有效。
她們透過製造虧欠感、愧疚感來讓身邊的人滿足她們的期待。
但這些都只能建立在對方是一個善良的人,有共情力,善於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前提之下。
麥麥在節目裡能吃的是李行亮、葛夕這類善良的人,但在楊子、手哥這樣的人面前,她的套路招數就會失效。

🎥劇情

麥麥一直活在自己的劇情裡。
劇情的起點是——我不重要,我沒有價值。
第二幕是——我要證明我的價值和重要性。
第三幕——各種“作”來破壞關係
第四幕——讓身邊的人都小心翼翼、感覺被消耗
第五幕——把情誼作盡了逼走真正愛她在乎她的人
第六幕——回到起點,果然“我不重要”、“我沒有價值”,別人才會離開我
而麥麥的最深層的恐懼是——被拋棄
我相信,麥麥小時候可能經歷過這樣的劇情,她的父母其中一方會對她說,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成績不好我就不要你了。
所以麥麥在婚姻裡依然在經歷同樣的恐懼——如果我沒價值了,我就會被拋棄。
她害怕被李行亮拋棄,尤其是看著雙方的差距懸殊越來越大,她沒有選擇努力提升自己,努力找回社會價值,來縮小雙方的差距,而是透過不斷作,不斷製造各種虧欠感來維繫關係。
然而,劇情的走向顯而易見,一個害怕被拋棄的人,透過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最終實現了被拋棄的預言。
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自證預言”。

🎥破局

然而,由內在產生的黑洞,只能由內在修復。
人們會強調自己所缺乏的東西。
麥麥之所以不斷強調自己的重要性,自己對李行亮的付出犧牲,是因為她內在不認可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
所以發自內心地看見和認可自己,才是情緒黑洞的唯一齣路。
當你開始認可自己,給予自己充分的看見,你就會發現你不再那麼在意外界的評價,他人的反饋。
麥麥的困境,解藥不在李行亮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
麥麥需要走出自己的劇情,也需要面對自己的恐懼。
我們可以選擇躲在婚姻的烏托邦裡,逃避社會殘酷的競爭,但與此同時要付出的代價是,你所有的價值感都建立於婚姻和伴侶的認可之上。
但你也可以選擇走出去,看看你離開了婚姻的庇佑,是否真的一無是處,還是在不斷努力之下,發現自己也能活下去,並且活得很好。
然後你的世界隨著你的出走變得更加開闊,你的自我價值有了很多支點,而婚姻只是其中一個支點,當婚姻破裂了,你的世界也不會坍塌,因為你還有其他支點。
出走是女性一生的課題。
一輩子沒有面對獨立課題的人,永遠擔心庇佑她的關係會坍塌。
但只有當你獨自穿越過暴風雨之後,你才會相信自己,不害怕任何人的離開和拋棄。
最後:
你們身邊有麥麥這樣的人嗎?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我的付費內容專欄「IP的道法術器」上線了!在專欄裡,我會分享如何從0到1做小紅書,一邊表達自己,一邊把錢賺了,實現辦公自由旅居自由。
每一個渴望自由的打工人,每一個想要獲得更多機會的人,每一個想要增加副業收入的人,每一個不甘於平凡渺小的人,都應該把做IP納入自己的戰略規劃中,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多可能性。
希望這個專欄可以成為你們邁向自由曠野的第一步。

相關文章